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3947905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八年级语文上册巩固训练题(九)、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慰藉(ji) 差(chi)事 踌躇(chu ch) 情不自禁(jn).杀戳(l) 荒谬(mi) 憧憬(chng jng) 恍惚(hung h).猝(c)死 蜿(wn)蜒 晨曦(x) 眼花缭(lio)乱.创(chung)伤 给(j)予 契(q)约 鞠(j)躬尽瘁2. 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读汪曾祺的作品,我们总能从他平实朴素的语言中品 (味、位)出宁静淡雅的意韵。“味”有“辨别

2、、体会”的意思,“位”有“所在之地”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味”。朵朵白云飘浮在空中,它们聚 (笼、拢)在一起,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便形成雨,洒向人间,滋润大地。“笼”有“遮盖”的意思,“拢”有“凑起”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拢”。被贬后的苏东坡依然有赏清风皓月、饮美酒佳茗的闲情逸 (至、致),足见他心胸的开朗、豁达。“至”有“极、最”的意思,“致”有“情趣”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至”。男排主教练坦言,在这次预选赛上,男排只有破 (斧、釜)沉舟,才有可能冲出重围。“斧”指“斧子”,“釜”是“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横线处应填“釜”。.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以前的科幻电

3、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4.根据文段内容,对下面两个画线病句的修改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看来,家长们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句应在“家长”之

4、前加上“学生” 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句应在“演出”之后加上“的机会” 句应将“改善”改为“改变”句应在“家长”之前加上“学生” 句应将“改善”改为“提高”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风吹过草原,无边的草叶根茎相连,轻轻摇曳,丝丝奏鸣,绿波微漾,送来缕缕清香,那是 。风则显得更有耐心,它们一千年又一千年地从草尖儿轻轻掠过,为的只是等待一个机会, ,吹开几片薄薄的云彩。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辽阔草原的喧哗与躁动 掀起一层松松的泥土生命优雅的沉醉与逍遥 带走一点细细的泥土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

5、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必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文段结尾

6、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将于2012年7月1日起实施。为了深入宣传该“办法”,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某校举办了“北京水资源”专题展览。在参观的过程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析下图,提取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北京水资源的现状。(2分)主要信息: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甚至还低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 现状: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8京北地区大致覆盖昌平、延庆、怀柔和密云四个区县,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和生态屏障地,保障全市50%以上的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请阅读下面材料,概括

7、以下两县治理河流流域、涵养京北水资源的两个相同的措施。(2分)【材料一】延庆县治理白河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围绕白河主干河道,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营造水保林,发挥灌草植被的生态功能,以实现山区自然保水;规整河道,修建调蓄水量的橡胶坝、拦河闸等工程,以保护水资源。【材料二】密云县治理石匣小流域的主要措施有:建设蓄水池、塘坝等小型蓄水工程,增加蓄水量;构建拦水、蓄水的三道防护体系,层层设防,节节拦蓄,以减少水土流失;推行清洁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以解决生态污染问题;营造适宜生长、具有保水保土功能的林草,以涵养水源。相同的措施:种植保土保水植物 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9某同学在专题展览的“留言薄

8、”上题写了寄语,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上句:水源告急,首都市民节约用水迫在眉睫;下句:措施得力,京北区涵养水源功在千秋。(办法多样,郊区两县保护水源造福京城。)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14分)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

9、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乙】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注: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机:机关。吠(fi):狗叫。1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

10、中的意思。(2分)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 尝贻余核舟一( 赠送 )凿木人长寸许(表示约数,左右,上下 ) 予不能悉记 ( 全,都 )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遮掩在画卷下面的衣褶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译: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1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不以木为之者(活板)B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哀转久绝(三峡)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 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D持就火炀之(活板) 瞬息可就(活板)13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

11、甚高,可用文中的“ 奇巧 ”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制作了一个能够自动行走的木头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14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王叔远的作品小巧精致(或惟妙惟肖)。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四、现代文阅读雨中背影 陶诗秀在女孩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爱过她。妈妈是个教师,她给予她的关怀少于她的学生。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生日,妈妈从来没有单独

12、陪过她,永远在为她的学生们忙碌。那天,女孩微微感冒了,躺在床上。妈妈给她吃了点药,就又带着她的学生去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去了。娇气的女孩想叫住她,但叫不出。她哀哀地想,即使自己叫了,妈妈也不会留下。那一天,女孩哭了。她哭累了,睡过去,梦见了在远方工作的爸爸,梦见了疼她爱她的陈老师,还梦见了一个她妈妈的学生,那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窗外,雨点敲打着窗户的声音惊醒了女孩。望着空荡荡的家,她猛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置身于小舢板上的弃儿。她决定离开家,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走出门来,女孩却一片茫然。去哪里呢?突然,最爱她的陈老师那张慈爱的脸又浮现在她泪水迷蒙的眼前。鬼使神差的她撑起沉甸甸的脑袋,跌跌撞撞冲进雨

13、中,往陈老师的家走去。巨大的雨点砸在脸上,女孩感到头重脚轻,一头栽倒在地上。蓦地,她恨极了妈妈。她想,她是妈妈唯一的女儿,却不是她唯一的牵挂。甚至比不上班上的一个孤儿更重要。她只求她能陪她一次,爱她一次,可妈妈连这点都难。妈妈啊,究竟什么是“血浓于水”?摸摸索索来到陈老师家,已是傍晚。开门的陈老师被她狼狈的样子吓了一跳:全身滴着水,衣服丢了,脚上的一只鞋已不知去向。见到老师,女孩只满足地喊了一声:“老师”便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醒来已是深夜,雨淅淅沥沥,像首摇篮曲。女孩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陈老师就在她的身边。女孩打了一针,感觉头痛好多了。女孩已换了一身干爽的衣服,陈老师正为她敷热毛巾,擦脸

14、,测温,像妈妈,不,比妈妈更周到。“老师,您一夜未睡?”望着老师满眼的血丝,女孩内疚地问。陈老师点了点头。突然,陈老师的电话响了。电话里说:“老陈,兰兰的手术成功了。”女孩听出,那是陈老师爱人李叔的声音。兰兰是陈老师的女儿。“老师,姐姐怎么了?”屋内,突然异常地寂静。好久,陈老师才哽咽地说:“她,她今晚动手术。”“老师,我想回家。”女孩说。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想家,想妈妈。陈老师说:“孩子,我送你。”深夜,寂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只有路灯发出淡淡的光,照亮着师生二人回家的路。远方,一个人影踉踉跄跄地向她们冲过来。是妈妈。妈妈从老师怀里一把搂过女孩,紧紧地抱住。此时,女孩已懂得妈妈一个教师妈妈的心。陈老师的女儿正动着手术,而她却守在学生的病床前。女孩摸着妈妈冰冷的被刺破的脸,还有摔得满是泥泞的膝盖,深深的自责涌上心头。“妈妈,我错了。”陈老师的背影默默地在雨中远去了。女孩知道,那也是妈妈的背影。1、本文叙事主要写了两个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辨识文章情节)答:女孩无法忍受作为老师的母亲爱学生甚于爱自己,离家出走,女孩病倒在陈老师家,醒来得知陈老师女儿动手术,却守在自己的身边,终于理解了母亲的心而决定回家。2、作为母亲和老师,文中女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