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桌面演练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94152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事故桌面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事故桌面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事故桌面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事故桌面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食品安全事故桌面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事故桌面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事故桌面演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安全事故桌面推演参考方案一、背景介绍食品安全事故系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 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近年来,中国食品不断出 现重大的安全事故,例如:腐竹加吊白块事件、红心咸鸭蛋加苏丹红 事件、鱼里检验出大量的孔雀石绿事件、地沟油事件、三聚氰胺事件、 双汇瘦肉精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甘肃平凉 牛奶亚硝酸盐中毒事故、上海多家超市多年销售“染色馒头”事件、 神奇“牛肉膏”让猪肉 90 分钟变牛肉事件、毒豆芽事件、一滴香事 件、黑芝麻浸泡成“墨汁”疑染色事件、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事件等 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近年来中国出现这么多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2、,这也引起了人们 的疑问以及恐慌:“中国老百姓究竟还能吃什么?”确实,才几年的 光景,全国上下都出现了食品安全事故,而且次数还是如此地多,再 者,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消费者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 剂中毒的人数超过10 万人。大米、蔬菜、鸡、鸭、鱼、肉、奶制品、 卤制品、肉松、火腿凡是可以果腹的东西几乎都被列入“有毒食品” 的黑名单。这些足以令中国老百姓对中国食品安全产生恐慌感以及对 食品工业的严重不信任。而更让人揪心的是,在我们打造放心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和无公害农产品的过程中,竟然还有这么多的“有毒食品”进入我们 的菜篮子、走上我们的餐桌、进人我们的口腹之中,实在让人痛恨不 已

3、。“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 膏”等又接踵而来。当“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还在 令人胆战心惊时,“毒豆芽”居然又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概括起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 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 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 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 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 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 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

4、 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 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 就怕你想不到。食品安全事故危害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时危及生 命;频发食品安全事故牵动社会的方方面面,破坏社会稳定和谐;对 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影响经济发展;大大影响群众消费信心,严重冲 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一些食品安全事件 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损害国家形象。二、演练的相关假设1、中毒病人在相近时间内食用了某种共同的可能被有毒有害物质 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 疾病。2、同起

5、食物中毒病人的临床特征基本相似。3、潜伏期一般较短,病程依致病病原的各类和中毒个体差异而不 同。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5、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可能引起与中毒临床 表现一致的病原。6、未获取足够的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品安全 事故。三、桌面推演概要(一)桌面推演的目的1、了解卫生部门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运行机制2、掌握食品安全事故应对的工作原则。3、测试在食品安全事故应对中,担负卫生应急处置任务的卫生部 门有关单位的职责和工作程序。4、测试和发现卫生部门在科学应对食品安全事故中存在的不足, 并寻求解决方法。(二)演练的过程整个桌面推演的情境分为 4 个部分,

6、分别模仿食物中毒事故 应对的 4 个阶段。主持人首先展示每部分的情境,然后通过提问 的方式引发讨论,评估人员根据各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有关情况进行评分。受练人员根据情境需要,结合当地卫生应急相关规定组成若干小组。可能的(参考)分组如下:综合协调(应急管理)组医疗救治组检测分析组流行病学调查组每个情境讨论完后,每个小组指定一位发言人总结和报告该组的讨论要点四、场景和问题1、场景 12013 年5 月14 日1 点15 分我省某市食安办接到报告,该县岘 山工地食堂供应午餐后先后有30 多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胸闷、口唇发紫等症状,初步怀疑是食物中毒。1:20 分,县食安办通知县卫生局,请医疗

7、卫生应急救援队伍立 即赶赴现场,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1 点 30 分,县卫生局指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人员和流 行病学调查人员赶赴现场,协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的执法人员进行现 场处置;指示县中心医院派医护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协调开展医疗 救治工作。提问:1.1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原则是什么?1.2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中各类卫生应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是什么?1.3 怀疑食品安全事故时,责任报告人是谁?报告内容应有哪 些?报告时限为何要求?1.4 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由谁确定?食品风险 监测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优先监测的内容有哪些?2、情境2县疾控中心专业人员2 点10分赶到了工地现

8、场和医院,并按照 相关职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和基本情况, 食用过哪些食物,进食与中毒人数,中毒发展趋势,其他与中毒 相关的因素及已经采取的紧急措施等情况后,然后向到场的临床 医生详细了解患者的中毒表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特点和临床 诊断以及急救治疗措施和其效果,最后针对事件涉及的工地食堂 开展卫生学调查。对可疑食品、发病工人的吐泻物和餐用具等设施 设备进行抽样检验。县医院组成5 人医疗队2 点15分赶赴现场进行全力急救,并将 症状较重的中毒病人迅速转往县人民医院。经初步调查,本次事故为食品安全事故,中毒人数 47 人,住院 治疗 23 人,达到食品安全事故四级标准,县人民政

9、府根据县食安办 的建议,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级响应。县卫生局相应成立了应急领导小组,协助开展相关工作。提问:2.1 食品安全事故响应的条件是什么?2.2 食物中毒急救的治疗原则是什么?2.3 疾控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调查,应准备哪些必要的文 书和工具?2.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有哪些?2.5 食品安全事故样品采集与送检有哪些要求?2.6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卫生学调查内容有哪些?3、情境3当天 18 时,县疾控中心总筛查人数 91 人,确诊中毒人数为49 人(男36 人,女13人),住院治疗23人,重症患者16 人, 其他人员病情基本稳定。现场

10、指挥部当天 18 点 30 分召开由卫生、药监等部门参加的 现场分析会,对事件展开调查和分析。发病者均为岘山工地职工;发病者都进食了职工食堂提供的 饭菜;第一例患者出现在11: 45,患者集中在11: 4513: 00发病, 后仍有少量散在患者出现。鉴于该事件发病急、涉及人数多,病人不同程度均出现头痛、头 晕、无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 甲及全身皮肤、粘膜紫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烦躁不安等 症状,初步怀疑为亚硝酸盐中毒,尚待实验室的确认。分析患者有相同来源的食物史,都进食了食堂提供的白菜豆腐、炒藕条、山药烧鸡子、炒黄豆芽和米饭等食品,县疾控中心对上述可疑食

11、品及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分别采样、封存、检验。提问:3.1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3.2细菌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3.3化学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3.4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3.5致病物质不明的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是什么?3.6如何确认食物中毒患者?4、情境45月15日,县疾控中心在中毒患者食用的白菜豆腐、炒藕条、 山药烧鸡子、炒黄豆芽和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中均检出了亚硝 酸盐,从而该起事件被定为“亚硝酸盐”中毒。县疾控中心经调查,工地食堂于今年5月初从市场购得5袋 亚硝酸钠后,存放于厨房库房中。5月14日上午,厨房员工制作 中餐时,厨房食盐已用完,到库房取盐时误将亚硝酸钠作为食盐

12、 加入炒菜中,员工食用后,相继出现头痛、头晕、无力、胸闷、 恶心、呕吐等中毒现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令岘山工地食堂停业整顿,对岘山 工地食堂剩余中毒食品进行销毁,对餐具、容器、用具、设备等 彻底清洗消除污染。5月20日,所有中毒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均全部康复出院。5月21日,县人民政府根据县食安办的建议终止应急响应。提问:4.1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终止的条件是什么?4.2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终止后,如何进行事件评估?评估内容有哪些?参考答案1.1 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原则是什么?按照“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评估, 依法处置;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的 职能

13、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和健康损害。1.2 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中各类卫生应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是什 么? 卫生行政部门:参与指挥部的工作,牵头负责指挥部医疗救治组、 检测评估组的工作,配合做好指挥部办公室的相关工作;研究确 定食品安全事故医疗卫生应对的决策部署,组织、协调开展特别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检测分析评估等 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开展特别食品安全事故相关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和事故现场卫生学处理工作,配合指挥部事故调查 组、危害控制组做好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相 关检测及检测结果分析,承担指挥部检测评估组检测相关工

14、作。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 导、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医疗机构:承担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具体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人员医疗救治工作。1.3 怀疑食品安全事故时,责任报告人是谁?报告内容应有哪 些?报告时限为何要求?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当立即报告单位 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食品安 全综合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也可以直接向上级食品安全综合监 管部门报告。报告范围: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 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

15、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下级向上级报告:事发地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重大食品 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 部门报告,并在两小时内报告至省人民政府和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事 发地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可以直接向省人民政府和省食 品药品监管局以及相关部门报告。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其他特别重 大的食品安全事故,省人民政府在接报两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责任报告单位:(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 单位;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3)重 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4)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 有关部门。责任报告人:(1)行使职责的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 的工作人员;(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3)消费者。报告内容与时限要求:事发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在接到重大食 品安全事故报告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 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 报告。1 .4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由谁确定?食品风险 监测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优先监测的内容有哪些?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由卫生部会同国 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确 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应遵循优先选择原则,兼顾常规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