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_36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939239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后感_36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论语》读后感_36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论语》读后感_36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论语》读后感_36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论语》读后感_36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读后感_3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后感_36(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1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须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读后感1世界上的真理恒久是最朴实、最让人信服的,就像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而论语就像一根无形的鞭子,它会时刻警示我们,努力去做更好、更优秀的自己。论语十二章是我们这几天学习的一篇课文,它选取了论语中具有代表性的孔子或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孔子是我国宏大的教化家、思想家,他创办了私学。在教化对象的选择上,他主见“有教无类”,即学习不分贵贱、贤愚,他让平民百姓有了学习学问的机会。这本书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三人行,

2、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两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是三个人同行,除我之外的两个人,肯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去年国庆假日期间,天气甚好,爸妈单位的同事约我们一起爬山,我结识了一个“学霸”姐姐,听妈妈说她是浙江高校大三学生,她可是当年中考县状元呢。我把姐姐作为我的偶像,我请教了许多学习方面的问题,姐姐一一耐性为我讲解。路遇一丛特别好看的植物,姐姐刚要去摘,我问她: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姐姐说不相识。“哈哈,我相识”,我傲慢地说,这不正是前几天我在百科全书上看到的荚蒾吗?它是制造肥皂和润滑油的原料,药用可以祛瘀消肿,治疗过敏性皮炎。同行

3、的长辈们听完我的讲解,纷纷夸我学问面广,姐姐也赞美自愧不如。其实,我知道我只是喜爱读课外书而已,离学霸姐姐的差距大着呢,我暗暗发誓,将来我也要努力考上浙江高校。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幅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上面四个大字:博学笃行,这是小学四年级时张金江老师送我的。当时我不明白它的含义,跑去问妈妈,妈妈说意思就是一个人肯定要博览群书,学有所得,并且努力去践行自己所学的学问。我似懂非懂。直到今日学了论语之后,我才深深地理解了它的含义。小学时,我在镇上的学校读书,学生不多,我的成果倒是始终名列前茅,我就有一种优越感,感觉自己无人能敌。升入初中,学校大了,班上人数多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每

4、天的作业,考试的分数,老师都以优中差的形式予以评比,看到同学们都主动向上,激烈竞争,我也给自己布置了任务:每天作业完成后务必读半小时课外书籍,时间允许的话,再读半小时英语。虽然难度有点大,但我选择坚持,因为我知道好习惯的养成只需21天的坚持,假如21天能坚持下来,之后就不是难事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坚持”,我这样激励自己,我肯定要做最优秀的自己。论语,儒家子才智之精华,它教给了我们很多学习方法、学习看法,还教给了我们很多修身做人、为人处事的看法。学论语,才智传颂千秋万代!论语读后感2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知道如何翻译成现代文,但是在注释的帮助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知我们的。觉得非常感

5、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现在都还不明白。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须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当多一点宽容和敬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困难。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唯恐是不行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

6、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很多多的小事,为什么肯定要他人明白,肯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敞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常常被人讪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假如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

7、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争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理解不仅仅只是你须要别人来理解你,根本就不是同路人为什么要逼迫别人理解你,莫非是为了得到别人的怜悯和怜悯?这样作莫非不会太悲伤了吗?于是,终日沉醉在视察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之中,优柔寡断,无所作为。不再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不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却只是追求理解。理解不是牵强的,是须要别人有和你相同的东西然后相互共鸣而产生的。

8、就算不被理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方面理解了别人,想必别人也肯定能理解你的吧。孔子很早就这么说过了,不担忧别人呢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论语读后感3这个暑假,我细致阅读过了论语,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化家,几千年来,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所谓的圣人,贤者。他的论语让我知道了做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学习的奇妙。“仁”是孔子教化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仁者,爱人也,为人处事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能以关爱他人的心态面对生活。论语中记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9、而亲仁。行有余刃,则以学文。”只是孔子在教育学生们说:“同学们,任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平易近人,做事要谨慎。”其次,做人诚信非常重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丢了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可信的地方呢?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我们才将会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礼”是孔子思想的保守方面。“周礼”是西周以来上层建筑的集中体现,它是用来维护上下尊卑关系的。因此,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礼坏乐崩”抱着惋惜的看法,把破坏礼的行为看成是不行容忍的事情,所以“礼”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礼”也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

10、,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顺承。”意思是说:父母是我们的长辈,我们应敬重她们,对她们的教化,我们应仔细倾听,保持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习惯。“知”是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不仅是宏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宏大的教化家。他从长期的教化实践中总结了很多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化思想和获得学问的方法。他提出反复学习可以使人们的相识更加深化,从而获得新的学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中我也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用于开阔出新的学问,使自己的学识更加丰富孔夫子的教化思想中还包括学习看法的问题。他认为学习的看法就应当是老醇厚实的,不懂就说不懂,努力学习,他说:“知之为知之,

11、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自己就是这样,不耻下问,由于孔子抱着这样的学习看法,他的学问在当时就比别人丰富。再有,孔子教学也比较留意“因材施教”。论语述而篇记载,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不到他专心思索弄明白而不得其义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想说而口里不想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交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免、能由此推出其他三个方面,就让它自己去想。孔子就是采纳这样的教学方法,去推动学生思索问题的。从论语中,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学习的道理。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当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做一个正直,谦逊,与人为善的人。论语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感悟,感悟孔子精

12、深的大才智。论语读后感4岁月悠悠,古老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飞逝而过的五千年中,这龙的故土上出现了多少杰出的人物。如酒仙诗人李白;地动仪的独创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宏大的设计师詹天佑但是,有一位学术精湛的学者,他的很多有见地的思想,直到今日都令我们无法忘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就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他的第子依据他的言行举止写出了响誉世界的论语。下面是我读孔子论语的一些感想:子曰:“不仁者不行以久处约,不行以特长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行能许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留意个

13、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探讨什么道的问题。孔子这些思想时至今日对我们仍有很大的教化作用,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愁吃穿的年头,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当树立远大志向,能享福也要做好吃苦的打算,不要被学习中的困难吓倒,搞好学习,报效祖国。孔子一身以仁德为道,一生安贫乐道。而我们现在呢?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让我们来见证一下吧,国庆期间,全国各主要旅游景点游人散去后留下的是可观的垃圾,神圣的天安门广场,留下了九吨垃圾:香口胶,零食袋,纸屑等遍

14、布广场。海南三亚大东海景区三公里海滩遍布五十吨生活垃圾;长沙高速马路上遍地也是垃圾与之对比显明的是像香港这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全世界出名的旅游城市或像新加坡等国家,人们无论在大街还是小巷都很少找到一片纸屑。作为深受儒家学派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我们的传统美德到哪去了呢?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就不要推给他人去做。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想想别人,学会关切他人,敬重他人,理解他人。小悦悦事务的发生,震撼人心,全国上下争论纷纷。她被车撞倒后,有十八个路人接连经过,竟然都视而不见。他们原来可以挽救一个活泼可爱的生命,可他们都选择了放弃。然后,小悦悦又被一辆车二次碾压之后,才被在路边

15、捡垃圾的陈阿婆发觉,并把她送进医院抢救。几天后,小悦悦离开了这个漂亮的世界。夏洛能编织出爱的大网,孔子为了见患了严峻感染病的弟子回最终一面,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微。这不是我们常说的道德吗?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些怕被人说而不管小悦悦的人,就可以把死亡和苦痛留给小悦悦来承受?孔子教育我们要心善如水,我想请问:对奄奄一息的小悦悦熟视无睹就是善吗?孔子的一生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诗、礼、乐修身成性。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学习德、智、仁、美样样精通的孔子!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并让之发扬光大。论语读后感5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我想要的东西。作为一个基础教化工作者,我懂得了:人就应如何度过自我性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我的人生。其实,这正是咱们最须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对政治的关切和了解,对职业的钟爱和投入,与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敬重和爱惜,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我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老师形象干脆关联到学生素养的培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这个时代的呼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老师不朽的追求。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咱们老师的职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