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935068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调歌头》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说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水调歌头教学设计各位老师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作者面对中秋圆月,抒发了自己的身世感慨和兄弟分离的感伤,但又都从消极的倾诉转向积极的安慰。这篇课文的特点是:真写真实的事情,表真实的感情;善能用善良的心去安慰自己和别人;美情节具有曲折美,语言具有通俗美。二、说学生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本诗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的学习,感受诗歌的“三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

2、的语文素养。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情感上,对人生失意和思念亲人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欣赏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本诗情感的特点和美感;第二,能阐述本诗内容的选择和特点;第三,能解释本诗写作的缘由。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理解本诗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第二, 能在体会本诗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第一,能感受诗人对身世的感慨之情;第二,能体会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说出本诗情感的特点和美感。教学难点是:能阐述本诗内容的选择和特点。四、说教学方法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步;第一步、激趣导入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 第二步、一读,说说作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自由诵读,说说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从郁闷、忧伤到乐观、豁达的情感转变。第三步、二读,说说作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再读课文,说说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大致概括出:作者面对

4、中秋圆月,抒发了对身世的感慨和对兄弟分离的感伤。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整体的感知力。(板书)第四步、三读,说说作品写作的缘由让学生三读课文,然后根据相关语句判断作品写作的缘由。接着教师顺势介绍写作背景。设计目的是通过缘由探索、背景介绍,进一步解读本诗的内容和情感。第五步、四读,说说作品写作的特色让学生自由诵读,说说本诗之所以成为“中秋第一词”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分析,引导其总结出本诗真善美的特点。设计意图是练习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第六步、总结学习拓展延伸我将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表达的情感、内容,写作的缘由、特色。由此归纳出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课外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赤壁赋。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六、说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上阕:望月思归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下阕:责月怀人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