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投 影(第1课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932729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1 投 影(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2.1 投 影(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2.1 投 影(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2.1 投 影(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2.1 投 影(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1 投 影(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1 投 影(第1课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32.1 投 影(第1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想象,了解投影、投影线、投影面、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2.能够确定物体在平行光线和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在某一平面上的投影,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3.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数学思考在探索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通过介绍日晷、皮影等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投影的兴趣,认识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学

2、以致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实验、探索中获取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爱学习、爱生活,敢于探索创新.重点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的概念.难点对投影概念的准确把握,物体与投影的关系.教学流程安排流程图内容和目的活动1 情境引入 学习新知活动2 观看视频 感悟概念活动3 借助直观 类比投影活动4 关注生活 学以致用活动5 归纳小结 完善认知欣赏央视手影表演节目,教师现场表演,创设情境,学生了解投影的相关概念.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定义.观看视频,比较不同光源下改变物体及投影面中任一位置及方向,影子发生的变化.学生观察、思考、相互交流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

3、区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回顾本节课知识要点,完善认知结构,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 情境引入 学习新知(课前播放中央电视台手影表演)刚才的表演是手影,手影是一种投影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投影1.教师表演手影.学生观察思考.2.分析讨论:投影需要哪几个要素?3. 列举生活中的投影现象,欣赏投影图片. 感受投影.归结概念: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地面、墙壁等)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4.讨论:投影与物体有何关系?5.练习: 把下列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

4、接起来:(C)(D)(B)(A)(1)(2)(3)(4)6.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定义.小结:由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如“皮影戏”又名“灯影子”,它是利用灯光的照射,把影子的形态反映在银幕(投影面)上的表演,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艺术.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如太阳光照射在物体上形成的投影也称日影.日影的方向可以反映时间,我国古代的计时器日晷就是根据日影来观测时间的.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它由“晷面”和“晷针”组成.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慢慢地移动,以此来显示时刻. 练一练:1.小军晚上

5、到文化广场去玩,他发现有两个人的影子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于是他肯定地说:“广场上的照明灯一定位于两人 ”.(填“中间、中间的上方或中间的下方”).2.小英在上午8时,9时30分,10时,12时四次到室外的阳光下观察到向日葵的头茎随太阳转动的情况,无意之中,他发现这四个时刻向日葵影子的长度不相同,那么影子最长的时刻为( )A. 12时 B. 上午10时 C.上午9时30分 D. 上午8时思考:晚上走近路灯时,地面上的人影是怎样变化? 同一时刻在阳光下行走,地面上的人影又是怎样变化?观看中央电视台节目手影表演,导入本节课课题,板书课题.教师表演手影、学生举例及欣赏图片,观察、思考,感知物体与影子之

6、间的关系,教师给出投影的有关概念.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补充.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是否积极主动;(2)学生的观察、猜想能力,对物体投影的认识程度.学生独立完成.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熟练、准确地连线;(2)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讨论,教师正确引导分析. 教师给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定义,并给学生介绍皮影戏及展示其图片,课件演示日晷的影子,并解释其中的道理.学生朗读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定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纠错、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投影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投影是从实际需要(建筑、制造等)中产生的.通过观察

7、手影及图片,使学生感知物体与投影密不可分,激发学习投影知识的欲望.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引导他们体会实物投影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此练习简单有趣,能使学生在相对轻松的情境下,发展空间观念,体会学习的乐趣.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发现这些图片的光源不同,使学生明白根据光源可分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并由此给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定义.通过介绍日晷和皮影戏,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与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对投影概念的认识.巩固并加深对中心投影及平行投影定义的理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活动2观看视频 感悟概念在光线的照射下,

8、观察三角尺投影的变化.视频一:在电灯泡的照射下,观察三角尺的影子.固定电灯泡和投影面,改变三角尺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的影子如何变化? 固定投影面和三角尺,改变电灯泡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的影子如何变化? 固定电灯泡和三角尺,改变投影面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的影子如何变化?通过观察视频,对于电灯泡、物体、投影面三者任一个位置和方向的改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结:电灯泡、物体及投影面,改变其中任一个位置和方向,影子的形状、大小都会发生改变 .视频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 观察三角尺的影子.固定投影面,改变三角尺摆放的位置和方向,它的影子如何变化? 固定三角尺,改变投影面摆放的位置和方向,它的影子如何变化

9、? 通过观察视频,对于物体、投影面两者任一个位置和方向的改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结:物体及投影面,改变其中任一个位置和方向,影子的形状、大小都会发生改变 .当投影线与物体及投影面的夹角为90,投影与物体全等.1.教师播放三角尺在光线的照射下形成投影的视频.2.学生观看视频,分别得出在电灯泡和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教师注意倾听,引导学生完成解答:1. 电灯泡、物体及投影面,改变其中任一个位置和方向,影子都会发生改变 .2. 物体及投影面,改变其中任一个位置和方向,影子都会发生改变 .当投影线与物体及投影面的夹角为90,投影与物体全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完善.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

10、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通过观察、猜想,发挥空间想象能力;(2)学生能否用规范的语言归纳出相关结论;(3)学生是否体会到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通过过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归纳出物体投影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反思、概括的能力,了解物体、投影线、投影面的位置改变会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过程渗透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动3借助直观 类比投影1.综合视频一和视频二,视频一中的投影会与物体全等吗?什么原因造成的结果不同? 视频一视频二 小结:由于光源的不同,从而形成的投影也不相同.2.观察两幅图中的投影线有什么区别?它

11、们分别形成了什么投影?3.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是什么?中心投影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平行.教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相互交流,发表见解.教师注意引导,根据投影线的不同特点,得出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区别:中心投影的投影线集中于一点;平行投影的投影线互相平行.通过观看活动,发现两投影的差别,体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有助于分析问题的本质,发展几何直觉.经过对比,学生能清楚的认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活动4关注生活 学以致用例1.图中的四幅图形,表示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影子的图形可能是 .在同一时刻,大树和小树的影子与它们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例 2.

12、 如图分别是中国男、女运动队在某项国际体育比赛颁奖仪式上, 运动员站立时及他(她)们的影子的情景.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按要求完成画图及计算.教师巡视,纠错、引导.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提出作图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图甲韩国中国日本女队图乙瑞典中国法国男队()试判断哪幅图片是白天颁奖?哪幅是夜晚颁奖?并说明理由;()请你在甲、乙两幅图中,分别补充画出同一时刻中国队员的影子(用线段表示);()在图乙中,已知该中国队员身高为1.80米,影长为1米,而此时旗杆影长为4米,求旗杆的高度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独立分析、思考,正确画出图形;(2)学生能否充分

13、发挥空间想象力;(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活动5归纳小结 完善认知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1) 物体的投影(2)中心投影(3)平行投影(4)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学生思考小结,教师最后补充完整.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不同程度的学生是否都各有收获;(2)学生是否能清晰、准确地概括出所学知识.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积极评价,去粗取精,巩固升华.作业一、必做题1.如图所示,分别是两棵树及其影子的情形.(1)哪个图反映了阳光下的情形?哪个图反映了路灯下的情形?(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3)请你画出图中表示小丽的影长的线段.2.小芳和爸爸正在散步,爸爸身高1.8米,他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1米,若小芳比爸爸矮0.3米,求她的影长是多少米?二、选做题太阳光通过窗口照到教室内,竖直窗框在地面上留下2.1m长的影子如图所示,已知窗框的影子DE到窗下墙脚的距离CE=3.9m,窗口底边离地面的距离BC=1.2m,试求窗口的高度(即AB的值).学生自选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32.1 投 影(第1课时)教学设计说明一、教学本质与教学目标定位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本节课的教学要求,以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