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930904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1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逻辑学复习笔记(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矛盾关系: A、B 全异,若 A、B 两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其共同属概念 C 的外延,则 A 与 B 矛盾, A、B 互为矛盾概念。 A+B=C 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反对关系: A、B 全异,若 A、B 两概念外延之和少于其共同属概念 C 的外延,则 A 与 B 反 对, A、B 互为反对概念。 A+BC 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等值关系: 必然同真,必然同假独立关系: 无规律的真假关系蕴含关系与逆蕴含关系: 可以同真,可以同假下反对关系: 可以同真,不能同假思维对象(感知反映)观念(符号表达)概念 语词: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泛指词、词组之类的语言成分。词项: 在判断中出现的、作为判断组成成分的概念。将概

2、念称作词项,是相对于由它组 成的那个判断而言的,离开判断,它就不叫词项,而只是一个孤立的概念。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式。 区别:第一,凡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二,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概念内涵的分类 :认识性内涵,规定性内涵(内涵的确立方式分)析取性内涵,合取性内涵(内涵表达式的逻辑结构分)概念的外延 :亦称概念的“所指”,就是具体的、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事物 (对象)。司法归类: 将确认的案件事实归属于某一特定的法律规范构成要件,实则确定某一事件 或行为是否属于某个法律概念的外延范围。概念分类:1

3、根据概念外延对象多少来分 单独概念(外延仅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 ) 普遍概念(外延至少有两个对象的概念。 )、空概念(亦称虚概念 ,就是在现实世界中外延没有 任何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空类或空集,记为:或。)2根据概念外延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来分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集合体整体具有的本质属性,并不反映组成这个集合体的每一个分子所具有的属性。)、非集合概念(反映类(即非集合体)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 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必然地具有该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特点。 )(1)集合体:由许许多多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整体)。集合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整体与部分 的

4、关系。( 2 )类:具有相同属性对象的汇集。类与组成类的分子之间的关系,是 一般与个别 的关系。3根据概念的内涵中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来分 正概念(亦称肯定概念,就是内涵中 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亦称否定概念, 就是内涵中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 =否定词 +正概念负概念与正概念所共同相对的那个特定范围,就是 论域(议论的范围)。负概念的外延大小,取决于其论域的大小4 根据概念的外延是否为可独立存在的实体来分 实体概念、属性概念5 根据概念表达式的结构形式不同来分 简单概念(对其不能再加以分解的概 念,其语言表达式是单字,或,意义不可再分的词组。 )、复合概念(由两个或多个概念

5、按 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概念。 ) 按逻辑关系不同来分 合取式、析取式 概念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 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之间,其内涵越大,则外延越小; 反之,内涵越小,外延越大。概念的限制: 通过增加内涵减少外延从而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概念的概括: 通过减少内涵增加外延从而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逻辑方式。 定义的逻辑结构: 任何定义都由三部分组成: 被定义项、下定义项、定义联项被定义项: DS (逻辑变项)S下定义项: DP (逻辑变项)定义联相:=df (逻辑常项)动产(Ds)就是(二df)可以移动的财产(Dp)实质定义的逻辑要求: 1 D P 的外延与 DS 的外延必须是

6、全同关系PS不能用负概念去定义正概念4 Dp 必须清楚确切法律定义的两种结构形式: 合取式结构D二df(T1 A T2AT3 Tn) +BS析取式结构D =df.(T1 AT2 A T3 Tn)+BS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举例、列举、划分、分类、分解举例: 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一个具体实例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亦称为 实指定义列举:通过列出概念指称的对象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方法。举、枚举)划分:根据某一标准(或某种属性)将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个种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分类: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将一个大类(属概念)分成若干个小类(种概念)的逻辑方法。分类是更严格的划分,划分是更随意的分类

7、分解: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组成部分。 (分解不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的逻辑结构:母项M (逻辑变项)子项ml、m2、m3(逻辑变项)划分标准(逻辑常项)划分的方法:一次划分与连续划分:二分法与多分法:1m2MIIIm (n 三 3 )n多分法任意两子项之间必须是反对关系aM-非 a ( b)二分法两子项之间必须是矛盾关系划分的逻辑要求: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外延2 每一次划分都只能按同一标准进行,否则犯“多标准划分”的错误。3 各子项之间必须互不相容,否则犯“子项相容”的错误。判断:判断主体断定(肯定或否定)了的命题。换言之,判断就是对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特征:一是

8、有所断定(肯定或否定)二是具有真值(真的或假的)符号: 亦称指号或记号,是指同一定思想相联系的、可借以传达某种思想的人为安排的物质现象。陈述:通过语句来描述客观事物情况, 表达对某件事情或某种现象的情感和态度的表达式。 命题的分类: 描述命题、评价命题描述命题: 亦称事实判断或实然命题,就是陈述事物自身情况的命题。它传达的是事物情况就是命题所陈述的那样。评价命题: 亦称价值判断或应然命题,就是陈述对事物情况的某种情感或态度的命题。它传达的是陈述者对事物情况的评价。对描述命题的评价,是评价命题而非描述命题;对评价命题的描述,是描述命题而非评价命题。 描述命题与评价命题的区别 :性质不同a. 描述

9、命题是严格逻辑意义上的判断, 即具有真假值的语句b.而评价命题则不是严格逻辑意义上的命题,评价命题无所谓真假,只有妥当与否、合理与否、有效与否的问题。 产生的分歧及解决的方法不同(信念分歧、态度分歧) 作用不同a 描述命题具有叙事功能和信息传达的作用。b 评价命题可以起到一种暗示、建议和规范的作用。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 分析命题,亦称先验命题:不需要具有从感觉经验提供的证据就能 够判定其真假的命题。综合命题,亦称经验命题:一个具有正常感觉官能的人,只要根据 感觉经验的证据,就能知道其真假的命题。应然命题、实然命题、模态命题: 实然命题:断定事物(过去、现在或将来时态)实际情 况的命题,其系词为

10、“是”或“不是” 。应然命题:断定事物或事件应当如何的应然状态的命题 其系词为“应当”或“不应当” 。模态命题:断定事物必然或可能情况的命题,其系词为“必然”、“不必然”、“可能”、“不可能”等。命题形式: 命题的逻辑形式(命题形式) ,就是命题本身各部份(命题常项与命题变项) 之间的联结方式。命题形式的分类: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a.模态命题:包括有模态词的命题;真值模态命题:可能、必然规范模态命题:必须、禁止b.非模态命题: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简单命题(简单命题:以词项(概念)作为直接构成要件的命题。)、复合命题(以命题(语句)作为直接构成要件的命题。)性质命题简单命题关系命题非命题模态命题

11、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复合命题假言命题真值模态命题规范模态命题关系命题:就是断定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简单命题。其语言表达式是“主一谓 式语句”。直言命题:通称性质命题,心理学着述中亦称范畴命题,港澳台地区惯称定言命题,就 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逻辑结构:逻辑变项主项:亦称主词,记为S,表示被断定对象的词项。谓项:亦称谓词或宾词,记为P,表示主项是否具有的某种性质的词项。联逻辑常项直言命题(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系的词项。量项:表示主项外延范围的词项。(全称量词、特称 量词、单称量词)按命题的质(联项)分:肯定命题(由肯定联项联结 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

12、否定命题(由否定联项 联结主项和谓项的直言命题。)按命题的量(量项)分: 全称命题(带有全称量项的的直言命题。)、特称命题(带有特称量项 的直言命题。)、单称命题(主项为单独概念 或者带有单称量项的直言命题。)类型1逻辑形式11符号表达式11简全称肯定命题?所有的S是P?SAP?A全称否定命题?所有的S都不是P?SEP?E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I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I?SOP?O单称肯定命题1|?这个S是P|?SFP|?F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是P?SNP?N词项的周延性:指一个直言命题的主(谓)项的外延是否被全部断定的问题。六种直言命题的主、谓项周延情况: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

13、,特称命题的主项不周延,单称命题的主项周延。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1 .词项周延与否,惟一地取决于一个直言命题的逻辑形式,与命题的真假无关,与命题所断定的实际情况无关。2 .词项周延性问题,仅仅与直言命题的主、谓项相关。命题推导的真假,亦称逻辑的真假命题事实的真假,亦称经验的真假逻辑变项相同的单称肯定命题(SFP )与单称否定命题(SNP )之间具有矛盾关系。主项相同、谓项不同的两个单称肯定命题之间:若谓项是矛盾概念,则二者为矛盾关系;若谓项是反对概念,则二者为反对关系。 主项相同、谓项不同的两个单称否定命题之间:若谓项为矛盾概念,则二者为矛盾关系; 若谓项为反对概念,则二

14、者为下反对关系。题隐含的方法:推导直言命题隐含的逻辑方法,传统逻辑通称为直言直接推理,简称直接推理。换质法: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命题的质(联项)从而推导出另一SAPSEP复合命题个直言命题的方法。换位法:通过改变一个直言命题主、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导出另一直言命题的方法。. PIS戾换法:不断交替使用换质法和换位法由一个直言命题推导出言命题的方法。PES:就是以命题作为直接构成成分的命题,或者-包含有其他命题成分的命题。其表SIPPIS现形式相当于语言学中的复句。逻辑结构:逻辑变项肢命题并非否定词逻辑联结词并且合取词或者析取词如果那么蕴含词当且仅当才等值词负命题:通过否定一个命题而构成的复合命题,或者说,断定一个命题为假的复合命题。任一负命题( p)与其肢命题(p)间具有矛盾关系。任一负命题( p)都等值于其肢命题( p )的矛盾命题(p)等值式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一个联言命题为真,当且仅当其所有联言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