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93031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其答案20130109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2013.01.09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 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P6-P20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P10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P224.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 义?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6. 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 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P257. 怎样认识马克思、

2、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 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 何主要差异?9.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0.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11. 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 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13. 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14. 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15. 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 作用? P5316. 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17. 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 究有何积极意义? P

3、55、571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观察和理论是怎样的关系?)P6119. 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 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 的生命? P59、6020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实验三者的关系如何?P62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21. 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 革命的力量”? P6722.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23. 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P7524. 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P7925. 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P79)26. 如何理解科学

4、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 协调? P83第五章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27. 怎样认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学 技术思想的与时俱进? P9628. 如何理解胡锦涛“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的重要思 想? P9529. 为什么说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一个科 学、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P10030. 如何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理论精 髓?31. 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与其他创新型国家有何异 同? P10332. 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有 何重要意义?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科学自然观、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 然观和辩证

5、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P9.12.14(1) 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形成的思想渊源,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它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话的影响,受到当时自然 哲学的限制,缺乏科学论证与严密的逻辑体系,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提供了方法论前提。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 以一种片面、孤立和静止的方法

6、观察自然界,否定了辩证的思维方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实现了自然观发展的否定之否定的历程。它主张实践是人有 意识、有目的的以客观的态度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特点的自然观,为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它突破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奠定的理论基础,强 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P10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是巨大的进步,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 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

7、献。1.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 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2.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注重经验事实、观察、实 验和数学推理,以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补充参考: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首先,机械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即其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 待自然界和人的,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社 会与自然界之

8、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其次,机械唯物主 义具有形而上学性,其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但却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 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最后,机械唯物主义还具有不彻底性,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 的”的上帝创造论,并导致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I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P22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 人类与自

9、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 础。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 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 展。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 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

10、展方向和目标。 【补充参考:P17系统自然观的意义,P18人工自然观的意义,P22生态自然观的意义】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 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其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 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的创立, 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标志着人类思维从

11、古代朴素的辩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辩证思维的 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第二,它内含否定性、客观性和革命性的规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的自然观,为科学技术的发展 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第三,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等方面。系统自然观: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 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

12、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 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 面的发展。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人工自然观:1.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 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 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 史和人类史的

13、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 的自然观。3.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 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生态自然观: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 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 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5、如

14、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辩证的、实践的自然观,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点: 首先,“人化自然”或者“自然的人化”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参考:马克思认为,人把自在自然通 过对象化的活动逐步纳入自己的活动范围,这种对象性的活动是通过再生产整个自然界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食粮的 活动,自然界则成为对象性活动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产品结果,内容体现为人的本质力量、精神力量。因此,我们所认识的 自然界不是简单的除了人之外的纯粹客观的存在、不是原始的自在的自然,而是人本身。】其次,马克思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

15、证关系【参考: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与自然具有高度的一致 性。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 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 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员,而非处于自然之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利共存的有 机整体,而非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最后,实践是人和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中介。【参考: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 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马克思从二者关系的角

16、度来理解人与自然,就不得不考 虑人的活动对自然的影响。马克思在强调实践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的同时,并不否定自然的本原性和优先地位。 所谓“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不仅仅是指先于人的实践活动而存在的自在自然的优先性,而且也指人的劳动创造的对象世界。 它既作为预先存在的外部自然界出现,又作为人们实践活动的物质前提而出现,从而具有优先地位。】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研究和贯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有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开拓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文明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产 发展、牛活富裕、牛态良好的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