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391691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核舟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的方法。二、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巨大成就和劳动人民的卓越才智。三、领会和掌握本文一些实词的意思,比较少数语句在词序上与现代汉语的异同。教学设想:一、安排3教时二、为了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讲完石壕吏以后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能参看注释。查阅工具书,试作书面翻释;上课时,抽查上、中、下三类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确定难点。三、描述介绍核舟的顺序和详略是教学重点,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少数几个句子是教学的难点。四、布置预习,解答下列问题:(一)思考和练

2、习第一题。(二)划分本文段落,概括段意。(三)本文重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重点?(四)正音和正形(戌、戍;钩、钓;椎、推;楫、缉、揖)。五、作背诵指导。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解题:检查预习笔记;指导学习课文第一、二节。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和解题。解题:核舟记,即用文字记叙用桃核雕刻成的一只小船。标题醒目,它概括了全文所写的内容,是一篇描写具体物象的文章。作者魏学(约公元15961625年),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省嘉兴县)人。小时候就刻苦学习,好写文章,著有茅檐集。本文通过对古代一件工艺美术品核舟的介绍和说明,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民间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巧和才能。王叔远,名毅,明代虞山

3、(现在是江苏省省熟县)人。二、检查预习。(一)正音和正形:正音:轩()、糁()、诎()、属()、罔()、黍()、袒()、髯()、为()、髻()、虞()、篆()、啸()、褶()、壬()、弥()。(二)教师巡回检查学生预习笔记,了解预习情况,确定难点;对预习情况加以简要讲评,表扬好的,帮助差的,并且再次强调预习的作用。三、指导学习新课。(一)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读音。(二)提问: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明确:本文是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按照核舟各部分的位置和人、物的主次,依次加以描述的。文章以概述起头,用归纳作结,中间主体部分的描述,按船仓、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加以描述。(三)提

4、问:本文重点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以这个作为重点?明确:重点在第二段的第二层(第3节),这一层中,又以苏东坡为中心,因为这是核舟雕刻的主题所在,这说明,写文章一定要紧扣题目,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四)提问:本文篇幅较长,怎样才能较快地背诵出来?明确:理解记忆比机械记忆的效果更好。就本文来说,应当先抓整体,即首尾两段为总说,中间四段为分说。至于每一节,也有背诵的规律可循,掌握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背诵出来。这一点,放到讲每一节时再来提示。(五)指名学生翻释第1节(要求分三步完成:先朗读一句,然后逐字解译,最后将该句直译成现代汉语。下同)教师补充:明:明朝。有:后面可以加上数词一。奇巧:(手艺)奇

5、妙精巧。曰:在这里是活用,释成名叫、叫做,不能释成说。以:介词,用。径寸:直径一寸。之:结构助词,的。为:,动词,做,在这里是雕刻的意思。罔:否定副词,没有;罔不:没有不,无不。因:动词,顺着、按照。势(木头的);样子。象:动词,模仿。形:名词,(雕刻物体的)形状。具:动词,备、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成现代汉语是:没有不顺着木料原来的样子,模仿所雕物象的形状来雕刻,使雕刻出来的艺术品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尝:时间副词,曾经。余;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单数,我。核舟一:一只核舟,数词放在名词之后,表数量。盖:句首发语词。表示肯定语气,译成原来是。云:句末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语气,不必译出。这一节是总叙

6、,先介绍王叔远是一位精于雕刻的手艺人,接着引出他送给作者的核舟,最后点明核舟的主题,注意这一节小层次的安排,有助于背诵。(六)指名学生翻译第2节,教师补充。开头一句总写核舟的概貌。有:同又,读。奇:零数。黍:古代制尺以一个黍粒的纵长作一分的长度。这一句给人以整体感,并与上节径寸之木相照应。接着分四层描述核舟的各部分。第一层(第2节)先写船仓。者:代词,与形容词轩敞组成名词性词组。为:,是。之:代词,指仓。这里先写船仓中部的外观。然后随着观察视线的移动,依次分写船窗、船栏、对联。旁开小窗共八扇点明窗的位置和数目。以上都写舟外。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开。用一启字又引导读者从舟外到舟内。观:集中

7、目力看。闭之石青糁之。闭与上文的启相应。用一闭字又从舟内回到舟外,上面写窗,只概括点明它的位置和数目,这里写窗,却细致地介绍了窗上的文字。提问:上面两个之,意思相同么?明确:不相同。前一个之代小窗,后一个之代窗上刻的字。提问:窗上的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明确: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摘录下来组成对联,刻在小窗上,不仅与上节大苏泛赤壁相应,非常切题,而且也可以启发读者联想到核舟外的赤壁景色。同时,作者真切地将它们描述出来,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归纳:第2节主要写船仓。作者是按观察顺序依次来写。以写船仓为主。其次序是先写仓,次写篛篷、小窗,再写栏杆,后写对联,其中又

8、以写窗和对联为主。同学们按上述顺序加以理解记忆,有助于背诵(这点也可视具体情况,启发提问,让学生思考回答)。板书;概貌;首尾长分八有奇,高可二黍许。船仓:篛篷、小窗、栏杆、对联。(七)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引导学生回忆第1.2节的层次(不看书),然后教师念一句译文,学生朗读一句原文(反复两到三次),再要学生合上课本,教师译一句译文,学生背诵一句原文。四、课堂作业。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以、曰、尝、贻、盖、云、有、许、覆之、闭之、糁之。教师巡回检查以后加以补充纠正,要求学生课后誊正到文言词语积累本上。五、课外作业:继续背诵第1、2节。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习课第3、4节。教学步骤:一、复习旧课:(一)检查文言词语积累本誊正情况,并加以讲评。(二)指名学生背诵第1、2节,并加以讲评。二、学习新课。第2节写的核舟的中部,主要是写物,第3节则是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