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_1.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3914694 上传时间:2024-03-0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_1.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1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是在学生进展过简单的统计图和已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根底上安排的。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根底。二、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绘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体会到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详细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理论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开展与别人合作交流的

2、意识与才能。三、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详细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并能适当解释和分析p 统计的结果。说教法学法一、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二、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把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调

3、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摸球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考虑问题。三、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学生学得积极,老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顺昌购物中心打出了“消费大抽奖”的活动牌子:一等奖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0名,纪念奖20xx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猜一猜抽到一

4、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那么自己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二、小组活动,猜测验证1我先出示口袋里有5个黄球、5个红球,让学生任意摸一个,学生会想到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但我又袋子里拿走3个红球,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通过新旧游戏的比照,有助于学生正解把握条件,从而顺利作出关于结论也随之变化的预测;另一方面,相似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历,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地进入探究活动。副标题#e#2实验验证出示实验要求每次摸1个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提供两种记录方法,选一种记一记方块图:每次涂一个方块表示条

5、形图:每次涂一个方格表示然后让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最后全班交流实验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提升:你觉得用“方块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时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各有什么优点?通过比拟条形图使用起来更方便些,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条形图”这位朋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理论,亲身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交流中初步感受“条形图”表示数据既直观又清楚的优点。三、想想做做,丰富体验1想来玩“抛骰子“游戏吗”2做一个小正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一面写3,还是抛30次,预测一下,结果会怎样?3小组活动,用条形图记录结果。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4

6、又到了“装笔”比赛的时候了,请各组做好准备第一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每组派代表展示,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做的。第二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展交流,表达,培养统计活动中分析p 数据,判断推理的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不确定事件。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今天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请你留心身边的事物,谁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也请带到学校里与大家分享,好吗?叶澜教授的生命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假如只把人看

7、作是一个认识体,就简化了对人的认识;假如教学只注重培养认知才能,那就弱化了教学的意义。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体验验证、深化认识”的过程进展教学,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严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考虑,打破了学生思维和经历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机,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2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教材分析p :自然界和人们在社会理论中发生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类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这类现象成为确定性现象,有些事

8、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本节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p 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确实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那么是不确定的。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那么是不确定的;2学生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可以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绘生活中的现象;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

9、计一些有趣的实验以及自身的体会使学生理解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让学生经历“猜测-理论-验证-推测”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重难点: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教学过程:1.教具准备: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2.创设情境:元旦节晚会上,学校准备了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那么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每位同学都有一次摸奖时机。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假如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选择性更少的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

10、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展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红球 全放白球 既放红球又放白球3.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确实定性与可能性小组合作,进展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4.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5.用“一定”、“不可能”、“可能”

11、描绘摸球试验的结论。6.判断事件发生确实定性与可能性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绘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绘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根据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拓展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7.稳固学习效果通过教材108页1、2两个题目稳固学习效果8.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课后反思:可以在做完实验总结一定、可能、不可能之后再做一次摸球的.实验,首先让同学们进展猜测可能性,然后进展验证,最后再稳固总结可能性,这样会起到更好地使同学们承受的效果。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3

12、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根底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二、说目的1、知识与技能1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结合详细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可以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2、过程与方法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摸糖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

13、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三、说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难点:结合详细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可以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四、说教学策略1、说学情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底,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理论,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3、教具准备乒乓球、转盘、硬币、盒子、五、教学过程一活

14、动一老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推荐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剪子、包袱、锤和抛硬币的形的式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之前必须讲清规那么。这时板书课题。二活动二老师和留在讲台上的同学进展摸球游戏,让下面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白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到达师生互动的目的。三活动三转盘游戏结合生活实际,说超市正在举行摇奖活动,让学生初步有信息搜集、整理、分析p 的才能,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用权学生联络生活实际,体验可

15、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四活动四装糖游戏。这个游戏是根据老师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装不同颜色的糖,这个游戏以小组活动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在提要求之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考虑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六总结: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学习目的,对照学习目的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学习是否完成任务,是否满意。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测验证分析p 试验数据“的亲历过程,学生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4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根底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二、说目的1、知识与技能1通过详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