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上5《我给江献花》第二课时课案 (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913518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上5《我给江献花》第二课时课案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上5《我给江献花》第二课时课案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上5《我给江献花》第二课时课案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上5《我给江献花》第二课时课案 (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上5《我给江献花》第二课时课案 (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上5《我给江献花》第二课时课案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上5《我给江献花》第二课时课案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给江主席献花第二课时教学案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设计海陵小学 王蓓 汤小燕理论支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使每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地迷恋于一种艰巨而又激动人心的脑力劳动,只有这样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才算是完成了自己崇高的使命。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有效的阅读教学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多媒体课件等引领学生在直观、生动的阅读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以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以期产生最优的教学效益。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会用“秩序井然”“爱抚”造句。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设 计 内 容一、课前自主预习1. 读一读:认真练读我给江主席献花课文。2. 找一找:收集阅读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二、课内精讲精练教学步骤教 师

3、引 导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一、复习导入,唤起期待二、精读细品,体会情感 三、总结全文拓展升华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给江主席献花。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当时人们的心情?3. 1897年到1997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姜咪咪一起再回到1997年6月30日。(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表现香港人民兴奋激动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朗读。(二)等待兴奋激动1.那天,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姜咪咪和很多香港人一样,冒雨来到了启德机场等候江主席。

4、(板书:等待)2.(出示: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1)此时,姜咪咪的心情怎样?(板书:兴奋激动)(2)她为什么“兴奋激动”?(3)此时,她会想些什么?(4)你能读出这种兴奋、激动的期盼心情吗?3. 其他等待的人们是如何兴奋激动的呢?(出示:兴高采烈的人们手拿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区旗,秩序井然地等待着中央代表团的到来。)(1)你从哪儿感受到人们的兴奋激动?“兴高采烈”是什么意思?人们为何兴高采烈?(2)你怎么理解“秩序井然”的?你在哪儿见过“秩序井然”的场面?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3)这群“兴高采烈”而又“秩序井然”的人们,心里和姜咪咪一样

5、, “又是兴奋,又是激动”,也是“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能读好这句话吗?4.分角色朗读1-7自然段,把等待人群的兴奋、激动之情读出来!(三)献花激动万分1同学们,你们觉得香港人民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是啊,等待了漫长的一个世纪。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板书:激动万分)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当时人民激动万分的心情?2. (出示:来了!来了!”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欢迎队伍立刻沸腾起来。)(1)“沸腾”原来是指?在这里是形容什么?(2)你能把这沸腾的感觉读出来吗?相机指导:你觉得“来了!来了!”该怎么读?短短四个字却充分表达出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6、能读好它们吗?(3)齐读。3.(出示:“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我和大家一样,挥动着手中的花束,高兴得热泪直流。)(1)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人们的激动万分?(2)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激动地喊一喊!4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的香港人,首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呢?)(1)最能体现人们此时心情的两个词语是?除了 “欣喜若狂、激动万分”,你还想到了哪些词来形容大家此时的心情?(2)香港的“百年耻辱”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资料:(出示: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但始终不能捍卫国家领土完整。1842年

7、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

8、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3)是啊,这是香港的百年耻辱,也是所有中国人的耻辱!在英国租借香港的这一百五十年里,中国的国家元首从来没有踏上过香港的土地!今天,香港即将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成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香港,江主席来到了香港!江主席迈出的是一小步,而对于我们祖国和香港来说,却是了不起的一大步!人们怎能不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呢?谁来读好这句话?5. 每一个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香港人都希望自己能亲手把花献给自己的国家元首。姜咪咪成了那个幸运的人。请同学们默读第10自然段,细细品味姜咪咪献花的过程。(出示:我走上前去,把一束鲜花久久不愿离开。)(1)此时,姜咪咪什么感觉?(板

9、书:幸福)(2)“失散多年的孩子”是指谁?还指谁?“母亲”呢?(3)祖国母亲的怀抱是怎样的呢?请你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一下。(4)指名读“他望着热泪盈眶的我宽大温暖的胸怀”一句:姜咪咪看到了怎样的江主席?(5)在江主席的怀抱中,姜咪咪感到有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这是一股怎样的暖流?仅仅是姜咪咪一个人感受到的吗?(6)那么我们就跟着千千万万的香港人,一起再次感受一下这个幸福的时刻!一起读一读10-11自然段。(四)幸福永远难忘1这幸福的一天(引读)1997年6月30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板书:永远难忘) 2为什么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3不仅是姜咪咪,每一位香港人,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199

10、7年6月30日。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播放视频) 4齐读第12自然段。1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我们相信,将来总有一天,台湾也一定能回归祖国的怀抱!2最后,让我们在这副对联中结束我们今天的新课。(出示对联:忆往昔,求和割地华夏声咽忍顾黎民血;看今朝,喜迎回归举国同庆再造中国魂。)齐读。1.感情朗读。2.练习说话,简单回顾课文内容。1. 自由读课文,画句子。2.小组内交流、朗读。2(1)指名答。(2)指名答。(3)想象交流。(4)指名读。(1)指名答。(2)指名答。说话练习。(3)指名读。4分角色朗读1-7自然段。1指名答。(1)指名交流。(

11、2)指名读。(3)齐读。(1)指名交流。(2)齐读。(1)指名答。指名交流。(2)指名读。指名交流。(3)指名读。5. 默读第10自然段。(1)指名交流。(2)指名交流。(3)指名答。(4)指名交流。(5)指名交流。指名答。(6)齐读10-11自然段。1.引读第12自然段。2. 指名交流。3.观看视频。4齐读第12自然段。2齐读对联。回顾课文内容,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去。饱含深情的表达吸引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课文的情境中,情感也就自然地流淌进了学生的心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在组内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始终坚持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

12、学生的阅读实践,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将学生用敏锐的双眼和童稚的心去寻找、挖掘、感悟到的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尽情地表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秩序井然”的含义并练习造句,这样的练习、指导非常高效。(二)、(三)部分充分落实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凸显以读为主、少讲多练的课程理念。在精读课文中,没有繁琐的讲解,而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去朗读,去感悟,去感受人们兴奋、激动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沸腾”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人们激动的心情。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人们激动的心情。必要的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香港的“百年耻辱”,了解了“百年耻辱”,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回归的兴奋、激动。饱含深情的表达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境由心生,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此时进行朗读训练,可谓水到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