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91141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禁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禁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禁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禁毒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禁毒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禁毒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禁毒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春健康,远离毒品教学设计皖经济技术学校 张利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毒品,认清毒品的危害。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青少年染指毒品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培养学生远离毒的意识,提高学生拒绝毒品的心理防御能力和自觉性;通过了解有关毒品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自觉与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增强“青春健康,远离毒品”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能自觉拒绝和远离毒品。【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组织学生观看“珍爱

2、生命,远离毒品”的视频短片,使学生初步了解毒品,体会毒品的危害。教师导入:毒品是人类的公害。它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毒品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如今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它与恐怖主义、艾滋病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公害。展开教学:一、 什么是毒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鸦片取自罂粟花落之后结出的果,割开罂粟果,从中流出的白色浆液在空气中氧化分干,就是鸦片,鸦片中

3、有20种生物碱,其中吗啡的含量约10%,长期吸食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各种疾病。吗啡: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含量约10-15%),1806年法国化学家F泽尔蒂纳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来。他用分离得到的白色粉末在狗和自己身上进行实验,结果狗吃下去后很快昏昏睡去,用强刺激法也无法使其兴奋苏醒;他本人吞下这些粉末后也长眠不醒。据此他用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吗啡斯(Morphus)的名字将这些物质命名为“吗啡”。冰毒:学名是去氧麻黄碱或甲基安非他明。属安非他明类兴奋剂的一种,它是无臭、带苦味的半透明晶体。吸食冰毒将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大脑机能损坏。吸食者

4、常发生精神分裂而自杀、自残。大麻: 大麻在我国俗称“火麻”,为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原产于亚洲中部,现遍及全球,有野生、有栽培。大麻的茎、竿可制成纤维,籽可榨油。作为毒品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大麻类毒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氢大麻酚(THC)。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常见毒品”。【过渡】了解了什么是毒品,那同学们知道它有哪些危害吗?二、毒品的危害小组讨论:结合我们刚才看的视频短片,讨论总结毒品的危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展示图片,并举例说明,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毒品的危害: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三、青少年染指毒品的原因1.对毒品的无知、好奇一些青少年染上吸毒恶习,多是因

5、为对毒品危害的无知和好奇,而走吃吸毒深渊的。据云南开远市对451名海洛因吸毒者的调查,因好奇而吸毒的有154人,占34.1%。演艺界人员吸毒大多也是出于好奇、寻求刺激,认为吸毒可以找到艺术创造的“灵感”想尝试一下,结果成瘾后不能自拔。2.他人的不良影响青少年极易受群体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吸毒者说:“我是看到别人吸,我才吸的”。举例:她曾是一名优秀的技巧运动员,岁入选省少年体校,17岁入体育学院学习。曾在国内外比赛中多次获得过第一名。后来在男友的影响下吸毒成瘾。男友已因吸毒死亡,为吸毒她不得已将奖牌换了海洛因,为吸毒她到歌舞厅坐台。公安机关曾2次送她强制戒毒,她自己也3次自愿戒毒,均告失败。3.寻

6、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吸毒人员,特别是“大款”中的个别人,为寻求刺激,追求不良时尚,用吸食毒品来填补精神空虚,甚至在生意往来、亲朋交往中以给客人扎一支毒品当作最高礼遇。举例:曾在重庆市号称“百万富姐”的李某,为追求“时尚”染上毒瘾,吸光了所有的家产。昔日重庆家喻户晓的“第一火锅女”,如今流浪街头,一无所有。 4.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家庭不良影响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举例:某女的母亲在其3岁时吸毒成瘾,致使该女12岁时跟着母亲学会了吸毒,14岁时她就不得不靠出卖色相维持母女吸毒所需费用。母女二人多次被强制戒毒。出所时母亲竟然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骗走吸毒,而且三年不知下落。1997

7、年4月12日,毒瘾缠身的少女撞向一辆行驶的出租车,脸上留下了一道永远的疤痕。5.逆反心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多种原因导致的青少年逆反,虽然不能肯定一定会吸毒,但也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隐患,这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四、青少年如何预防吸毒 1、充分认识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危害性,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法律意识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伦理道德观念。 2、积极参加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避免孤癖的生活方式。 3、提高对毒品的防御能力,不要结交有吸毒恶习的朋友或听信他们的馋言。 4、决不可因好奇而尝试毒品,防止上瘾而难于自拔。 5、一旦沾染毒品,要积极主动

8、向老师和学校报告,自觉接受学校、家庭及社会有关部门的监督戒除及康复治疗。 五、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1)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第347条)。(2) 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条)。(3)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条)。(4)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第349条)。(5) 走私制毒物品罪(第350条)。(6) 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第350条)。(7) 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第351条)。(8) 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幼 苗罪(第352条)。(9)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第353条)。(10) 强迫他人吸毒罪(第353条)。(11) 容留他人吸毒罪(第354条)。(12) 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第355条)。 课堂延伸:如果你发现你周围有人吸毒你会怎么做?【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有关毒品的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毒品以及毒品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远离毒品。记住:青春是美好的,理想的风帆可能从这时扬起,千古恨的失足也可能在这时发生,想要拥有健康的青春,切记远离毒品!最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板书设计:青春健康 远离毒品一、 什么是毒品二、 毒品的危害三、 青少年染指毒品的原因四、 青少年如何预防吸毒五、 刑法规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