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历史文化简介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910408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道历史文化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茶道历史文化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茶道历史文化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茶道历史文化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茶道历史文化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道历史文化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道历史文化简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道历史文化简介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和果子 ) 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 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 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历史中国径山茶宴进入日本之后,日本很快就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与流派。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孙 )之子所创设的三个流派:表千家流的不审庵、里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合称三千家。日本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到明代,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 年)他明

2、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 ; 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 特别是禅宗) 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平安时代初期,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创造了

3、茶的加工方法,还制造出优质茶种到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 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朝鲜清、敬、和、乐朝鲜与中国土相连,自古关系密切,中国儒家的礼制思想对朝鲜影响很大。儒家的中庸思想被引入朝鲜茶礼之中,形成“中正”精神。创建“中正”精神的是草衣禅师张意恂 ( 公元1786-1866 年) ,他在东茶颂里提倡“中正”的茶礼精神,指的是茶人在凡事上不可过度也不可不及的意思。也就是劝要有自知之明,不可过度虚荣,知识浅薄却到处炫耀自己,什么也没有却假装拥有很多。人的性情暴躁或偏激也不合中正精神。所以中正精神应在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中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从而使消极的生活方式变成积极的生活方式,使

4、悲观的生活态度变成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人才能称得上是茶人,中正精神也应成为人效中的生活准则( 尹炳相:韩国的茶文化与新价值观的创造,载于农业考古1997年 2 期) 。后来韩国的茶礼归结为“清、敬、和、乐”或“和、敬、俭、真”四个字,也折射了朝鲜民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由此亦可见,朝鲜的茶礼精神就是茶道精神。韩国在历史上,韩国的茶文化也曾兴盛一时,源远流长。在我国的宋朝、元朝时期,全面学习中国茶文化的韩国茶文化, 以韩国“茶礼”为中心,普遍流传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约在 我国元代中叶后,中华茶文化进一步为韩国理解并接受,而众多“茶房”、“茶店”、茶食、茶席也更为时兴、普及。20世纪80年代,

5、韩国的茶文化又再度复兴、发展,并为此还专 门成立了 “韩国茶道大学院”,教授茶文化。现韩国每年5月25日为茶日,年年举行茶文化祝祭。其主要内 容有韩国茶道协会的传统茶礼表演,韩国茶人联合会的成人茶礼和 高丽五行茶礼以及国仙流行新罗茶礼,陆羽品茶汤法等。和日本茶道一样,源于中国的韩国茶道,其宗旨是“和、敬、俭 百”、具 。“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彼此间敬重、礼遇;“俭”,即生活俭朴、清廉;“真”,即心意、心地真诚,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我国的近邻一一韩国,历来通过“茶礼”的形成,向人们宣传、 传播茶文化,并有机地引导社会大众消费茶叶。韩国的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如按名茶类型区分,即有“末

6、 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中国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只是到了 20 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 年 2 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

7、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具体内容为: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减少“洋饮”,节约外汇。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大约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 1990年 6期中国茶叶杂志上发表的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则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 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

8、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 ; 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 ; 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 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 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 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 朋友

9、,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组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两位专家还认为:中国的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爱幼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美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为,治茶事,必先洁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诚,才能

10、建茶功立茶德。洁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见诸仪容气度。所谓物,是茶之所属,诸如品茶的环境,的器具,都必须美观,而且要调和。从洁身、正心,至于环境、器具,务必须知品茗有层次,从层次而见其升华,否则茶功败矣,遑信茶德。健健康是治茶的大本。茶叶必精选,劣茶不宜用,变质不可饮 ; 不洁的水不可用,水温要讲究,冲和注均须把握时间。治茶当事人,本身必健康,轻如风邪感冒,亦不可泡茶待客,权宜之法,只好由第三者代劳。茶为健康饮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无疑问的。推广饮茶,应该从家庭式开始,拜茶之赐,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一国健康,见到全体人类健康; 茶,就有“修、齐、治、平”的同等奥义。性养性是茶的妙用,

11、人之性与茶之性相近,却因为人类受生活环境所污染,于是性天积垢与日俱加,而失去其本善 ; 好在茶树生于灵山,得雨露日月光华的灌养,清和之气代代相传,誉为尘外仙芽 ; 所以茶人必须顺茶性,从清趣中培养灵尖,涤除积垢,还其本来性善,发挥茶功,葆命延所,持之有恒,可以参悟禅理,得天地清和之气为已用,释氏所称彼岸,可求于明窗净几之一壶中。伦明伦是儒家至宝,系中国五千年文化于不坠。茶之功用,是敦睦耸关系的津梁:古有贡茶以事君,君有赐茶以敬臣 ; 居家,子媳奉茶汤以事父母; 夫唱妇随,时为伉俪饮; 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 ; 朋友往来,以茶联欢。今举茶为饮,合乎五伦十义( 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

12、、友信、朋谊、君敬、臣忠 ) ,则茶有全天下义的功用,不是任何事物可以替代的。此外,台湾的周渝先生近年来也提出“正、静、清、圆”四字作为中国茶道精神的代表。以上各家对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 茶德 ) 的归纳,虽然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精神还是接近的,特别是清、静、和、美等是符合中国茶道的精神和茶艺的特点,和日本茶道和韩国茶礼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据陈香白教授研究,他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和”的内涵非常丰富,作为中国文化意识集中体现的“和”,主要包括着: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静、和

13、俭、和美、和爱、和气、中和、和谐、宽和、和顺、和勉、和合( 和睦同心、调和、顺利 ) 、和光 ( 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 ,和衷 ( 恭敬、和善 ) 、和平、和易、和乐 ( 和睦安乐、协和乐音 ) 、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 公开买卖 ) 、和羹 ( 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为和 ) 、和戎 ( 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 ) 、交和 (两军相对 )、和胜 (病愈 ) 、和成 (饮食适中 )等意义。一个“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俭”、“美”、“乐”、“静”等意义,而且涉及天时、地利、人和诸层面。请相信: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