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909975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要点-李晓伟为加强城市建设风险管理,提高对大型工程技术风险的管理水平, 推动建立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 监管司组织国内建筑行业专家编制了大型工程技术风险控制要点。以下为摘录的地基基础施工阶段风险控制要点。1.1桩基断裂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桩原材料不合格;(2)桩成孔质量不合格;(3)桩施工工艺不合理;(4)桩身质量不合格。2风险控制要点(1)钢筋、混凝土等原材料应选择正规的供应商;(2)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必要时可取样试验;(3)钻机安装前,应将场地整平夯实;(4)机械操作员应受培训,持证上岗;(5)成桩前,宜进行成孔试验;(6

2、)对桩孔径、垂直度、孔深及孔底虚土等进行质量验收;(7)根据土层特性,确定合理的桩基施工顺序;(8)应结合桩身特性、土层性质,选择合适的成桩机械;9 )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商品混凝土在现场不得随意加 水;(10)混凝土浇筑前,应测孔内沉渣厚度,混凝土应连续浇 筑,并浇筑密实;(11)钢筋笼位置应准确,并固定牢固;(12)开挖过程中严禁机械碰撞,野蛮截桩等行为。1.2高填方土基滑塌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下部存在软弱土层,在高填方作用下会产生滑移;(2)施工速度较快,使得地基土中孔隙水的压力来不及消散,有效应力降低,抗剪强度降低;(3)存在渗透水压力的作用。2风险控制要点(1)处理软弱层

3、地基。对地基处理技术进行现场承载力试验,确定合理的承载力设计值;(2)加强地表和地下综合排水措施;(3)比选抗滑桩加坡脚外的反压护道、放缓边坡坡率、加设挡土墙和加筋土处理等方案,择优或组合选定设计方案;(4)控制回填土的成分和压实质量;(5)监控高填方填筑过程,确定适宜的施工控制参数。1.3高切坡失稳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勘察未查清岩土体结构面、软弱面的空间分布 规律,结构面、软弱面的岩土强度参数,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等;(2)施工单位无高切坡施工经验;(3)未按设计要求施工;(4)不按逆作法施工,一次性切坡开挖高度过大等。2风险控制要点(1)应不断提高和改进边坡勘察方法和手段,提高勘察成果质量

4、, 但有些地质缺陷,如裂隙、软弱夹层等,其隐蔽性较强,抗剪强度参 数确定较难,因此强调边坡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地质调查核实,及时反 馈地质信息,必要时进行施工勘察;(2)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或与勘察、设计有 出入的问题应及时反馈信息;(3)加强勘察期、施工期以及边坡运行期的监测工作,动态掌握边 坡的变形发展情况,最大限度降低边坡事故带来的经济财产损失。1.4深基坑边坡坍塌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地下水处理方法不当;(2)对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考虑不周;4)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3)对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判不准确;(5)围护结构开裂、支撑断裂破坏;(6)基坑开挖土体

5、扰动过大,变形控制不力;(7)基坑开挖土方堆置不合理,坑边超载过大;(8)降排水措施不当;(9)止水帷幕施工缺陷不封闭;(10)基坑监测点布设不符合要求或损毁;(11)基坑监测数据出现连续报警或突变值未被重视;(12)坑底暴露时间太长;(13)强降雨冲刷,长时间浸泡;(14)基坑周边荷载超限。2风险控制要点(1)应保证围护结构施工质量;(2)制定安全可行的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3)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控制好局部与整体的变形;(4)遵循信息化施工原则,加强过程动态调整;(5)应保障支护结构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6)避免局部超载、控制附加应力;(7)应严禁基坑超挖,随挖随支撑;(8)执行

6、先撑后挖、分层分块对称平衡开挖原则;(9)遵循信息化施工原则,加强过程动态调整;(10)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控制好坑边堆载;(12 )执行按需降水原则;(13 )做好坑内外排水系统的衔接;(14 )按规范要求布设监测点;(15)施工过程应做好对各类监测点的保护,确保监测数据连续性与精确性;(16)应落实专人负责定期做好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17)应及时启动监测数据出现连续报警与突变值的应急预案;(18)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时组织施工;(19)开挖至设计坑底标高以后,及时验收,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20)控制基坑周边荷载大小与作用范围;(21)施工期间应做好防汛抢险及防台抗洪措施。1

7、.5坑底突涌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止水帷幕存在不封闭施工缺陷,未隔断承压水层;(2)基底未作封底加固处理或加固质量差;(3)减压降水井设置数量、深度不足;(4)承压水位观测不力;(7)在地下水作用下、在施工扰动作用下底层软化或液化。(5)减压降水井损坏失效;(6)减压降水井末及时开启或过程断电;2风险控制要点(7)在地下水作用下、在施工扰动作用下底层软化或液化。(1)具备条件时应尽可能切断坑内外承压水层的水力联系,隔断承 压含水层;z)基坑内局部深坑部位应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加固,并保(2)证其施工质量;(3)通过计算确定减压降水井布置数量与滤头埋置深度,并通过抽 水试验加以验证;(4)

8、(5)(6)效性。坑内承压水位观测井应单独设置,并连续观测、记录水头标高;在开挖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减压降水井的完好性;按预定开挖深度及时开启减压降水井,并确保双电源供电系统 的有1.6地下结构上浮风险1风险因素分析(1)抗拔桩原材料不合格;地下工程施工阶段未采取抗浮措施;抗浮泄水孔数量不足或提前封井;施工降水不当;顶板覆土不及时;抗拔桩施工质量不合格。2风险控制要点(1)正确选择沉桩工艺,严格工艺质量;(2)应考虑施工阶段的结构抗浮,制定专项措施;(3 )与设计沟通确定泄水孔留设数量与构造方法,并按规定时间封井;(4)项目应编制施工降水方案,根据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案;(5)应向施工人员进行降水方案交底,根据方案规定停止降水;(6)施工场地排水应畅通,防止地表水倒灌地下室;(7)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及时组织覆土;(8)覆土应分层夯实,土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9)项目应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应按图施工;(10)加强对桩身质量的检查,抗拉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必要时可取样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