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90987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作业集答案(专升本)(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绪论一、选择题:单选:1、C 2、C 3、B 4、B 5、E 6、C 7、A 8、B 9、D 10、B 11、C多选:1、ABCD 2、ABCDE 3、ABCD 4、ABCDE二、名词解释:1、二级与预防的定义:即疾病的“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达到疾病的早期预防,促进康复,维护健康。三、论述题1、预防医学研究的内容有:(1)环境与健康:研究环境中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利用环境中有利因素促进健康,消除不利因素,保护健康,如清洁的大气、水、土壤等是有利于健康的,而受污染的空气如二氧化硫污染可刺激眼和呼吸道,可引起酸雨。 (2)食物和健康: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对机体健康的作用,如

2、何达到平衡膳食满足机体健康的需要,防止营养性的疾病,如维生素缺乏症,营养过剩引起的肥胖等。(3)流行病学研究: 从群体的角度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等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4)卫生统计:是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分析数据必不可少的手段,研究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时,用统计学的方法才能根据样本的一些统计特征正确推断出总体的情况。 (5)毒理学: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损害机制,可为制定卫生标准和预防措施提供基本依据。如大气质量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药物的毒性作用等都依据毒理学的研究结果制定。2、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用途:随

3、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促使临床工作成为范围更广泛的独立专业。医师的职责扩大为“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工作的范围从个体扩大到社区人群,从临床治疗期扩大到预防、康复、保健。因此医师也是预防保健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发挥以下作用:1)指导病人增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指导他们合理营养,进行心理康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2)在预防保健方面,树立预防疾病的意识,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宣传常见病的防治知识,当好防病知识的宣传者,保健知识的指导者。3)严格做好法定传染病、职业病、食物中毒、癌症确诊的登记报告卡及出生、死亡登记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第一章 环境与健

4、康一、选择题单选题:答案1、D 2、C 3、E 4、D 5、E 6、A 7、B 、8、A 9、B 10、D 11、B 12、E 13、A 14、A 15、C 16、E 17、E 18、E多选题:1、ABC 2、ABC 二、名词解释1、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称之。2、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传递,逐级转移累积,造成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逐级提高的作用称之。3、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环境的质量恶化和破坏。4、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5、次生环境:是在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了的环境。如风景区、居民点等。三、

5、填空题1、废气 废水 废渣2、粪便 生活污水 垃圾3、太阳的紫外线 光化学 淡兰色的 4、致畸胎 致癌 致突变四、简答1、环境按物质属性可划分为:(1)生物因素: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2)化学因素:指天然形成与人工合成的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化学成分。天然存在的有铁、锌、碘等;人工合成的物质有汞、铅、二噁英、有机氯等。(3)物理因素:指存在于环境中的小气候、声、光、热、电磁辐射等,如紫外线、红外线等,天然放射性元素所产生的电离辐射。(4)社会心理因素:指人的外界非物质的环境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水平、文化发展及人口特征的等。2、环境

6、污染物分为:生物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水、大气、土壤)一、选择题:单选题:1、A 2、C 3、A 4、C 5、A 6、B 7、C 8、A 9、C 10、A 11、B 12、C 13、D 14、C 1 5、D 16、A 17、C 18、C 19、B 20、E 24、B 25、D 26、B 27、A 28、C 29、C 3 0、A 31、B 32、A 33、A 34、C 35、D 36、D 37、B 38、D 39、D 40、E 41、E 42、D 43、B 44、D多选题:1、ABCDE 2、 ABCE 3、ABCDE二、填空题: 1、氯化消毒2、生物性、

7、物理性和化学性3、化粪沉卵法、粪尿混合密封贮存法、沼气发酵法、堆肥法、药物处理化法4、降水 地面水 地下水 5、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6、混凝沉淀和过滤。7、物理消毒、化学消毒。三、名词解释:1、有效氯:指含氯消毒剂中化合价大于-1的氯原子具有杀菌作用。 2、游离性余氯:指饮水氯化消毒后,水中还剩下的一部分氯离子,可起到持续消毒作用。3、需氯量:指饮水消毒所消耗的氯化消毒剂的量。4、可吸入颗粒物:指粒径小于10微米能进入人体呼吸道的颗粒物。5、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指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个别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导致动植物和人群发生特有的地区性疾病,

8、因而又称为地方病。 三、简答题:1、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1)流行病学上安全,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2)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饮水中应含有适量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3)感官性状良好:透明、无色、无味、无臭,且无任何肉眼可见物。(4)水量充足,取用方便。能满足居民饮用、个人卫生、洗涤等方面总的需要。2、(1)明显的地区性 (2)与微量元素有密切的关系 (3)可用医学理论加以解释。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地方病)一、名词解释1、是指具有一定地区局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2、是因自然环境中化学元素过量、缺少或比例失调引起的疾病。也称化学元素性疾病。二、填空题1.鼠疫 布氏杆菌病 克山病

9、 大骨节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氟中毒2、生物源性地方病 地球化学性地方病3、缺碘 长期食用碘盐4、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克汀病 亚克汀病5、环境中氟含量过高6、氟骨症 氟斑牙7、慢性砷中毒三、选择题A1 型选择题1、B 2、E 3、C 4、E 5、C 6、E 7、E 8、D 9、D 10、E11、D 12、D 13、C 14、B 15、A 16、D 17、C 18、A 19、A 20、E21、B 22、B B1 型选择题1、A,C 2、A,C,B,A四、问答题1、病因:环境缺碘预防:长期食用加碘食盐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 一、名词解释1、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营养功能的有效成分称之。

10、2、即将几种食物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可互相补充,更接近人体需要,生物价值亦相应提高,这种称之。二、填空题1、供给热能 供给营养素 2、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消化率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3、单糖类 双糖类 多糖类 4、 A B1 B2 5、8 9 6、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7、传染病 寄生虫病 食物中毒 慢性中毒 远期危害三、选择题A1型选择题1、C 2、E 3、B 4、B 5、D 6、A 7、A 8、B 9、E 10、 D11、D 12、E 13、B 14、A 15、D 16、 A 17、 E 18、 C 19、 D 20、 C 21、 A 22、 B 23、 C 24、 B 25、E 2

11、6、B 27、A 28、A 29、A 30、E 31、B 32、E 33、 B 34、E 35、 A 36、E 37、B 38、B 39、A 40、D 41、A 42、E 43、E 44、DA3型选择题1、C,D,E 2、C,AB1型选择题1、C,E 2、D,A,B,E,C 3、A,B,C,D 4、B,A,E,C四、问答题1、满足人体的热能和营养需要 正确选配食物和科学烹调加工合理的膳食制度 保证食用安全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 (食物中毒)一、填空题1、细菌性食物中毒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2、沙门氏菌属 大肠杆菌属 葡萄球菌 副溶血性弧菌 肉毒杆菌3、防止食品污染 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毒 食前彻底

12、加热杀菌4、胃肠炎型 神经精神型 溶血型 肝损伤型。二、填空题A1 型选择题1、E 2、C 3、B 4、C 5、D 6、E 7、A 8、B 9、A 10、C 11、A 12、B 13、A 14、D 15、D 16、E 17、E 18、B 19、B 20、E 21、D 22、E 23、C 24、C 25、 A 26、A 27、C 28、A 29、A 30、E 31、D 32、D 33、B 34、E 35、C 36、D A2 型选择题1、D 2、B B1 型选择题1、B,A,E 2、B,D 三、问答题1、答:分类: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 (详见讲义) 调查:准备;现场调查;采样检验;取

13、证第四章 物理因素与健康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B 2、B 3、C 4、D 5、E 6、B 7、B 8、D 9、B 10、C11、C 12、D 13、C 14、D 15、D 16、D 17、E 18、E 19、E 20、D 21、A 22、C 23、C 24、C 25、C 26、C 27、B 28、A 29、C 30、D31、C 32、E 33、A 34、C 35、B36、E37、B 38、C 39、A 40、C 41、B 42、B 43、E 44、D 45、D46、C47、D 48、E 49、E 50、B51、D 52、B 53、C 54、C 55、B 56、B 57、E 58、A 59

14、、A 60、C61、C 62、B 63、A 64、C 65、B 66、C 67、C 68、E 69、A 70、C 71、C 72、B 73、D 74、D 75、A 76、D 77、A 78、D 79、E 80、D(二)多选题1、A B C D E 2、A B C D E 3、A B C D E 4、ABCE 5、B C二、填空题:1、气象条件,劳动强度 2、汽车,飞机 3、职业史,生产环境现场调查,临床检查4、职业接触史5、职业史 生产环境现场调查 临床检查。6、化学成分 浓度 分散度。7、发病越快 病变越严重 8、矽肺9、矽尘量 持续时间三、名词解释:1、噪声:凡使人不喜欢或不需要的声音的总

15、称。 2、热适应:人在热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对这种不良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3、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15dB甚至3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需较长时间如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后听力才恢复。4、中暑先兆:高温作业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有轻微的头晕、头痛、心悸、无力、体温升高、脉搏加快,但还能坚持工作者。5、 存在于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的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称之。6、 生产性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3. 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毒物。7、 由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四、问答题:1、答:(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3)个人防护:可用耳塞、防声棉、耳罩。 (4)执行各类噪声标准和管理规定。2、答:高温作业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1)热适应:人在热环境下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对这种不良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2)中暑:按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可分为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