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感受情节意义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90922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进中举》感受情节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范进中举》感受情节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范进中举》感受情节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范进中举》感受情节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范进中举》感受情节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进中举》感受情节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范进中举为例,感受小说情节意义教学目标:1、 找出线索,梳理情节2、 找准情节高潮,分析人物性格成因一、 导入:导入:课前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我把顺序打乱,你来试试把故事讲述完整。()等熊走了,他那个朋友从树上下来,笑眯眯的对他说:“喂!熊跟你说了些什么呀?”( )熊走到他身边,缩着鼻子闻他的脸。这时候他停止呼吸,熊以为他是一个死人,就走开了。( )两个朋友在森林里玩,突然有一只熊向他们冲来 。( )“它告诉我,在危急的时候,那些扔下伙伴逃跑的人都不是好朋友。”( )一个人连忙逃跑,爬到一棵树上藏起来,还有一个来不及跑了,只好躺在地上装死。学生说理由。过渡:从这个同学的回答中,我们能感受到一

2、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范进中举为例,学习梳理小说情节。二、 回忆旧知,梳理情节:(一)小说的基本常识:1、 小说的三要素是?2、 小说中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情节,指的是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命运、生活经历和发生事件的演变过程。过渡:一般而言,故事情节从发生到结局,前后是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顿:找到线索当是我们梳理情节的首要任务。(二)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传统小说是以情节发展为脉络来展开的,从而形成了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情节线索延伸、推移,作品从“开端”

3、到“展开”,再推向“高潮”,直至“结尾”。1、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梳理“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范进中秀才后回到家里,丈人胡屠户前来贺喜。开端:范进为去省城参加乡试向胡屠户借盘缠,反遭辱骂,仍不心甘,瞒着丈人前往赶考。发展:发榜之日,家里断炊,范进奉母命到集市卖鸡。高潮:范进中举,喜极发疯,胡屠户一巴掌将其打醒。结尾:张静斋拜访范进,送金送银。3、 学生讲完后,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似乎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学法指导:概括的表述: 人物 场景 环境v 形式:谁,在什么环境中干什么。v 简洁、到位、完整幻灯展示高尔基说,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

4、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因此,情节的构成离不开事件、人物和场景。学法指导1.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三、找准情节高潮,分析人物性格成因1、从情节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举”是命运变化的转折点,在高潮部分,范进因为中举,竟然“发疯”,一起阅读“发疯”片段,看看是什么使他发疯?语句一:“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科举对读书人有巨大诱惑力)语句二:“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人不像人

5、,丧失人格,对心灵巨大摧残。)语句三:“是了,我也只记得是中的第七名。”(别的什么也不记得,就是中了举人横亘于心,所以才逼疯,巨大的心灵挤压,精神承受不了。)2、人生多么奇妙,多么变幻无常。遇大喜之事,我们听过“开怀大笑”,我们见过“喜极而泣”,“喜极发疯”这一情节你觉得可信吗?追问: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在当时类似的状况并非仅有,课文中哪里透露这一社会状况。明确:报录人在范进发疯后镇定的提出了解救方法,可见他见过类似的情形。这也便是范进形象的典型意义所在,从范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批“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的儒生形象。小结:性格决定命运,情节的发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情节的发展是为

6、塑造人物服务的。3、小说情节的设置,让“范进”这个54岁的老童生中了举人,从二十岁初涉考场,到54岁,为什么设置35年的跨度?为何不直接在十年,二十年时设置这个情节,让他减少十年,二十年的磨难?进一步理解情节的发展对于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让他知道中举,也就不能充分表现科举制度对人格的摧残,也无法表现作者对科举制度的讽刺。4、为何范进一直参加科举,一考再考?科举对读书人有极大的诱惑力,这诱惑力就像“龙门”一样,你越过了它,就改变了一生,他们身上有种力量,“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忍受衣食之苦,心灵磨难。三十年无怨无悔,热衷功名甘受屈辱。5、那他一直考不上,问题出现在哪?可能考试的

7、内容,八股文的写作很死板,很教条。还有可能是考官看不上。范进本人就因考官周进对他心生同情,第一遍觉得写什么,根本看不懂。硬着头皮看第二遍,觉得有点意思了。再看第三遍,恍然大悟,说其文是人间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就给了他第一名!全课小结: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说这是一场悲剧,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的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学法指导2.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 要知道无论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就是对人物性格感受的过程,也是对小说主题理解的过程。 四、课外拓展 乞丐 屠格涅夫

8、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 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抖颤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

9、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1 按要求填空:(场景), 遇乞丐 开端 要施舍,(事件) (场景), 我不安 发展 握手时,(事件) 高潮、结局街上走,遇乞丐 要施舍,搜口袋 等待中,我不安 握手时,得施舍2、高潮部分中,(1)“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呀,兄弟。”这是( )谁说的话,他得到的施舍是 ( )。(2)“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我的兄弟”是谁?“我”得到的施舍又是什么呢?(1)“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呀,兄弟。”这是( 乞丐)谁说的话,他得到的施舍是 (尊重 )。 (2)“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我的兄弟”是谁(乞丐)?“我”得到的施舍又是什么呢(感激)?板书设计: 人物 场景 事件 范 开端 范进为乡试借盘缠,遭辱骂,不心甘,瞒着丈人前往赶考进 梳 发展 范进 发榜之日, 家里断炊,奉母命到集市 卖鸡中 理 高潮 范进 中举, 喜极发疯, 被胡屠户一巴掌将其打醒。举 结局 范进 中举后,张静斋拜访范进,送金送银。 线索 命运推动情节,情节塑造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