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及临界状态典型例题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390913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及临界状态典型例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及临界状态典型例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及临界状态典型例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及临界状态典型例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及临界状态典型例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及临界状态典型例题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临界问题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典型例题解析【例1】如图25- 1所示,木块 A、B静止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的质量为m, B的质量为2m .现施水平力F拉B , 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一 起沿水平面运动.若改用水平力F拉A,使A、B也保持相对静止,一起沿水平面运动,则 F 不得超过團 25-1 A. 2FB. F/2C. 3FD. F/3解析:水平力F拉B时,A、B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这实际上是将要滑 动,但尚未滑动的一种临界状态,从而可知此时的A、B间的摩擦力即为最大静摩擦力.先用整体法考虑,对 A、B整体:F= (m+ 2m)a :再将A隔离可得A、B间最大静摩擦力

2、:fm= ma= F/3;若将F作用在A上,隔离B可得:B能与A 一起运动,而 A、B不发 生相对滑动的最大加速度:a= fm/2m ;再用整体法考虑,对 A、B整体:F=(m+ 2m)a= F/2因而正确选项为 B .点拨:刚好不发生相对滑动”是摩擦力发生突变(由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的临界状态由此求得的最大静摩擦力正是求解此题的突破口.【例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一个质量为0.2kg的物体在1.0N的水平力作 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0s后将此力换为方向相反、大小仍为1.0N的力,再过2.0s将力的方向再换过来,这样,物体受到的力的大小虽然不 变,方向却每过2.0s变换一次

3、,求经过半分钟物体的位移及半分钟末的速度分 别为多大?解析:在最初2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a= F/m = 1/0.2m/s2= 5m/s2,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2s内的位移为s= at2/2= 1/2 x 5X 22m= 10m2s末物体的速度为 v= at= 5x 2m/s= 10m/s2s末力的方向改变了,但大小没变,加速度大小仍是5m/s2,但方向也改变了,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4s末,物体的速度为 vt= v0- at= 10m/s- 5x 2m/s= 0故在第二个2s内的位移为S2 = vt = (vo + v/2 t = 10m所以,物体在前 4s内的位移为s +

4、 s2= 20m.可以看出,第二个 4s物体将重复第一个 4s内的运动情况:前 2s内做初 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后2s内做匀减运动且后 2s末的速度为零.依此类推,物体在半分钟内的 v-1图线如图25-2所示,物体在半分钟内的位移为s= 7(si + s2)+ si= 7X 20m + 10m = 150m,半分钟末物体的速度为10m/s.点拨:物体从静止开始, 每经过4s,物体的运动状态重复一次.这一特点经过v 1图线的描述,变得一目了然,充分显示了借助于图象解题的优点.【问题讨论】本题中,若物体在该水平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第一次在1.0s后将力换为相反方向,以后, 再每经过2.0

5、s改变一次力的方向, 则该题 的答案又如何?【例3】用细绳拴着质量为 m的重物,从深为 H的井底提起重物并竖直 向上作直线运动,重物到井口时速度恰为零,已知细绳的最大承受力为T,则用此细绳子提升重物到井口的最短运动时间为多少?点拨:(1)由题意可知,“最大”承受力及“最短”作用时间均为本题的临 界条件提重物的作用时间越短,要求重物被提的加速度越大,而细绳的“最 大”承受力这一临界条件又对“最短”时间附加了制约条件显然这两个临界 条件正是解题的突破口.(2) 重物上提时的位移一定,这是本题的隐含条件.(3) 开始阶段细绳以最大承受力 T上提重物,使其以最大加速度加速上升;紧接着使重物以最大加速度

6、减速上升(绳子松驰,物体竖直上抛 ),当重物减速为零时恰好到达井口,重物这样运动所需时间为最短.答例:3 t= 2HT/g(T mg)例4 9 = 60 时,X mn = 5 3m【问题讨论】该题还可以借助速度图线分析何种情况下用时最短.一般而言,物体可经历加速上升、匀速上升和减速上升三个阶段到达井口, 其v 1图线如图25 3中的图线所示;若要时间最短,则应使加速上升和减 速上升的加速度均为最大,其v t图线如图25 3中所示.图 Z5-3显然在图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图线所需时间最短.【例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以一定的速度沿斜面向上运动,斜面底边水平,斜面倾角B可在 090间变化,

7、设物体达到的最大位移 x和倾角B间关系如 图25- 4所示,试计算B为多少时 x有最小值,最小值为多少?區25-4点拨:这是一道由图线给出的信息作为已知条件的习题.由图线可知,0=90时,物体竖直上抛,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x1= 10m,以此求得上抛的初速度v0;0= 0时,物体在水平面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大位移X2 =10 3m,以此求得物体与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口:当斜面倾角为任意值0时,物体上滑加速度的大小为:a= gsi n0+卩gcos0,代入vt2 v02= 2ax讨论求解即可.3 = 2HT/g(T mg答例4 0 = 60 时,Xmn = 5 3m跟踪反馈1.如图25 5所示,在

8、粗糙平面上,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现使F不断变小,则在滑动过程中 A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变小,速度不断增大B .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速度不断变小C.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速度先变小再变大D .物体的加速度先变小再变大,速度先变大再变小2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恒定的水平力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后撤去外力,物体继续运动,其 v t图线如图25 6所示,则在此过程中,水平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之比为F: f =.4 w图 25-63.如图25- 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挨放着甲、乙两物块.已知m2= 2mi,乙受到水平拉力 F2= 2N,甲受到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水平

9、推力F= (9 2t)N作用当t =秒时,甲、乙两物块间开始无相互挤压作用.甲乙團 25-74甲物体由A地出发,从静止开始作加速度为 ai的匀加速运动,后作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到 B地时恰好停止运动乙物体由A地出发始终作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已知两个物体从 A到B地所用的时间相同, 求 证:1/a= 1/a1+ 1/a2(提示:本题借助图象法求解较为简捷明了.根据习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 作出甲、乙两物体的 v t图线,如图25 8所示,再由题意及图线可知甲加速 过程的末速度、减速过程的初速度及乙加速运动至B地的末速度相等,均为最大速度vm.由时间关系可知 vm/a= vm/a1 + vm/a2)图 25-3参考答案:1 . D 2. 3 : 13. 4s 4.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