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层 3层交换机 路由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90908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层 3层交换机 路由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层 3层交换机 路由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层 3层交换机 路由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层 3层交换机 路由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层 3层交换机 路由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层 3层交换机 路由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层 3层交换机 路由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层 3 层交换机 路由器之间的区别二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技术是发展比较成熟,二层交换机属数据链路层设备,可 以识别数据包中的 MAC 地址信息,根据 MAC 地址进行转发,并将这些 MAC 地址与 对应的端口记录在自己内部的一个地址表中.具体如下:(1)当交换机从某个端口收到一个数据包,它先读取包头中的源 MAC 地址,这 样它就知道源 MAC 地址的机器是连在哪个端口上;(2)再去读取包头中的目的MAC地址,并在地址表中查找相应的端口;(3)如表中有与这目的 MAC 地址对应的端口,把数据包直接复制到这端口上.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技术就是将路由技术与交换技术合二为一的技术。在对第 一个数

2、据流进行路由后,它将会产生一个MAC地址与IP地址的映射表,当同样 的数据流再次通过时,将根据此表直接从二层通过而不是再次路由,从而消除了 路由器进行路由选择而造成网络的延迟,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路由器:传统地,路由器工作于OSI七层协议中的第三层,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来 自一个网络接口的数据包,根据其中所含的目的地址,决定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 址。因此,路由器首先得在转发路由表中查找它的目的地址,若找到了目的地址, 就在数据包的帧格前添加下一个MAC地址,同时IP数据包头的TTL(Time To Live)域也开始减数,并重新计算校验和。当数据包被送到输出端口时,它需要 按顺序等待,以便被传送

3、到输出链路上。路由器在工作时能够按照某种路由通信协议查找设备中的路由表。如果到某一特 定节点有一条以上的路径,则基本预先确定的路由准则是选择最优(或最经济) 的传输路径。由于各种网络段和其相互连接情况可能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因此 路由情况的信息一般也按所使用的路由信息协议的规定而定时更新。主要区别: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路由器工 作在网络层。具体区别如下: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的区别: 三层交换机使用了三层交换技术 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它解决了局域网 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 器低速、

4、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什么是三层交换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 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 OSI 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 层进行*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 发。简单地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技术。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 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其原理是:假设两个使用IP协议的站点A、B通过第三层交换机进行通信,发送 站点A在开始发送时,把自己的IP地址与B站的IP地址比较,判断B站是否与

5、 自己在同一子网内。若目的站B与发送站A在同一子网内,则进行二层的转发。 若两个站点不在同一子网内,如发送站A要与目的站B通信,发送站A要向“缺 省网关”发出ARP(地址解析)封包,而“缺省网关”的IP地址其实是三层交换 机的三层交换模块。当发送站A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广播出一个ARP请求 时,如果三层交换模块在以前的通信过程中已经知道B站的MAC地址,则向发送 站A回复B的MAC地址。否则三层交换模块根据路由信息向B站广播一个ARP 请求,B站得到此ARP请求后向三层交换模块回复其MAC地址,三层交换模块保 存此地址并回复给发送站A,同时将B站的MAC地址发送到二层交换引擎的MAC 地址

6、表中。从这以后,当A向B发送的数据包便全部交给二层交换处理,信息得 以高速交换。由于仅仅在路由过程中才需要三层处理,绝大部分数据都通过二层 交换转发,因此三层交换机的速度很快,接近二层交换机的速度,同时比相同路 由器的价格低很多。第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传统交换机从网桥发展而来,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 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路由器属 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设备,它根据IP地址进行寻址,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产 生。交换机最大的好处是快速,由于交换机只须识别帧中MAC地址,直接根据 MAC地址产生选择转发端口算法简单,便于ASIC实

7、现,因此转发速度极高。但 交换机的工作机制也带来一些问题。1. 回路:根据交换机地址学习和站表建立算法,交换机之间不允许存在回路。一 旦存在回路,必须启动生成树算法,阻塞掉产生回路的端口。而路由器的路由协 议没有这个问题,路由器之间可以有多条通路来平衡负载,提高可靠性。2. 负载集中:交换机之间只能有一条通路,使得信息集中在一条通信链路上,不 能进行动态分配,以平衡负载。而路由器的路由协议算法可以避免这一点, OSPF 路由协议算法不但能产生多条路由,而且能为不同的网络应用选择各自不同的最 佳路由。3. 广播控制:交换机只能缩小冲突域,而不能缩小广播域。整个交换式网络就是 一个大的广播域,广播

8、报文散到整个交换式网络。而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广 播报文不能通过路由器继续进行广播。4子网划分:交换机只能识别MAC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而且采用平坦的 地址结构,因此不能根据MAC地址来划分子网。而路由器识别IP地址,IP地址 由网络管理员分配,是逻辑地址且IP地址具有层次结构,被划分成网络号和主 机号,可以非常方便地用于划分子网,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连接不同的网 络。5保密问题:虽说交换机也可以根据帧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其他帧中 内容对帧实施过滤,但路由器根据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端口地 址等内容对报文实施过滤,更加直观方便。6.介质相关:交换机作为

9、桥接设备也能完成不同链路层和物理层之间的转换,但 这种转换过程比较复杂,不适合ASIC实现,势必降低交换机的转发速度。因此 目前交换机主要完成相同或相似物理介质和链路协议的网络互连,而不会用来在 物理介质和链路层协议相差甚元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连。而路由器则不同,它主要 用于不同网络之间互连,因此能连接不同物理介质、链路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的 网络。路由器在功能上虽然占据了优势,但价格昂贵,报文转发速度低。近几年, 交换机为提高性能做了许多改进,其中最突出的改进是虚拟网络和三层交换。划分子网可以缩小广播域,减少广播风暴对网络的影响。路由器每一接口连接一 个子网,广播报文不能经过路由器广播出去,连接在

10、路由器不同接口的子网属于 不同子网,子网范围由路由器物理划分。对交换机而言,每一个端口对应一个网 段,由于子网由若干网段构成,通过对交换机端口的组合,可以逻辑划分子网。 广播报文只能在子网内广播,不能扩散到别的子网内,通过合理划分逻辑子网, 达到控制广播的目的。由于逻辑子网由交换机端口任意组合,没有物理上的相关 性,因此称为虚拟子网,或叫虚拟网。虚拟网技术不用路由器就解决了广播报文 的隔离问题,且虚拟网内网段与其物理位置无关,即相邻网段可以属于不同虚拟 网,而相隔甚远的两个网段可能属于不同虚拟网,而相隔甚远的两个网段可能属 于同一个虚拟网。不同虚拟网内的终端之间不能相互通信,增强了对网络内数据

11、 的访问控制。交换机和路由器是性能和功能的矛盾体,交换机交换速度快,但控制功能弱,路 由器控制性能强,但报文转发速度慢。解决这个矛盾的最新技术是三层交换,既 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第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在第三层交换技术出现之前,几乎没有必要将路由功能器件和路由器区别开来, 他们完全是相同的:提供路由功能正在路由器的工作,然而,现在第三层交换机 完全能够执行传统路由器的大多数功能。作为网络互连的设备,第三层交换机具 有以下特征:1. 转发基于第三层地址的业务流;2. 完全交换功能;3. 可以完成特殊服务,如报文过滤或认证;4. 执行或不执行路由处理。第三层交

12、换机与传统路由器相比有如下优点:1. 子网间传输带宽可任意分配:传统路由器每个接口连接一个子网,子网通过路 由器进行传输的速率被接口的带宽所限制。而三层交换机则不同,它可以把多个 端口定义成一个虚拟网,把多个端口组成的虚拟网作为虚拟网接口,该虚拟网内 信息可通过组成虚拟网的端口送给三层交换机,由于端口数可任意指定,子网间 传输带宽没有限制。2. 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由于访问子网内资源速率和访问全局网中资源速率没有区 别,子网设置单独服务器的意义不大,通过在全局网中设置服务器群不仅节省费 用,更可以合理配置信息资源。3. 降低成本:通常的网络设计用交换机构成子网,用路由器进行子网间互连。目 前采用

13、三层交换机进行网络设计,既可以进行任意虚拟子网划分,又可以通过交 换机三层路由功能完成子网间通信,为此节省了价格昂贵的路由器。4. 交换机之间连接灵活:作为交换机,它们之间不允许存在回路,作为路由器, 又可有多条通路来提高可靠性、平衡负载。三层交换机用生成树算法阻塞造成回 路的端口,但进行路由选择时,依然把阻塞掉的通路作为可选路径参与路由选择 计算机网络往往由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连连接而成。如果几个计算机网络只 是在物理上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并不能进行通信,那么这种“互连”并没有什 么实际意义。因此通常在谈到“互连”时,就已经暗示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是 可以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

14、辑上看,这些计算机网络已经组成了 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或称为互联网络,也可简称为互联网、互连网。 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或中间系统),ISO的术语称之为中 继(re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1. 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 ter)。2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3网络层(第三层,层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 ter)。4.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5. 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 当中继系统是转

15、发器时,一般不称之为网络互联,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 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高层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因此一般 讨论网络互连时都是指用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互联的网络。本文主要阐述交换机 和路由器及其区别。2 交换机和路由器“交换”是今天网络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桥接到路由到ATM直至电话系 统,无论何种场合都可将其套用,搞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交换。其实交换一 词最早出现于电话系统,特指实现两个不同电话机之间话音信号的交换,完成该 工作的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所以从本意上来讲,交换只是一种技术概念,即完 成信号由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转发。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该定义的所有设备都可被

16、称为交换设备。由此可见,“交换”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语,当它被用来描述数 据网络第二层的设备时,实际指的是一个桥接设备;而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 第三层的设备时,又指的是一个路由设备。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 备,它为数据帧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任意端口的转发提供了低时延、低开销的通 路。由此可见,交换机内部核心处应该有一个交换矩阵,为任意两端口间的通信提供 通路,或是一个快速交换总线,以使由任意端口接收的数据帧从其他端口送出。 在实际设备中,交换矩阵的功能往往由专门的芯片(ASIC)完成。另外,以太网 交换机在设计思想上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交换核心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致通常 的大流量数据不会使其产生拥塞,换句话说,交换的能力相对于所传信息量而无 穷大(与此相反,ATM交换机在设计上的思路是,认为交换的能力相对所传信息 量而言有限)。虽然以太网第二层交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