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390811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读教育新理念心得体会东安小学:刘汉东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还为我们教育者进行了剖析,就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p p ,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作为一位教师,我在阅读了此书后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我们从事的是启蒙教育。虽然,我们没有中学过重的学业负担,但是我们的孩子是否就一定是在快乐地学习呢?我们的孩子是否真的满意他们的一日活动安排呢?通过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孩子真的能养成良好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内容了吗? 在课改的热潮中,我和许多老师一样,经历了观念的冲击,行为的更新。现在,每个

2、教师在工作中,都能用语言说:关注孩子。都能够在思想上赞同关注孩子的兴趣与需要,放低教师的位置,蹲下来用心和孩子交流。在工作中注重观察与反思,了解每个孩子的身心特点。但是,现实中,为什么我们的行为总与想法有一定的差距?这是我们老师的问题吗?是老师观察不够?反思不够?还是精力不够?在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有落差时,我进行了思考与分析p p : 1、对学校及教师工作的思考 在学校教育中,学校要生存,过于偏重创经济效益;许多教师也常常把重点放在语数教学活动上,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其它环节。课上好了,就意味着知识传递了;作业正确了,就意味着知识掌握了。学校领导者对学校、教师工作性质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往往会打击教

3、师工作热情,限制教师正常发挥,表面文章太多,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要为学生、教师、教育创设一切有利条件,作为教师,要明确教师职责,有自己的主见,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干扰,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2、对教师再进修的思考 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个性迥异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教师必须进行高一层次的专业进修。但是,我们老师在接受再教育过程中,也和学生一样,是接受灌输式的教育,所以许多新的理念都是被动接受,未能引起共鸣。教师所谓的新的教育行为,都是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不知道这些行为与理念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以往的旧观念也

4、会在不经意之间在行为中流露出来。这样,使“教育返璞归真”,让孩子学得开心,让孩子真正有所得也成为看得清却摸不着的“海市蜃楼”状态。3、对教材的思考 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也使我们意识到了行为的偏差。教育新理念犹如一股新鲜血液,冲入到我们的思维中。但是,在新理念指导下,我们困惑的是:教材过于传统。手中的教材往往呈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思想更新的过程中,还缺乏创新和领悟的能力,无法自己创编教材内容和活动主题,我们更渴望能寻找一些融入新理念的教材,让我们有一个感性认识,从中获得启发,进而将新理念与教材整合,真正发挥课改的作用。4、对家长需求的思考 时代进步了,家长的要求也在不断

5、更新。但是,我们困惑的是:家长往往还是重视结果,重视分数。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我们的学校不得不放弃一些新的理念与行为,我们的教师不得不“屈服”于家长的需求,重新将知识的传授放到第一位。造成了行为与理念的落差。5、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教育新理念一书,让我看到了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的重要性,研究的重要性。也让我觉得我们的问题与困惑是能够得到很好地解决的。只要认真学习,不断反思,找出问题所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一定会越来越融合,越来越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新理念这本书在我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还会给我不少的启迪。我将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让“孩子喜欢学校的教育”这一理念,贯穿于我的工作中,成为我不懈努力进行解答的目标。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