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读后感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3907097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的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资本论的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资本论的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本论的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资本论的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本论的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的读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本论的读后感资本论思想深邃,深刻而客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 准备的资本论读后感,仅供参考 !资本论读后感篇一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 生心血的结晶。 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 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 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 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 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 代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 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 “我 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

2、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 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 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 篇时指出 ; “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 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 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 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 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 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 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 对这个统一的

3、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 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 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 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米取的形态和在流通 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 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 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 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 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 的概括和说明。资本论的体系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它的结构是“科学的辉煌成就”。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研 究的基础,以资本作为

4、研究的主体,以剩余价值作为研究的 中心,以资本内在矛盾发展作为研究的主线,以揭示资本主 义社会经济规律作为研究的目的。在抽象范畴上升到具体范 畴的科学叙述方法的指导下,整个理论体系通过矛盾形态演 化、范畴演进和规律转化,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殊的 社会历史性质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资本论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不仅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必读书目。而且得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承认。英国经济学家周刊 XX 年 12 月 21 日发表的文章共产主义后的马克思 ,文章中承认马 克思主义具有强大影响力。文章中一些论断还是客观的,给 人启发的。文章讲到了 1999年,BBC评选“千年

5、伟人”,卡 尔马克思名列榜首,而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则分列二、 三、四名,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位哲学家、 社会科学家、 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得到学术界的 尊重。”文章明确指出: “马克思在许多方面都是正确的:比 如资本主义的许多问题、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 济决定思想的方式等。马克思很有先见之明。 ”“马克思遭到 了误解。东欧和前苏联实行的共产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 的扭曲。”“请你务必丢弃前苏联和东欧实施的共产主义,但 千万不要丢弃马克思。 ”“这位伟人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都是 正确的,他应该得到更多的承认。 ”文章说:“马克思思想的 影响力远远不止于人数日益减少

6、的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他 的许多假设、分析的特点和思维习惯在西方思想界甚至更大 的领域都广为流传。 ”由此,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伟大。资本论读后感篇二 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里 发现了资本论的电子书,于是便把它保存到了自己的电 脑中。我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 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 不寒而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 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 !以后的几天,我一直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 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 记忆和思考。我不打算专

7、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 印象就足够了。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 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 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 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 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 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 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 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 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 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 ; 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 气

8、,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 ; 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 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 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 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 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 ! 差距只能越拉越大。怎么办 ?不知道。由科技发展带动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 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 原料的产品就必须被消耗掉。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奢 侈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社会的再生产率也不倡导铺 张浪费,植物形的社会其实就是节约的社会。可是,科技的 发展不会因此止步,生产效率的升级也是必然,若不考虑自 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或灾难,这个社会体系 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 !树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因为时间不够 ; 相似结 构的社会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