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9039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统编版高二 洛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天文学并不是新开拓的科学,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时期,我们从现代天文学

2、的基本概念中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也许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就知道利用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踪来判断季节,这种物候授时是早期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甚至到上一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少数民族还通行这种习俗。物候虽然与太阳运动有关,但由于气候变化多端,不同年份相同的物候特征常常错位几天甚至更多,物候授时比起后来的观象授时就要粗糙多了。尚书尧典曾这样记载观象授时,上古的人们便以日出正东和初昏时鸟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春,以日落正西和初昏时虚星位于南方子午线标志仲秋,等等。 当人们对天文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掌握了回归年长度以后,就能够预先推断李节和节气,古代历法便应运而生了。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肯定已有历法,

3、只是因为文字记载含意不明,其内容还处于研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过黄帝颛顼、夏商、周、鲁等六种历法。它们的回归年长度都是36525日,但历元不同,岁首有异。 从西汉到五代是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完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南北朝的姜岌以月食位置来准确推算太阳的位置,隋朝刘焯用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来处理日月运动的不均匀性。唐代一行的大衍历,显示了古代历法已完全成熟,它记载在新唐书历志中,按内容分为七篇,其结构被后世历法所效仿。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以后,浑仪的功能随着环的增加而增加;到唐代李淳风时,已能用一架浑仪同时测出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除了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精度外,天文

4、官员们还特别留心记录奇异天象的发生,其实后者才是朝廷帝王更为关心的内客,所谓“天垂象,见吉凶”,把它看成上天给出的瑞象和凶象,并加以趋避。 宋代和元代为古代天文学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颁行的历法最多,达25部,其中郭守敬等编制的授时历最为优秀,连续使用了360年,达到中国历法的巅峰;数据最精,许多历法的回归年长度和朔望月值已与现代理论值相差无几,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大型仪器最多,其中苏颂的水运仪象台集观测、演示,报时于一身,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天文仪器;恒星观测最勤,平均不到20年一次。 进入明代和清代后,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这里有政治、经济等社会原因,也有天文学本身的原因。从天文学本身来看

5、,首先,当时中国的天文仪器只能满足肉眼测量的极限,除非加上凹凸镜片,精度不会提高,而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是在欧洲诞生的。其次,中国古代擅长代数计算,在解决天体位置与推算值弥合问题上只注意表象,不注意从几何结构进行理论探讨,与此相反,古希腊天文学则是侧重几何学的。对中国明清时代的天文学进行反思是痛苦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今天的发展。 (摘编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1下列研究领域,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未曾涉足的一项是()(3分) A观察天文预测节气B研究天体内部规律 C测量天体坐标位置D记录星象预测吉凶 2下列对原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从人类最初利用物

6、候特征判断季节的物候授时引出观象授时的概念,并引用古籍证明上古时期中国就以此确定了仲春和仲秋时间。 B文章在介绍中国古代的天文和历法发展状况时,按时间顺序依次从上古到明清,把多个时期的成就简明扼要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C在介绍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完善时期的成就时,文章采用列举事实的方法,按朝代先后列举了一系列新的观测手段和计算方法。 D文章最后主要阐释明清时期中国天文学开始停滞不前的科学方面的原因,联想到前代取得的无数巨大成就,令人不禁唏嘘深思。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观象授时是我国远古时期,继物候授时之后出现的一种以星象定时间的授时方法,古人通过观测天象

7、更多、更深地了解了天文规律。 B从西汉到唐代中国古代天文学逐渐走向成熟,除了留心记录奇异天象外,还不断提高天体测量的精度,后者尤为朝廷帝王所关心。 C天文学不是一门新的科学,它在人类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我们很容易从现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中发现一些远古遗存的知识和观念。 D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采用凹凸镜片的望远镜技术产生于欧洲,是中国天文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作者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

8、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 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几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

9、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持自传说、索隐说、阶级斗争说者众,此现象实属正常。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

10、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

11、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 材料三: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中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总要联系。 黛玉到荣国府中,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

12、,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故事及文本写作) 4下列对红楼梦多方面艺术成就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13、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无韵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D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5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情感、主题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

14、,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B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C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D材料三重点关注了红楼梦的叙事特点,通过列举事例、引用原文,对红楼梦的叙事特点进行阐释,准确到位。 6在叙事方面,红楼梦有鲜明特点,请结合材料三概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B角 临川柴子 淑芸跳了十年的舞,却没有一次上过真正的舞台。 剧团本来要垮掉了,但是一台现代舞又让它在临死亡的边缘线上复活了,只要还有一线生机,这些人都不愿意离开剧团。 淑芸在舜剧里担任主角,虽是主角,却只是一个B角。 大凡一台现代舞剧,主角都分A、B角,B角只有在A角不能出场的情况下才以替补的身份出台,实际上只是一个候补角色。雅莉是跳主角的,又是舞痴,每当有演出她都像吃了鸦片般的兴奋,想中途上场替补她一下都是不可能的事,观众也未必会答应,说白了,很多观众就是冲她来的,冲她的林黛玉来的。 可是淑芸不愿意总是做B角,淑芸年轻漂亮功底好,她知道她哪里也不比雅莉差,她差的只不过是运气,是机会。 如果能让我有一次上台的机会,哪怕只有一次,淑芸恨恨地想,剧团的历史也将改写了,以后站在舞台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