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900679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学案:第6章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Word版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重难点)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时间采集渔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影响很弱环境遭到破坏,地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特点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认识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人类试图成为自然

2、的主宰温馨提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和程度不断加深,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人地关系思想也不断变化。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3)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1)类型及产生的原因类型主要表现产生原因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等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

3、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2)危害:全球性环境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生存;局域性环境问题有些已经演变为社会公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3环境问题的分布(1)全球性与局域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2)城市与乡村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发展问题。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

4、同性原则。自主诊断1判断正误(1)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增强。()(2)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3)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4)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过度放牧行为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提示】(1)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明显增强。(2)人类不断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还要将废弃物排放到周围的环境中,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因此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3)一般来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是环境问题。(4)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实现社会可持续

5、发展是最终目的。(5)过度放牧会严重破坏草场的持续性生长,违背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2单项选择(1)人类提出“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是在()A采集渔猎时代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环境文明时期(2)下列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最有可能是由于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是()A淮河流域水质变坏 B土壤盐碱化C全球气候变暖 D酸雨(3)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下列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酸雨危害 B水土流失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土地荒漠化(4)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A人口问题 B资源问题C生存问题 D发展问题

6、(1)C(2)B(3)A(4)D第(1)题,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开始有了“征服自然”的欲望。第(2)题,人类进行农业生产时,不合理的灌溉容易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第(3)题,酸雨危害属于大气污染问题。第(4)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教师用书独具)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块太阳石,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块圆形巨石直径为3.6米、重25吨,表面用繁索复杂的文字符号和图画形象地雕刻出阿兹台克太阳历:太阳石中间的人像是给生命以力量的太阳神;周围4个圆图分别代表了太阳时代前的4个时代;内环20个不

7、同的图标标志了太阳历每个月的20天;外环的“V”字符号象征着带给大地能量的阳光;环绕巨石的两条巨蛇则象征羽蛇神和火神。它充分反映了古印加文明对太阳神的崇拜。【思考交流】1古印加文明时期为什么会崇拜太阳神?提示:古印加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既崇拜又敬畏。2古印加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如何?提示:人地关系基本协调。3有人说古印加文明时期,没有环境问题,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这种说法不对。采猎文明时期,也存在环境问题,只不过环境问题的影响较小。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环境文明人地关系主旨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生产力水平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生产力有了很

8、大提高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人类活动处于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步入农业文明,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进入工业文明,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人地关系恐惧和依赖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谋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人口数量十分有限开始迅速增长人口膨胀人口激增膨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不严重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地理环境趋于恶化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中国科

9、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A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2)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来看,原始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是()A谋求人地协调 B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 D崇拜自然(3)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与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A原始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B环境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C环境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D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

10、1)A(2)D(3)B第(1)题,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农业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食物。第(2)题,原始文明时代人地关系是崇拜自然。第(3)题,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环境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是工业文明时代。直面环境问题(教师用书独具)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2013年:“思前、食后、厉行节约,减少你的耗粮足迹”。2014年:“提

11、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2016年: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2016年:“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2017年:“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2018年:“塑战速决”【思考交流】1世界环境日设立的背景是什么?提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加深,导致环境破坏严重,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为了唤醒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设立了世界环境日。2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提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3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提示: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环境问题的产生、

12、表现及成因1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源于人类与环境关系失衡。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影响人类,人类如果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则能与环境协调发展,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如下图:2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体分析如下:(1)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举例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2)环境污染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实例简介大气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的排放洛杉矶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水体污染多瑙河的污染土壤污染常熟市农田重金属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生活产生大量垃圾市区垃圾场噪

13、声污染工矿企业、交通工具机场附近的噪声放射性污染核废料处理不当及意外事故的发生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海洋污染海岸带工业发展、海上航运泄漏墨西哥湾石油泄漏(3)生态破坏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典型实例简介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毁林开荒热带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砍伐森林、开垦草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国北方冬、春季的沙尘暴天气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有害气体(温室气体、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物种减少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的过度捕猎珍稀动物的减少,如大熊猫、华南虎等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1

14、7252123】(1)依据图中信息,图中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B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C临近河流,聚落呈团块状分布D植被破坏导致荒漠化日趋严重(2)该区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建筑物增多,季风受阻减弱,降水增多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过度樵采,荒漠化加剧D占用耕地,粮食自给率下降(1)B(2)B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区域最有可能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南坡为迎风坡,故南坡降水多;聚落沿河呈带状分布。第(2)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用书独具)“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由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共同达成,涵盖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它是一份结束贫穷、为所有人创建有尊严的生活、不落下任何一个人的路线图。”潘基文秘书长表示,新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呼吁世界各国在人类、地球、繁荣、和平、伙伴的5个关键领域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