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族元素专题复习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89871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族元素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氧族元素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氧族元素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氧族元素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氧族元素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族元素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族元素专题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族元素专题复习【知识点一】氧族元素一、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氧(O)硫(S)硒(Se)碲(Te)核电荷数8163452最外层电子数6666电子层数2345化合价-2-2,+4,+6-2,+4,+6-2,+4,+6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密度 逐渐增大与H2化合难易点燃剧烈反应加热时化合较高温度时化合不直接化合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减弱氧化物化学式SO2SO3SeO2SeO3TeO2TeO3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H2SO3H2SO4H2SeO3H2SeO4H2TeO3H2TeO4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二、臭氧和过氧化氢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

2、是人类的保护伞2H2O2=2H2O+O2 MnO2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知识点二】硫及其化合物一、硫 俗称硫磺。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熔沸点都很低。存在形式: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用何种方法除去沾在试管上的硫单质?(用CS2 洗涤,加热升华法)硫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见化合价为2,0,4,6,其代表物有化合价-20+4+6物质类别FeS、Na2S、HgS、H2S SSO2、H2SO3、Na2SO3、NaHSO3 SO3、H2SO4、NaHSO4、Na2SO4 硫单质的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那么硫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硫既

3、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二、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2、HCl、NH3)易液化(10)三、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2+H2OH2SO3 SO2与CO2性质的比较名称CO2SO2与H2O反应CO2+H2OH2CO3SO2+H2OH2SO3与碱反应

4、CO2+2NaOH=Na2CO3+H2OCO2+NaOH=NaHCO3CO2+Ca(OH)2=CaCO3+H2OSO2+2NaOH=Na2SO3+H2OSO2+NaOH=NaHSO3SO2+Ca(OH)2=CaSO3+H2O与盐反应CO2+CaCO3+H2O=Ca(HCO3)2CaSO3+SO2+H2O=Ca(HSO3)22、氧化性:SO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SO22H 2S=3S2H 2O3、还原性:SO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Br22H 2O= H2SO42HBr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2SO2O2 2 S

5、O2SO3(SO3+H2O=H2SO4,SO3是无色固体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4、漂白性:SO2使品红溶液褪色SO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漂白性的比较具有漂白性的物质物质HClO、O3、H2O2 、Na2O2SO2木炭原理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无色物质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实质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物理吸附效果永久性暂时性暂时性范围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褪色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

6、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把Cl2和SO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答案不能,SO2Cl22H2O= H2SO42HClSO2与CO2的相互鉴别鉴别S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能否再复原。鉴别C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当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当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7、。新授三、用途 (1)制硫酸;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四、制法 1.工业制法 a,硫磺燃烧法 S+O2 SO2b,煅烧硫铁矿法4FeS2+11O22Fe2O3+8SO22.实验室制法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实验中常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左右的硫酸,也可用浓硫酸。不能用很稀的硫酸,因为S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SO2五、二氧化硫的污染1、pH小于5.6的雨水,称之为酸雨。2、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当这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在水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硫酸和硝

8、酸,使雨水酸性变大,pH变小。其转化可简单表示如下:2SO2+2H2O+O22H2SO4 NOxHNO33、酸雨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破坏森林、草原和农作物。(3)使土壤酸性增强、湖泊酸化、生态环境受损。(4)破坏建筑物。【例题精讲】例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A.酸雨B.光化学烟雾C.臭氧空洞D.温室效应例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例3、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A.BaSO3和BaSO4

9、B.BaSC.BaSO3D.BaSO4例4、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 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实战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若要从CO2气体中除去少量SO2,最好使混合气体通过A.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B.盛KMnO4酸性溶液的洗气瓶C.盛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D.盛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2.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10、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1。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A.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B.开发新型燃器提高热能利用率C.硫酸厂采取措施提高尾气的吸收率 D.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后使用3.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C.先褪色,后复原D.颜色不褪4.在常温下将aLSO2和bLH2S混合,当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1/4时,则a与b之比为( )A.11B.12C.13D.215.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

11、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B.SO2是亚硫酸的酸酐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含硫物质的燃烧 D.SO2具有氧化性,因而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6.下列反应发生后,溶液中H浓度显著增大的是( )A.将SO2通入溴水中B.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C.将H2S通入CuSO4溶液中D.将Cl2通入KI溶液7.实验室制取SO2的反应原理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 (填各接口的编号)。(2)实验时甲仪器的作用与原理是 。(3)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

12、率,实验时处滴入浓硫酸与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4)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5)在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6)用n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称得处增重m g,则本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知识点三】硫酸1.利用硫酸的强酸性制备多种物质:(1)制气体:制氢气Zn+H2SO4 ZnSO4+H2;制H2S:FeS+H2SO4 H2S+FeSO4(2)制较弱的酸:制H3PO4;Ca3(PO4)2+3H2SO4(浓) 2H3PO4+2CaSO4制CH3COOH:2CH3COONa+H2SO4 2CH3COOH+Na2SO4(3)制化肥:Ca3(PO4)2+2H2SO4(浓) Ca(H2PO4)2+2CaSO42NH3+H2SO4=(NH4)2SO4(4)制硫酸盐:制胆矾:CuO+H2SO4+4H2O CaSO45H2O(晶体) 制绿矾:Fe+H2SO4 FeSO4+H22.利用H2SO4高沸点性制取易挥发性酸。(1)制HF:CaF2+H2SO4(浓) 2HF+CaSO4(铅皿中)(2)制HCl:NaCl(固)+H2SO4(浓) NaHSO4+HCl NaHSO4+NaCl Na2SO4+HCl(3)制HNO3: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