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893678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姓名:张晓红学号:110362153200032专业:护理学教学站点:甘肃省电大张掖分校入学时间:2011.3指导教师:党劼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年 月1日提示:根据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写作的规定,如发现论文有抄袭、网上 下载、请人代写等情况,毕业论文一律不及格。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申请重 写一次,并按重修缴纳费用。本人承诺:本人已经了解兰州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本人的论文是 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整篇论文除了文中已注明出处或引用 的内容外,绝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

2、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签名:张晓红日期:2013.8.27_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答辩小组意见:组长(签字):成绩:学院(盖章)年 月曰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201103级护理学专业张掖电大学习中心姓名张晓红摘要: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中,我们觉得单纯性地 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 与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 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问题、护理论文提纲作 者:张

3、晓红指导老师:专业:护理学题目基层医疗机构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摘要本文以作者实际经验为材料,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中,我们觉得单纯性 地为病人做心理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 属与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 效果,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 生。关键词病人家属、心理问题、护理内容1 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2 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2.1疼痛的心理护理2.2焦虑的心理护理2.3恐惧的心理护理2.4悲伤的心理护理3 病人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4 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3.1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

4、3.2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3.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3.4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护理3.5重危病人的心理护理5 护理措施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引言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病人是否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医治。疾病治疗的成 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 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 的心理因素,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各科病人的 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做好心理护理。由于疾病来的突然,自觉症状明显,病人没有 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有

5、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 表现出急躁情绪,病人对反复检查及治疗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 为生硬、粗暴。病人对入院后进行的必要诊断方法和综合治疗措施不了解,有些 还会增加痛苦,病人在接受不熟悉的医疗操作中产生恐惧和不安心理。部分需要 长期治疗的慢性病人,考虑到经济问题,老人和小孩的抚养问题,以及今后的工 作,生活问题,而产生种种忧虑。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性地为病人做心理 护理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只有通过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家属与病人之间的 亲密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使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护理计 划得以顺利实施,既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又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然而我

6、们同 时发现大部分家属也比较紧张、焦虑、恐惧。他们过分照顾病人、夸大病情,对 医务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我们要想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好病人家 属的心理护理。一、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 的实施。人在患病后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求和反应。因此,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 家庭成员应通过良好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去影响病人对疾病的错误感受 和认识,改变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的情绪, 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协助病人适应新的社会 角色和生活环境。通过心理护

7、理,家庭成员尽可能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 康复的最佳心身状态。病人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1为:(1) 躯体需要主要指病人的生理需要,如对空气、休息、睡眠、饮食与水、 排泄、活动、安全等的需求。(2) 感情及精神需要病人需要亲人、朋友的探视与关怀。即便有病时,也希 望继续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事业有成。要求他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关注自身 的病情及预后等。二、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1. 疼痛的心理护理某些肿瘤、手术后、外伤及慢性炎症或结石等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有些慢性疼痛,原因较为复杂,影响疼痛的原因也很多,如采用心理治疗,则病 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疼痛减轻。由于不良的暗示作用,可使病人感觉疼痛

8、加重;而采用良好的暗示疗法,可 使病人感觉疼痛减轻甚至疼痛消除。对病人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病人全 身心放松,消除病人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从 而达到减轻疼痛或止痛的效果2对慢性疼痛的病人应转移其注意力,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与情绪,消除不 良消极因素的影响,对缓解或消除疼痛十分重要。对病人正确看待疾病的行为给 予正面的鼓励和关心,对病人不适当的疼痛表现不予鼓励和关心,这样可以帮助 病人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和行为,有利于纠正不良的疼痛行为表现。2. 焦虑的心理护理病人表现焦虑,是一种痛苦不安的心理状态。不同病人焦虑的行为表现也因 病情轻重而异。因此,在护理病人时,应

9、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正确 的诱导。首先应尊重病人,自己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让病人感到自己不是 完全依赖他人,使其减轻焦虑,同时要尊重病人的人格,命名其感到被尊重。也 可采取合理的消遣活动,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如病人焦虑心理较重且不易缓解, 可酌情给予安定口服,并及时处理引起焦虑的疾病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3. 恐惧的心理护理恐惧心理是由于病人认为对自己有威胁或危险的刺激所引起的痛苦不安的 情绪状态。当病人受到各种不良刺激而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时,家属要尽量倾听 病人的诉说或保持安静,也可对病人进行抚摸,必要时抱紧病人有助天稳定情绪, 并守护在身旁。采用松驰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催

10、眠、读书、看画报等,均 有利于减轻恐惧和消除不良反应。4. 悲伤的心理护理悲伤是病人感觉或预感到将要出现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时的一种心理反应 状态。可表现为沉痛、哭泣、懊丧、忧郁或愤怒等,也可有饮食的改变,如饮食 突然减少或不思饮食等。睡眠方面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时多梦,梦中 易醒等。严重的病人可表现为极度抑郁,否认事实,强迫自己机械地去做某些事 情,并有幻视、幻听、妄想、恐怖症,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态度冷漠。在护理这类病人的时候,要尽量养活或消除产生悲伤的原因和促成因素,支 持病人的悲伤反应,积极劝慰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分散病人的注意 力,帮助病人找到支持的力量,如和亲密朋友诉

11、说等;通过和病人的深入交谈, 提高病人自身价值;对病人表现的愤怒、哭泣和诉说表示关心和同情;对有孤独、 抑制、愤怒情绪的病人,要劝说病人摆脱过去,面向未来,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三病人家属的主要心理问题1焦虑和紧张: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陌生感到焦虑和紧张,反复询问 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最丰富的 医护人员的医治;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而引起的焦虑与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不 断观察,反复陈述病情,担心遗漏病情变化,还有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而 引起的焦虑,不安心治疗,要求减少检查或提前出院。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对其他相同疾病病人

12、预后敏 感,尤其是急危重病人家属更是悲观,避免谈及生死问题甚至字眼;由于心疼病 人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治疗产生的恐惧,家属常表现为病人在接受检查和 治疗时不敢去看,或者躲开的行为。3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查阅网上或书籍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 以自己查阅的资料为准,对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怀疑,并拒绝配合医护人员的各 种护理治疗;对医护人员的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 信任,怀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因医疗设施和环境的 局限性引起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便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4同病相怜感:相同疾病的病人家属之间亲和力极高,非常容易沟通

13、,有同病相 怜感,尤其是绝症或重症新人入院病人家属对老病人的经验信任程度超过医生。 5依赖感:病人家属对病人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护理人员,对自己缺乏信心, 生怕自行的行为会伤害病人。6容忍:对病人不正确的行为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属的共同表现,他们对病人不 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过激行为如辱骂医护人员也不劝阻,特别是一些 绝症病人的家属,任其放纵,并对医护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四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4.1、急性病人的心理护理急性病人,是指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因而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过去有种错 误的观点,认为急性病人病势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 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护理

14、。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因为急性病人不是面临 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此时,如果进行良好 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病人心理上 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 果。对于急性病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 危为安。但急性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瞬间袭来的天灾、人 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 常。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和脑

15、卒中等,也会因过分 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 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病情不同、年龄不 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4因此, 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 理。由于急性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 人的安全感。1.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急性病人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 逢生之感。这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 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医患关系, 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2. 使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 鼓舞和依靠力量。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3. 使病人感到安全 医护人员的医德和技术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 病人缓解心理冲突,减轻精神痛苦,医护人员还应针对每人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好 心理疏导工作。对急性病人,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 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使病人 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