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89036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盖章)(一)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坐落在湖北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3年12月4日由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注册资金125424.965万元,在册员工200余人,是湖北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和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是荆门市环境友好企业。近年来,人们陆续开发出Ni-Co,Co-M

2、n,Mn-Ni等混合氧化物体系,而Mn-Ni-Co 三元体系更是成为电池工作者的研究焦点。因为三元体系具有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安全性能好、价格低廉、易于合成等优点,良好的解决了动力电池材料的性能与电容量的平衡,基本满足了动力电池材料的全部需要,被公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钴酸锂替代材料之一,给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带来了新的希望。镍钴锰三元材料等金属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材料、高新技术和新型材料的支撑原料,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需求量也逐年增长。其前端产品Ni1-x-yCoxMny(OH)2粉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及其物理特性的控制则决定了层状LiNi1-x-yCoxMny(OH)2的物理化学性能。目前国内

3、在层状LiNi1-x-yCoxMny(OH)2的研究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本项目的开发可推动我国层状LiNi1/3Co1/3Mn1/3O2作为动力电池材料的进程。为了推动我国层状LiNi1/3Co1/3Mn1/3O2动力电池材料发展的进程,格林美公司拟在格林美预留厂址内建设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由于该项目生产废水日排放量为5500t/d左右,本项目配套建设6000t/d污水处理设施,对项目废水进行处置,并达标排放。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拟在荆门市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公司厂区预留地内建设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镍钴锰三元电池材料项目,总投资58240万元,项目性质为改扩建,本项目建成

4、后,年产氢氧化钴镍锰材料5000吨,氢氧化钴2000吨。项目环保投资20265万元,占总投资的34.8%。2.项目建设内容、生产工艺、规模、建设周期及投资(1)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1)拟购置国产和进口设备约691台套(其中进口102台套)。2)新建建筑物面积8480m2,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酸溶浸出、萃取提纯及三元前驱体及氢氧化钴的合成、扩建6000吨/天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1。表1 主体工程一览表类 别建设单元名称设计能力备 注主体工程原料预处理200t/d实物量酸溶浸出200t/d实物量萃取提纯16t/d金属量(其中其中钴萃取8吨/天,镍萃取4吨/天,锰

5、萃取4吨/天)锂电池用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生产线5000t/a氢氧化钴2000t/a硫酸钠462000t/a副产物硫酸铵晶体1000t/a副产物贮运工程新建建筑物面积8480m2生产设施合成车间、原料与产品库房、原料仓库3600m2利用现有成品库房1600利用现有公用工程给水1374710t/a纯水制备50t/h新建供配电372万220V/380V出线供热系统蒸汽(1.0Mpa)13200t/a由公司附产供应环保工程污水处理装置6000/d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废气处理设施筛分尾气收集处理1套布袋除尘设施符合GB16297-1996 二级标准干燥尾气收集处理1套布袋除尘设施氨回收装置水洗吸收+酸

6、洗吸收符合GB14554-93二级标准、副产硫酸铵车间尾气净化酸洗涤吸收符合GB14554-93二级标准噪声治理消声减振装置厂界噪声符合GB12348-2008 3类区标准要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安全处置全部无害化处置绿化绿化率20% 现有(2)生产工艺1)生产技术方法在制备三元氢氧化镍钴锰前驱体材料过程中,格林美创造性的将物理选矿技术用于废旧电池的物理分解与初步分离,完美的实现了低端干电池向高端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的高技术循环。本项目采用控制破碎,将各种废旧电池破碎成一公分左右的碎片,用磁选去除电池钢壳与镍电池的负极钢带,经涡流分选去除锂电池的铜铝正极,余下各电池的极粉。极粉经溶解后,经萃取分

7、离提纯出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等高纯物质供三元动力电池使用。而其他非废电池类的含镍废料、含钴废料、含锰废料则按照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3000吨/年超细镍钴锌粉体材料及镍铁合金项目所用的工艺流程得到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等高纯物质。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的“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技术”工艺可以实现对产物指标的精确控制,拥有“无惰性气体保护制备球形前驱体技术”、“前驱体中阴离子洗涤技术”、“混料技术”、“多段连续高温焙烧技术”等多项专有工艺技术,对提高产品稳定性、提高产品性能、降低制备成本具有独有的作用。本项目主要工艺包括原料配比计算、称重,氢氧化钠过滤除杂,溶解除杂,共沉淀法制备共

8、沉淀物。本项目产品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1-x-y)NiSO4+xCoSO4+yMnSO4+2NaOHNi(1-x-y)CoxMny(OH)2+Na2SO4 (x、y均小于1)(3)生产规模及产品结构生产规模:年生产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材料5000吨,电池级球形氢氧化钴2000吨;配套本项目污水处理新增日处理6000立方米废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设施。产品方案: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年产7000吨锂电池用镍钴锰三元材料前驱体(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材料5000吨,电池级球形氢氧化钴2000吨)生产能力。本项目生产的镍钴锰复合氢氧化物加工出的Ni1-x-yCoxMny(OH)2有好的加工性能、循环性能和安全

9、性能,且合成的材料可逆容量高,循环性能好,解决了国内厂家的产品振实密度低、加工性能差的问题。(4)建设周期拟建项目实施进度详见表2实施进度计划表表2 实施进度计划表时间进度计划及目标2013.32013.61、立项、可研报告、工厂选址及环境评价;2、规划、部分土建、配套工程,厂房设计设计;2013.72013.91、进行部分土建建设、完成部分设备选购;2、进行人才招聘与培训;2013.102013.12完成基建与设备购置;2014.12014.3粗加工车间安装阶段,完成粗加工线安装与设备调试,进入试运营。(5)总投资拟建项目总投资5824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2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

10、8%。3. 产业政策及工程厂址环境可行性本项目的产品是动力电池用镍钴锰前驱体,本项目的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鼓励类“九、有色金属: 4、信息、新能源有色金属新材料生产高容量长寿命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同时也是属于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还是“三十八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 15、“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符合国家及地方各产业政策要求。扩建项目位于荆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属于规划的建设用地。其建设符合荆门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工程实施污染防治措施后,拟建工程对周围环的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拟建工

11、程厂址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是可行的。(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内各监测点PM10日均值、SO2和NO2小时值均远低于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项目区大气环境氨、HCl和硫酸雾小时均值均小于TJ36-79中标准限值。杨树港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体标准要求。拟建项目区昼夜间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3类标准要求。土壤各监测点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要求。地下水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水质标准要求。2.建设项目环境影

12、响评价范围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车间排气筒为中心点,半径为2.5km的圆形区域,总面积19.63km2。评价范围见下图: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杨树港排污口上游500m到下游2000m,共2500m的河段。评价范围见下图。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水位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流速不大,调查范围小于20km2,根据总纲,预测一般小于现状调查的原则,因此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为5 km2。评价范围见下图。声环境评价范围:厂界及厂界外200m范围内的居民等环境敏感点。(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措施和效果1.主要污染类型及采取的主要措施1废气污染源本项目废气主要为控制性破碎粉尘、脱氨装置尾气、筛分装置粉尘

13、尾气及车间通风系统收集尾气,其中酸浸工序废气排放主要为水汽和二氧化碳,基本不含有重金属污染物、氨等有害组分,下文不再赘述其对外环境的影响,其他各类废气分述如下:(1)控制性破碎粉尘项目控制性破碎是在密封的情况进行的,出风口用袋式除尘器收集尘料,该尘料全部回用于生产工序中的酸浸工序。(2)脱氨装置尾气本项目在工艺设计中对废水中所含氨进行回收以降低氨氮的排放量,设计采用高效氨氮吹脱回收塔对氨进行回收制备氨水直接回用于生产(处理流程见图7.2-1),尾气进一步通过硫酸吸收装置吸收后排放。通过上述处理,可达到氨回收90%以上,总净化效率大于99.5%,经处理后尾气中氨排放速率约0.069kg/h(0.

14、5t/a),可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83二级标准要求。(3)筛分、干燥粉尘本项目粉尘主要产生于筛分、干燥过程,产生量分别约为20t/a、5t/a,厂方设计分别通过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合并于1根15m排气筒排空,其设计处理效率大于99%,经处理后污染物排放量为0.25t/a(其中含镍折算为0.08t/a),尾气量5000m3/h,其中粉尘浓度约为6.94mg/m3(其中含镍粉尘浓度折算为2.22mg/m3),可符合GB 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4)无组织排放废气生产过程中氨在反应槽中特别是打开检查孔时有少量散发,为加强环境治理,公司在该部分易产生氨散发的环节、设备上

15、设置集风系统,通过排风系统引入洗涤塔(800*3400mm),通过稀硫酸洗涤后在15m高度排空。根据估算,本项目无组织氨散发量约为0.95t/a,以95%收集效率计算,收集氨尾气0.9t/a至酸洗装置进行吸收,吸收废水与氨回收装置酸吸废水一道进行综合利用。其余0.05t/a以无组织散发呈现。此外本项目在筛分出料、包装等过程中有少量粉尘产生,根据现有钴酸锂项目类比调查,产生量约为0.1t/a。该部分粉尘由于粒径、密度较大,主要沉降于操作间附近,根据现有项目对比分析,对车间外环境基本不产生不利影响,厂方将该部分粉尘收集后回用,不外排。各类废气汇总见表3.3-10。(5)非正常排放状况下废气排放情况本项目非正常排放主要考虑氨气吸收装置故障,氨气吸收效率下降至95%,氨排放速率为0.781kg/h,时间持续1h。2废水污染源本项目工艺废水主要为萃取废水、洗涤废水及脱盐废水等,各类废水分述如下:W1萃取排放废水: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