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888553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教师的智慧并不是一本关于如何修炼教师智慧的揭密书,甚至在全书中我们亦鲜能找到诸如教育智慧、 教师智慧或智慧教师这样的字眼。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教师的智慧 读书心得体会 1 最近,读了王晓春老师所著的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这本书。他在书中讲述了 100 个教育案例,通过这些案例, 诠释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师问题、学生问题、 师生关系问题、 教师与家长的问题以及管理问题。 驻足于一百个案例, 不禁被那一个个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为读者,读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他做得好在哪里?我正是在这样身临其境的阅读中收获教育的智慧。

2、 智慧来自学习。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 新时期的班主任应对教育对象实施影响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己。必须不断地学习有关知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学生中树立一个实实在在的榜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许多老师都有切身的经验和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 了解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视野更宽阔,教育办法更有效。 1智慧来自了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必须时时站在学生角度上来思考问题: 假如我是孩子, 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多替孩子们想想,师生彼此间就会多一份

3、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 同时也会让师生多收获一份快乐和欣幸! 教学中,我们如果能蹲下身来, 认真地倾听孩子们的心声, 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想, 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 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 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去教育学生,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指导班级工作。智慧来自善思。 没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会简单,甚至是野蛮。在我们的身边,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 但更多的和我一样,每天在疲惫中挣扎, 难以享受作为班主任教师的幸福和愉悦,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 我们缺少的就是思考

4、, 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关注教育现象、会静心思考、 会潜心体会。 不仅遇到问题要尽心思考,事后还要善于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也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反思的习惯。 反思,能使自己对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还有待改进,该如何改进。如果一个老师从来都不反思的话, 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 永远也不会向前迈进哪怕一步。反思,是改进的源泉。没有反思,哪 2来的改进策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也许是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问题。但是,走进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使我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活力与动力。 让我明白了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坚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的信心, 在学习中不断提

5、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实践中执着地思考, 深入地研究, 教育智慧将从中汩汩生成。教师的智慧 读书心得体会 2 如果说“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智慧, 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方式的变革。 现代知识增长, 已经不能单纯用“变化”来表达,应该称为变革,或者称为革命的变化。 针对这种变革的特征,教学方式也需要变革。有一个孩子,从入初中开始,数学就不及格,久而久之,连数学作业也完成不了, 数学老师感到实在忍无可忍, 终于把这个孩子撵出了教室, 并要求他在放学前必须把数学作业补上, 否则就别想再走进教室。 这个孩子实在不想和教室永别, 只好捧着一本数学书在走廊里看,结果是他竟

6、然看懂了,交上了数学作业。这以后,每到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自己看,期末考试时,他数学成绩破天荒第一次考及格了。老师让他介绍经验,他推辞不过,只好介绍经验。 让数学老师哭笑不得的是,他介绍 3经验所拟的标题是: 感谢数学老师把我撵出教室 ,他说,数学老师如果不把我撵出教室,恐怕我一辈子数学都不会及格。一、从消极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转变老师讲学生听,这是我们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基本学习方式。在知识增长比较缓慢的时代, 这样学习方式方法是合适的, 所谓一朝学习,终生受用。 但如今终生受用的知识越来越少了, 生活中有用的知识, 越来越需要不断的补充, 而这种补充来自于自我学习,

7、特别是积极的探索性的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把学习知识变成探索问题。在学习中能不能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是衡量学习成败的根本标准。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知识是目的,通过问题帮助掌握知识是手段;可是在现代学习中、学习知识是手段,能够运用解决问题是目的。二、从线性学习向T 型转变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思想方法基本是线性的,即擅长什么学什么,将来希望干什么学什么,所以高中就实行分科,分文理科、大学填报专业总是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在知识分化明显,分支学科主导的情况下,这也很自然的选择。但是在知识综合化趋势不断加剧,处理综合问题更显重要的今天,要把自己培养成为T型人才,这对传统

8、的学习方式,是个巨大冲击。在变化中学习, 4能否在不断变化潮流中适应这种变化, 这就决定了这个人在社会上发展的可能性。三、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 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 我们普遍的学习观念是,读书是重要的学习,而且书要反复读,要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这就是功夫。问题是,知识数量的膨胀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我们要学会利用知识,准确地说, 是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平台, 和技术手段获取掌握知识。 学会用现代信息手段, 寻找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你会逐渐的发现, 是否善于从网络上寻找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决定了你的工作岗位上的地位,收入和发展前景。学习的目的在于应

9、用,懂得的东西再多,不会应用也白搭。理论要联系实际,理论要结合技术,理论要运用方法。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向技术转化的速度在加快,理论和技术的转化几乎是同步的,尤其是在新兴科技领域。四、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参加社会活动需要时间, 与书本知识学习有冲突, 但与提高学习成绩,并不冲突。社会活动只要不过度,不仅不影响学习,而且有益于提高学习成绩。因为,第一, 社会品质与学习品质有许多是一致的,比如用心、自律、坚韧,比如整体性、分类、抽 5象、概括,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第二、在社会活动中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责任感, 可以学习对事情结果的预料和判断, 可以增加对自己个性特点包括优点、缺点

10、和弱点的了解、增加自知之明,可以提高对自己规划的能力。每位教师对如何上课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观念、 理念,应该经常问自己:我凭什么教书?是凭自己的经验、传统、权威,还是凭自己的认识、观念、理念?教师的智慧 读书心得体会 3 最近看了教师的智慧一书,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 一个个的案例, 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 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 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 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 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 教师有

11、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 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 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工作难做, 但是很重要。 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 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 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 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 还应 6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 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 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 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 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

12、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 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 还要研究家庭教育, 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 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 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 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 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途径与技巧。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 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 弄得家长十分尴尬, 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 也不利于家园配合。 这本书开启 7了我一扇窗, 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