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880127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2019春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学生姓名:乔爱爱学号:电大分校:1362019205580定西分校工作站(教学点):岷县工作站学生所在单位:清水乡人民政府论文指导教师:王赫本科论文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法律保护浅议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法律保护论文作者:乔爱爱论文作者:乔爱爱法律专业录内容摘要内容摘要1一、留守儿童的概念和特点留守儿童的概念和特点1(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留守儿童的概念1(二)留守儿童的特点留守儿童的特点21、安全隐患趋多22、学习成绩滑坡23、

2、道德意志薄弱24、心理问题突出2二、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律保护的意义二、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律保护的意义331、保护留守儿童权利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32、2、保护留守儿童权利是维护公平正义战略举措3443.保护留守儿童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44三、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保护的法律依据三、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保护的法律依据551.民法通则规定的未成年人监护人责任2.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为青少年接受教育提供了基本保障553、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5四、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律保护的主要障碍四、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律保护的主要障碍61、留守儿童缺少准确定义62、法律法规不完善63

3、、留守儿童工作缺少专门部门负责64、经费不足是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65、留守儿童居住地分散66、幼儿园、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和困难77、父母劳务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缺少有效配合7参考文献7-1-内容摘要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外地务工后,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村家庭的和谐以及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存在面临的诸多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针对性的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

4、角,分析留守儿童权益的损害,提出法律保护的建议,从而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农村留守儿童权益受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照顾权收到损害,他们生活的质量下降,劳动负担加重;其次,生命健康权受到威胁,农村医疗缺乏保障,他们患病时无人照料,已受到人身伤害;再次,受教育权难以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稳定,学习成绩下降,辍学率增加;还有,发展权受到威胁,他们的心理、性格容易产生障碍,引起道德失范;最后,参与权受到忽视,他们人微言轻,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意见常被忽视。论文关键词论文关键词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法律权益法律权益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

5、市转移,农民工进城后无法解决孩子进城后的学习、生活和医疗保障等问题,迫于现实的压力,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由此产生。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和特点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和特点(一)留守儿童的概念(一)留守儿童的概念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与父母过着分开居住、生活的儿童。留守儿童的现象一般只在中国被提及,也是中国近年出现的一个严重社会现象。其出现是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而导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需外出到城市打工以维持生计,但由于无法担负过高的城市生活成本而不能接孩子进城或留在身边。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的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的分开

6、而缺少必要的思想指导-2-和观念的塑造,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二)留守儿童的特点(二)留守儿童的特点1、安全隐患趋多、安全隐患趋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安排方面一般都有临时监护人,监护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人一般会将他们的生活尽力照顾好。我们看到,不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家庭经济条件比没有外出打工的家庭要好,其衣着要好一些,身上的零用钱也会相对多一些。但也有极少数因为父母外出打工,长达几年时间不回家,子女在家与爷爷奶奶生活发生困难的情况。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易产生安全隐患。2 学习成

7、绩滑坡学习成绩滑坡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红色,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们赚钱还要多,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3 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意志薄弱学习成绩仅仅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绝大多数农民工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

8、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儿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一些留守儿童小小年纪就沾染上吸烟、喝酒、赌博、偷摸等恶习。4 .心理问题突出心理问题突出在人们的想象中,

9、农村孩子更加亲近大自然,心理问题不会太严重。然而,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要比城市儿童严重得多。据不少同事反映,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性-3-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缺失母爱会使孩子心理缺乏稳定感,将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异或障碍;父亲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缺失父爱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更易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适应不良。二、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律保护的意义二、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律保护的意义通过以上章节的论述我们已经对留守儿童的基本特征有所了

10、解根据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及特征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留守儿童目前权利保护堪忧这一结论体现在第一留守儿童影响立法的力量极为微弱使其本应享有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确认在权利分配上具有非主宰性第二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的权利留守儿童权利更容易受到忽视和侵犯第三虽然我国法律赋予了留守儿童多种权利但由于其自身条件的限制与社会制度的安排这些权利实现的程度比较低第四由于留守儿童权利救济的制度设计非常有限而且留守儿童自身不具备维护其权利的能力所以导致他们在权利救济方面的脆弱性。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实质就是权利弱势群体国家与社会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倾斜性的权利保护将改善其权利弱势的状况将更有效地促进其生存与发展从而带动社会的

11、发展推动国家法治化进程。具体而言我国对留守儿童进行权利保护具有以下深远的意义1.保护留守儿童权利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保护留守儿童权利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然要求人权保障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指标。2004年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实现了人权入宪使人权由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使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了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人权入宪是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次飞跃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了宪政建设。对于宪政发展历史上的宪政开拓者而言尊重人权是人民同意政府统治的条件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用杰斐逊的话来讲政府是为了保护权利而建立的无论是代议制理论还是权力制衡设置都是为了保护个人的权利免受侵犯和得

12、以实现。拥有人权公民就拥有了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政府对人权的保障不仅要求政府保障人权不受侵犯而且还要求政府积极地创设条件为人权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问和可利用的资源。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改善留守儿童的人权状况增进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使政府的社会保障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政府的职能、职权和职责决定了政府责任机制的根本目的即保障人权。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为个人提供安定的社会秩序与最低限度保障维持个体生存并促进个体自由发展。对留守儿童进行保护正是这一根本目的的重要体现之一。现今我国存在着留守儿童不但无法享有平等的权利甚至在许多权利上都是缺失的这样一种现实状况这显然与法治精神相背离与人权的内在精神相-4-背

13、离留守儿童作为社会的一员理应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平等地享有权利其基本人权应该得到国家的保障。同时从政府权力的授予到政府责任机制的建立再到政府责任的最终实现都遵循了这样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将人作为责任机制关怀与呵护的唯一对象。这也恰是人道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宪政理念的基本体现。2 .保护留守儿童权利是维护公平正义战略举措保护留守儿童权利是维护公平正义战略举措留守儿童问题与公平、正义密切相关。关于社会公平与正义问题著名法学家约翰.罗尔斯认为当社会和经济制度的安排有利于社会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时这种制度的不平等安排才是正义的才是一种实质上的公平同样思格斯也认为应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

14、的情况使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而不能以牺牲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要让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效率优先、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为先导使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一政策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却忽视了如何公平地分配蛋糕问题。城乡二元分割、国有资产巨额流失、垄断、特权造成社会财富畸形集中、贫富差距日益拉大。而造成这一切的最主要原因恰恰是社会利益分配机制的明显失衡。目前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规模日渐加大且生存状态每况愈下不少儿童生存难以维系更不用说最大利益的保全这显然与公平正义的追求背道而驰。迈向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我国长

15、期不懈的追求为达到这一理想目标留守儿童及其保护问题无以回避。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在一个公正的社会里平等的公民自主是确定无疑的由正义所保障的权利决不受制于政治的交易和社会利益的权衡。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在维护留守儿童权利方面比资本主义国家做得更好、更出色。应该说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僵化模式而更多地是一种文化、一种制度文化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来体现社会公平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在这里制度成为手段是可变的可调节的公平才是目的是永恒的追求、是社会主义的精髓。因此在公平正义早己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和基本价值准则的今天保护留守儿童已成为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大战略举措。3 .保护留守儿童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保护留守儿童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正式提出和谐社会理论以来建设和谐社会便明确地成为我国新时期社会建设发展的个重要目标。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的一个社会理想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