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旱育栽培技术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877200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交水稻旱育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杂交水稻旱育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杂交水稻旱育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杂交水稻旱育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水稻旱育栽培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杂交水稻旱育栽培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是80年代初日本水稻专家传入我国的,它是利用在旱育秧基础上培育的壮秧,在本田进行稀植栽培的一项新技术。80年代以来,经过试验示范,首先在我国“三北”地区推广,并逐渐发展到暖地稻区,在杂交水稻上加以应用。它是一项耐寒、抗病、增产、省水、省工、省种的栽培技术。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旱育培育壮秧,通过大田稀植少苗,改善个体的营养条件和群体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稻分蘖特性,促分蘖早生快发,利用杂交水稻的大穗优势,壮个体、促群体、攻大穗实现高产。根据各地试验结果,用旱育稀植技术,一般比常规栽培法增产10左右。有些地区还利用该项技术培育的秧苗耐寒、抗病的优点,早播早插,

2、缓解双季稻区的季节矛盾;在双季不足,一季有余地区,配合抛秧、蓄留再生稻等措施,使之成为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增产、增收的一种重要手段。1. 杂交稻旱育稀植的特点 (1) 秧苗素质好。根据江苏扬州、四川泸县和湖南的研究结果,具体表现在: 1) 根系活力强水稻旱育秧是指在育秧时秧田不淹水、而采取湿润灌溉方式的育秧方法。该方法接近在旱地土壤环境中培育秧苗,稻田通气性好、含氧量多,促进秧苗根系发达、根毛增多、活力增强。据测定,旱秧根系生长量、发根能力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比水育秧高,且旱育栽培根系在田间横向分布均匀,白根多,85左右的根系集中在012厘米耕层。2) 秧苗植株矮壮 由于旱育水分相对较少, 地上部

3、生长变慢, 植株矮壮。旱秧比湿润秧苗矮3.6%, 叶挺变短, 叶片变窄, 但叶片表面粗糙,绒毛多, 叶肉变厚, 单株绿叶数增多, 百株地上部干物重增加67.90%, 分蘖株率增加12.6%,是一种茎基扁蒲的多蘖壮秧。3) 抗逆性强 旱育秧苗单株叶面积小, 减少了蒸腾面积。据测定,旱壮秧的含水量较低,一般为植株干重的70%75%, 比常规湿润秧低10%左右, 其自由水量减少、束缚水量增加、组织结构严密、体内高能营养物质如淀粉、可溶性糖及脯氨酸的相对含量远远高于常规湿润秧, 因此其抗逆性强, 有利于水稻早播早插, 缓解双季稻区“双抢”的季节矛盾,为早稻迟熟高产品种的推广和晚稻早插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4、,增大了温光资源的利用程度。(2) 大田分蘖早、成穗率高,结实性好由于旱育秧根系发达,发根力强,又是带土移栽,植伤少,移栽后几乎没有返青期,分蘖发生早、分蘖节位低。据研究,旱育苗不仅根系发达、深扎,同时还在根系周围带有大量旱生根系,增强了吸水吸肥能力,增大了吸收面积。到了结实期,根系也能保持较高活力,维持植株活棵至成熟,有利于增穗、增粒、增重。旱育稀植水稻群体分蘖发展平稳, 个体分蘖旺盛,个体壮, 群体稳, 成穗率高。同时在稀植的栽培条件下,单株的营养条件(根际营养和光合积累)得到改善,无论是主穗还是分蘖均较健壮,为形成大穗、大粒,提高结实率打下了基础。(3) 光合作用强, 物质积累多, 从个

5、体来看, 旱育秧碳素和氮素的同化能力均比常规湿润秧高, 叶片细胞质浓度和叶绿素含量也比常规湿润秧高, 光合作用强度也高。从群体结构来看,旱育稀植秧苗移栽后,由于基本苗少,群体起点低,分蘖前期叶面积始终比密植群体小,但单位叶面积干重高,叶片厚度大,且上部叶片直立,冠层挺拔,改善了群休各叶层的光照情况,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到了分蘖高峰期,稀植栽培群休分蘖消长平缓,叶面指数增长也平稳,而常规栽培法叶面积指数锰增,孕穗期叶面积指数过大,下部黄叶增多,呼吸消耗增大,不利于光合产物积累。另外,旱育稀植水稻叶层配置合理,高效叶面积(顶三叶)比例高,孕穗期测定顶3叶面积占总叶面积的62.2%, 而水育秧对比田

6、只占42.3%。稀植通风透光好, 改善中下层光照条件, 使得上、中、下层叶片光合作用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光合产物积累多。2. 杂交稻旱育壮秧基本技术杂交稻旱育秧壮秧的标准是: 中小苗,秧龄30天左右, 叶龄35,叶片直立,茎基部扁平,30%50%植株带分蘖, 百苗干物重3克以上; 大苗, 秧龄3545天,叶龄7.07.5, 苗高25厘米左右, 分蘖率95%以上, 单株带蘖3.5个左右, 白根多, 茎基粗壮。具体培育方法介绍如下:(1) 苗床的选择 育秧场地的优劣关系到能否培育壮秧。旱育秧是在接近旱地条件下育秧,对苗床土壤要求高。苗期不进行淹水灌溉,当土壤缺水时,先要通过泼洒、过水等方法补水。因此

7、,宜选择有水源、地势较好,排水方便的田块,勿选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为了培育根系发达的秧苗,要求土壤透气性好,田块选择上应考虑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疏松通气田块。根据研究,菜园地的成秧率较高、育出的旱秧苗叶、蘖、根生长基本同步,秧苗健壮,素质好。高爽旱地培育的旱秧,素质接近菜园地,常规水稻田培育的旱秧素质较差。因此,要培育秧苗素质较高的旱秧,苗床的性能和理化指标必须达到肥、松、细、软、厚的条件或接近菜园地标准,育秧场地选择宜首选菜园地、庭院园土或高爽肥沃的旱田。(2) 床土培肥 床土培肥依田地类型而定。根据江苏扬州等地经验,菜园地培肥做法是:秋冬空茬后施稻麦秸秆为主的腐熟或半腐有机肥22

8、.5吨/公顷, 分两次施, 施后耕深翻耖, 开春后再施腐熟人畜粪15吨/公顷,播种前施尿素525千克/公顷, 过磷酸钙750千克/公顷, 氯化钾每公顷225千克。普通旱地苗床培肥做法是:秋熟让茬后,一次每公顷施22.5吨碎稻草等, 分次耕翻, 灌一次水以加速腐烂, 入冬前施腐熟有机肥每公顷15吨,冬翻冻土, 开春后再施腐熟人畜粪每公顷30吨, 拌和,春耖晒土。播种前15天, 施尿素每公顷600千克, 过磷酸钙每公顷1050千克, 氯化钾每公顷300千克。(3) 床土消毒和调酸 水稻旱育秧苗在偏酸性(PH值为55.5)土壤中, 生长旺盛, 抗逆性增强。若床土PH值不在此范围应进行调酸。调酸前用P

9、H试纸测量土壤酸性, PH值在6.0以下床土可不调酸, 当床土PH值在6.0以上, 可用PH值为12的稀硫酸, 在床面上均匀喷洒, 每平方米喷5千克左右, 渗干后将床土渗拌均匀, 也可施硫酸铵或硝酸铵每平方米4060克,或用糠醛渣, 硫磺粉调酸。不论哪种调酸方法,一定要在拌(喷)药后将床土拌匀,以免播种后烧苗。 床土消毒主要采用喷洒敌克松或立枯灵药液的办法,目的是杀死土壤中的立枯病菌,增强秧苗抗性,促进秧苗生长,一般在播种前每平方米床土用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5克兑水3千克, 稀释1200倍左右, 均匀喷洒在床面上消毒。(4) 苗床制作 首先根据移栽秧龄确定苗床与大田的比例, 一般秧龄4045天

10、,苗床大田比为115, 即每666.7平方米(1亩)大田准备45平方米苗床, 秧龄30天左右,苗床大田比125, 每666.7平方米大田准备25平方米苗床; 秧龄20天左右, 苗床大田比13540, 即每666.7平方米准备20平方米左右苗床。其次根据田块确定苗床规格,一般苗床宽1.5米左右, 长810米, 畦沟宽30厘米左右, 深20厘米, 外围沟宽30厘米, 深50厘米。在畦沟作好后,畦面要精翻细耖,达到畦平土碎。杂草严重的苗床,每666.7平方米可用150克丁草胺先行封杀, 降低杂草基数。播种前7天左右,苗床应施足底肥, 每平方米施入尿素3050克, 过磷酸钙150克, 氯化钾40克,

11、浅旋或耖耙3次以上, 使肥料充分地拌和在15厘米土层中。 水稻旱育秧苗床可一床多用,如和油菜苗床等合用,做到相对固定,逐年增肥。如江苏洪泽春季水稻旱育秧套种玉米,秋季用于油菜育苗,冬季种植蔬菜,此过程达到了培肥和熟化土壤的目的,又形成了固定的高标准育苗基地。(5) 播种浸好种、催好芽后即可进行播种。播期宜早,早稻和早熟中稻一般可比常规育秧法提早10天左右, 有利于中迟熟组合早熟、高产。播种量应根据秧龄确定,秧龄30天, 每平方米播种量40克左右; 秧龄40天, 每平方米播种量30克。播种前12天浇足底墒水, 使土表05厘米厚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播种力争均匀,使床面、床边落籽疏密一致。播种后用

12、包着尼龙薄膜的木板将种子压入土中,再用事先准备好的过筛细土(每平方米苗床准备5千克)盖种,要求覆盖均,籽不见天。盖种后再喷一次水,使表土充分湿透,并对露籽的地方重新盖土,最后搭低拱架覆盖薄膜,周围用土块、砖头压实,防止透风和被风吹起,也可采用平铺地膜方法。在齐苗前,遇有温度过高时,必须遮阴降温,在膜上辅一层薄稻草,使膜内温度稳定在35以下。若播种期温度较高,可不铺薄膜,只盖稻、麦草,注意保湿。较寒冷地区,可先平铺一层薄膜,再起拱盖第二层膜保温。(6) 苗床管理 旱育秧苗是“以水控苗、以肥促根、以根促蘖”。搞好苗床管理是提高秧苗素质的关键,苗床管理的重点应抓好膜内温湿度和床土水分含量调控。1)

13、播种至出苗 注意地膜封闭, 保温保湿, 此期一般不浇水, 要注意检查床土, 防止过湿影响床温。若发现苗床局部土壤发白,应及时补水。若遇高温天气,膜内温度达35时,可适当揭膜通风降温。2) 出苗至一叶一心期, 注意控温控湿, 防止秧苗徒长。此期应控制膜温2025为宜,根据天气情况揭膜通风降温。对于雨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控水较难的地区,除加深开沟外,可在1叶1心期, 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克兑水100克喷施,以控长促蘖。3)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 做好通风炼苗工作, 以增强秧苗抗寒能力, 在日均温稳定在15时, 即可揭膜炼苗, 应注意通风时间由短而长,循序渐进, 逐日增加练苗时间。此期一

14、般应保持苗床土壤以干燥为主,只要叶片不卷,即可不浇水。4) 二叶一心后, 此期秧苗抵抗力弱, 苗体相对生长旺盛, 应注意防寒, 补充土壤水分, 秧床缺水时, 床土干燥, 中午叶片打卷, 早晚叶片尖无水珠或水珠小,应及时补水, 如遇连续晴好天气, 每12天需浇一次水,这样有利于秧苗由自养向异养顺利过渡, 既可防止青枯死苗, 也可防止僵苗。当外界气温高时,要全面通风炼苗,最好是日揭夜盖,至4叶期可日夜揭膜。坚持旱管,有利于秧苗素质提高,在二叶一心期,应施一次肥,每平方米苗床用尿素25克, 过磷酸钙40克,氯化钾10克, 兑成1%溶液浇施,或仅用硫酸铵20克, 施后再喷清水洗苗, 以防肥液烧苗。移栽前35天,根据苗情施一次送嫁肥。 双季晚稻育秧时,温度较高,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育秧工作。播种后用麦秆等覆盖物覆盖秧厢,下雨前,可用薄膜起拱遮雨,但不能封闭,以防温度过高,无雨时揭膜。出苗前每天喷清水,现针立苗后,立即揭走覆盖物,并每隔57天泼施清粪水。抗旱促蘖。在一叶一心和三叶一心时喷施多效唑控苗促蘖,在移栽前苗床浇透水以利拔秧,减少植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