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873053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1995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1995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1995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1995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1995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1995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1995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1995高考看中学语文教学 高考问题是一个热门话题。前不久,本刊邀请武汉市局部重点中学的教师和学生,围绕高考问题进行座谈。尽管有些学生发言不免稚嫩,但很能令人思索,它能启迪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语文高考究竟应该怎样对语文教学做到正确导向,语文教改如何深入?现选录局部发言,以食读者。一、高考应以考查语文能力为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刘哲夫武汉市二中特级教师:自1984年高考试题进行改革以来,试卷中主客观试题的比例问题一直是命题工作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一些人为了评分公平,主张多用客观性试题,另一些人担忧削弱学生的表述能力而赞成增加主观性试题的份量,今年的语文高考试卷显然持后一种观点。该卷将科技文阅

2、读题移往卷,从而使卷全部成为主观性试题。第一次明确地将客观性试题卷与主观性试题卷的分数比定为60:90(2:3),即后者的分数为前者的1.5倍。这无疑将给中学语文教学以新的导向。王建明武汉市二中语文组长:高考试题对于向高校选送人才以及中学教学均具有导向功能。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对今后中学语文教学及备考提供了什么信息,值得分析研究。总的说来,1995年语文试题明显加强了实用语文能力的考直,主观题占分比例增加,注重语文根底知识的考查,能针对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尽量防止静止孤立地测试知识,着眼于在运用中考查学生掌握根底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这一特点显示了命题的稳定性、连续性、标准性,使考生不至

3、于因试卷变化莫测而无所适从,有利于减少社会上愈演愈烈的出偏、难、怪题及大搞题海战术的灾害,有利于减轻师生过重的负担和压力,抓好根底,搞好教学改革。篇章语段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技能,它是一种独立的能力。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的一般的、外表的文意理解上,更应着眼于语言的整体性、连贯性,理解并掌握语流、语脉和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突破静态阅读、理解篇章语段的表层含义。今年阅读试题体现了上述高考阅读试题的思路。为了适应高考的要求,我们应当翻开教学的视野,不但要指导学生学好、用好课本,还应该引导学生适当读一些课外名篇佳作。知识丰盛了,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从今年作文命题形式看,今年作文试题一小

4、一大,描写断片加议论文。这实际又回到90年代初期“小作文考查记叙描写能力,“大作文考查议论文说理能力的格局。今后的教学以及复习备考工作要注意强化运用能力训练。语文知识的复习不能只停留在记忆和理解概念的档次上,应把知识作为开展能力的根底,在运用上多下功夫,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读和写中的实际问题。孙路静武汉市6中学生:一份好的高考试卷,重在选优,选优的重点不在于背熟那些根底知识。过分注重字词注音释义的考查,可能将学生引向“高分低能的狭窄胡同,应压缩根底题题量,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应去掉那些死知识的选择题与填空题。将必要的根底知识放在阅读题中。阅读题的测试面还可以拓宽些,由目前的两三篇增到四五篇

5、,选取短小精悍含量大难度适中的片段,这些片段应多从中外名着中去选。这样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也给这方面有才华有造诣的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天地。这样做,在阅读题这一块就可体现以培养语文能力和素质为主的正确导向。魏蔚武汉市11中学生:纵观多少年来的高考,就会发现每年的语文成绩总没有其它科目好。这决不是一个偶然现象。从这件事引出了个议题中学语文应该怎样进行教学?现在,一些教师似乎只重视教材,在教材高低很大的功夫,通常花2-3个课时来详细地讲解每一篇课文。学生们应掌握的相应的课外知识却得不到补充。每次复习时,一些学生总是把大量时间用来背课本上的死知识,甚至连课下注释也要背得一字不漏。如果这样,则是

6、不是连孔乙己写的四样“回字也要记住呢?按这种教学办法,学生所能得到的仅仅是课本上的一点知识,而这点知识对于即将成熟起来并走向社会的高中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不必只拘泥于教材,还应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可以以教材为根底,用较少的课时来讲解教材,然后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组织学生接触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臂如,可以适当地让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长期这样,就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培养学生的文学涵养和素质是大有益处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才能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识。郭泓武汉市2中学生:今年语文试卷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迁移能力,还有一

7、些阅读题是考查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都存在一定难度。我们对付这类考题不足心理上和实践上的承受能力,而对于波及课文中的死知识和概念方面的考题却应对自如。这就表明我们今后的训练重点应放在培养和强化能力上,训练分析能力,不断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水平。张帆武汉市6中学生:平时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授课还是复习,都紧扣课本不放,老师和同学都力求搞透教材,掌握根底知识。但纵观今年的高考试卷,这样的学习办法,效果似乎“英雄无用武之地。乍一看高考试题,倒有几分像语文知识竞赛。如果平时没有多读多看课外读物,没有多了解各种文学知识,怎能知道“一门三父子是谁??鲁滨逊飘流记的作者又是谁?考生面对这样的试题,难免抱着侥

8、幸心理猜猜答案。运气好的答对了,猜不中的也只有怪自己运气不佳。加上身处高考这样的紧张氛围中,其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考试,考生不能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这样的结果,又怎能凭真本领选拔人材呢?若老师同学们为了应付这样的考试,钻偏题,找难题,这将把语文学习引入怎样的歧途呢?二、不是研究语言,而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易名武汉市11中学生:各种语言,都有两种不同的学习目的:一是应用,二是为研究。前者才是中学学习语文的目的,后者属于大学专业研究者的目的。而历年高考试卷中,根底知识局部的考试又成了学生复习的重点对象,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无异于舍本而求末,得不偿失。我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干脆砍下这一块根底题

9、。秦芳武汉市2中学生:今年高考语文试卷总体上注重考查学生语文能力,方向是正确的。综观全卷,我觉得文言文阅读较为棘手。原因在于学生平时的训练与高考还存在距离:学校较重视识记和对课文的理解,而对运用能力强调不够。这样,我们即使把文言文的词类用法,句型特点背得滚瓜烂熟,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是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的。从文言文学习中,吸取于今天有用的语言,这是我们学习古文的目的。而今年的文言文试题没有体现这个导向,倒是向研究语言的方向引导。三、咬文嚼字的考法可以休矣杜雯武汉市11中学生:今年高考的语文试卷,总的来说比拟注重于能力考查。但试卷中古文局部“抠字眼的题目比拟多。学习古文对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陶冶情操有很大帮忙,但逐字逐句地去抠,搞得过于专业化,实在没有必要。我们读一篇文章,主要在于把握其精神,了解其内涵,对于精妙的字句当然也值得反复咀嚼品味,但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比拟长的过程。而在考试时过于“抠字眼,就会引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对文章的把握处于一种主次颠倒的地步,弊大于利。试题中这类“抠字眼题占分不少,能否“砍掉一些呢?殷明武汉市6中学生:今年文言文的考题我以为出得较偏。在广泛运用现代汉语的今天,我们学习文言文应重在语言精髓或思想精髓,而不是钻牛角尖。如果过份强调字词的音义,会不会产生误导:舍本求末,或专搞文字考证、文字游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