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培优补差专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3873052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培优补差专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培优补差专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培优补差专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培优补差专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培优补差专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培优补差专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培优补差专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内容填空培优补差专项班级:_ 姓名:_一、 按照课文内容与“日积月累”填空。1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_。那是清澄的形象化,_。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韵”用词准确,“我”的理解是_。2默读小岛,印象最深的一处是_。读圆明园的毁灭我的感受是_。3四季之美: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_,_。仿照上句接下去写一句话:夏天最美是_,_。4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_,_。前途似海,来日方长。5论语:敏而好学,_。默而知之,学而不厌,_。曾国藩: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_,_,皆无识者也

2、。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夏日农事繁忙的诗句是“_,_”。2村晚体现牧童悠闲生活的诗句是“_,_”。3稚子弄冰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全诗突出一个_字,诗中描写孩子_的场景,充满乐趣。4祖父的园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_,对童年生活的_。5月是故乡明借写故乡的_,来表达对故乡的_。6梅花魂通过讲述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批评“我”_,“我”回国前,临别给我_,突出了外祖父对_的一片赤诚。三、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的首句“_”点明了中国少年的责任。2.将相和主要写了三件事:_、_、_。3.一花一鸟总关情。“我”与小珍珠鸟之间的

3、情,那是源于_。4.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故事中_和_代表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人,_代表专横残暴的人。5.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舍己救人的猎人_,顾大局、识大体的_,我还学过一些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名句:_(请写出其中一句)。四、 根据课文填空。1.“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一点儿泛着_的天空,染上_的红晕,飘着_的彩云。”这句话描写的是春天黎明的色彩之美。(四季之美)2.“盖世人读书,第一_,第二_,第三_。”这句话对你的启发是_;“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则重在讲读书应_。(古人谈读书)3.“美哉,我少年中国,_!壮哉,我中国少年,_!”(少年中国说)五、 积累应用。(1)

4、太阳是一篇说明文,运用了_、_等说明方法,说明太阳_、_、_的特点。(2)长相思中描写在外将士对故乡深重思念的句子是_,_, _ 。己亥杂诗中最能表现作者热切希望解放人才、变革社会的诗句是_, _。(3)“_,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的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的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中的牛郎织女,另外三个中国民间故事分别是_、_和_。我还能写一句与_(节日)习俗有关的诗句 _,_。六、 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 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_。 2._,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_。 4.我本来看好我们国家的男子篮球队的,可自从开赛以来,球队一直是 _(填写歇后语),令我失望透了。 5

5、.写一副对联:_七、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1在中国古代,各个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称呼。如:姐姐今年_ 岁,正值及笄;李伯伯今年40周岁,正是_之年;邻居王大爷正好70周岁,已经到_之年了。 2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3古诗词的内涵博大精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表现朋友深厚友谊的诗句是“_,_。”军城早秋中表现奋勇杀敌的诗句是“_,_。”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4孟子说“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与左传中的“_,_”意思相近。5夫不可陷之盾与_,不可_。6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_的诸葛亮,_的小嘎子,_的方志敏,萧红笔下_的祖父和陈慧瑛笔下_的外

6、祖父。八、 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填空。1诗言志。虞世南在蝉中借“_,非是藉秋风”一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向南宋统治者发出了“_,”的愤慨质问;张继借“_,江枫渔火对愁眠”表达远离故土的孤独之感;而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描绘出_的景象,抒发对山林美景的喜爱之情。2阅读点亮人生。冰心奶奶在某年的儿童节这样寄语儿童:“读书好_,_”;朱熹通过“问渠那得清如许? _”告诉我们,只有开卷阅读,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王明同学在学习上总是不懂装懂,我特别想用本学期古人谈读书一课中的“_”来劝说他。3一花一鸟总关情,四时万物皆成趣。瞧,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

7、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_,减之一分”言语中透着作者_之情;再看秋天的黄昏,_的大雁,_更是叫人感动。这是通过_描写来展示秋天黄昏独特的韵味。九、 根据要求写句子。1.苏轼有诗云:“_,_。”他认为书要反复诵读,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意思。2.山居秋暝中的“_,_”被认为是“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3.枫桥夜泊中描写季节景色的诗句是“_,_”。4.疑难池塘里开满了各种姿态的荷花。(请把句子画面写具体)_十、 按课文内容填空。1.将相和一文讲了“_”、“_”、“_”三个故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的_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_的精神。2.唐朝虞世南曾写下一首借蝉来自比的诗歌,诗

8、的最后两句是:_。3.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_和惨遭侵略者肆意_的景象,抒发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_,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_,激发人们_,增强_的责任感。十一、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将相和讲了_、_、_三个故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_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_的精神。(2)搭石一文借助对乡亲们_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3)陶渊明的一首劝学诗“_。_”勉励青少年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4)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中写道“_”;毛主席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写道“_。_”。这些名句都在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十二、 根据课文内容

9、填空。1.将相和一文中“将”指_,“相”指_,“和”是_之意。课文以_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_、_、_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_到_的过程。2.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_跑得最快。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_。科学家认为_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3.有了_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_,还有力地打击了_,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_。十三、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一个“知”的意思是_,这句话的意思是_,这句名言说的是学习要有_的态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_的名言,写一些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_,_。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句话把_比作_。作者以诙谐的手法,生动而巧妙地表达了_。 3白鹭一文的作者是_,作者通过描写白鹭的_以及它的一系列活动画面;在_里的鱼,_站立于小树的绝顶,_的低飞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白鹭的美。4桂花雨一文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5珍珠鸟是_,作者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 珍珠鸟由_人到_人的变化过程。文中起到升华全文主题的句子:_。十四、 根据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