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87197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时2授课日期2007.12教学目标1、 口述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和判断人有无创造力的根据。2、 学会用生动的实例和明白易晓的道理阐述观点的方法。3、 口述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重点难点、口述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构思方法。、口述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教具学具教参资料、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2、疏通字词,查找作者情况介绍;板书设计提出问题:确立思维方式分析问题: 产生要素 两种人的区别解决问题: 方法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需要注音的字根深蒂固 d 孜孜不倦z z 汲取 j 锲而不舍 qi 约翰 hn 渊博 yun二、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注意加点

2、词的意思)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孜孜不倦:勤勉不息不知疲倦。汲取:吸取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三、需口述的文学常识1、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曾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等著作。2、作品简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篇议论文,全文紧紧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论题,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全文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的。四、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3、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以一个问题引出话题,说明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第二部分(第4-8段),由话题引出创造性的问题,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第三部分(第9-12段),论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应注意下面的两点: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本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五、需要分析的重点语句1、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课文这样开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2、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明星”的比喻准确而生动地描写了创造性人物的光辉

4、形象。六、关于本文的开头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要求从四个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图形来”。从材料中提出一个问题,这是议论文常用的开头方法。这样开头,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是因为题目中对“性质”两字没有明确的界定,可以从不同角度设置标准。这其实讲的是思维视角转换的问题。七、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八、关于本文的写作特色1、本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作者要论述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

5、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所以作者首先论述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有了这种思维方式,要付诸行动,这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所以接着论述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为了说明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者分析了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蕴含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本文在论述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2、课文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文章开头设置的问题本身就证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就自然地进入了对“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错误思维模式的剖析,引出了必须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观点;接着点出寻求其他答案

6、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展开对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论述;然后用两个问题引出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最后归纳全篇。全文顺流而下,过渡自然。恰当地运用衔接词,也是使文章过渡自然的原因。第一部分转入第二部分时用“然而”来衔接;第二部分转入第三部分时,又用“不过”来衔接。3、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本文的另一特点。本文论述的是一个创造学上的问题,全文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从创造学角度看,文章论述的是转换思维视角、不同概念的组合等问题。但全文并没有出现这些名词术语。文章开头由一具体材料引出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层层深入地剖析,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给不同层次的读者予以深刻的启示。第一

7、课时 一、导入课文:、教师在黑板上画,提问: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 、由多种答案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A、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根深蒂固孜孜不倦汲取锲而不舍约翰B、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持之以恒推敲 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细读课文,思考问题A、读完本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B、作者最终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道理?、学习课文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思考 A、文章是如何开头的?你觉得好吗?B、你想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吗?读了本文后你有怎样的收获?(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C、富有创造力的人是不是天生的呢?)分组讨论交流 )讨论:产生创造

8、性思维必须具备那些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举了那两个例子? )讨论: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吗,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 )朗读课文,讨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的依据是什么? )学习最后一段,点明中心论点,小结课文。、拓展练习 )出示图形“”“”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现实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用“?”讨论,找出不同答案。、小结课文第二课时、复习导入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朗读课文 )简单介绍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读读、找找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是什么? )找到文中精彩的部分读读体味。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小结课文,讨论“探究练习”、练笔以“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为内容写一篇字左右的短文。一、1、生思考并举手回答,进入学习的积极情境。二、1、指名学生带领读字词;2、学生思考问题,在文中划出有关句子,小组讨论。3、4、交流讨论1、 学生概括主要内容2、 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点、论据、论证,并加以评说。3、试背本文最后一段。4、记录作业。教后记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