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土方开挖专家论证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87007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土方开挖专家论证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深基坑土方开挖专家论证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深基坑土方开挖专家论证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深基坑土方开挖专家论证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深基坑土方开挖专家论证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基坑土方开挖专家论证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土方开挖专家论证方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江县宏远城工程地下室深基坑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编 制 人:审 核 人:编制单位:编制日期: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3第二章 工程概况.4第三章 施工计划.16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19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31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48第七章 附图.49附 图1、 基坑开挖阶段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2、 护壁桩设计施工图3、 基坑开挖放坡详图4、 6、7、8#栋基坑开挖施工进度计划表第一章、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宏远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湖南省机械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工程图纸。3、湖南有色工程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4、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5、

2、我公司现有机械设备状况和施工技术力量。6、我国现行的有关机具设备和材料的施工要求及标准;7、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规定;8、本公司关于质量保证及质量要素程序的有关文件。9、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3)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4)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 GB50330-20135)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6) 工程测量规范 GBJ50026-2007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18)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

3、GJ33-2001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2005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1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二、编制说明: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对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

4、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应经专家评审论证。本工程基坑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基坑开挖深度为56米,局部最深处达9米。因此,特编制本专家评审方案,并在通过有关专家评审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之后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再组织现场施工,以确保安全与可操作性。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建设单位:平江宏远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湖南有色工程勘察研究院设计单位:湖南省机械工业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监督单位:平江县市质量安全监督站施工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本工程宏远城项目位于平江县城关镇原茶厂旧址汨罗江

5、西岸范围,基坑面积约为36945,地下二层,开挖深度原始地面向下56米,局部最深处原始地面向下9米,总土方量约为m3。二、场地工程地质情况根椐湖南有色工程勘察研究院宏远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其施工涉及的土层有层本次勘察,根据野外钻探揭露,本工程场地主要地层由杂填土层(Q4pd)、第四系冲积层(Q4al)及白垩系泥质砂岩/砂砾岩(K)等组成,现按上至下的地层顺序将其野外特征描述如下:2.1杂填土(Q4pd):暗褐色、褐黄色,主要由粘性杂土及少量建筑垃圾组成,填充时间较长,已完成自重固结,呈松散状(局部底部含薄层淤泥质土,呈软塑状),分布欠均匀(其中37、40、42、53、68和78号钻孔此层未见分布

6、),层厚0.20-4.30m;2.2 第四系冲积粉质粘土(Q4al): 黄褐色,组成以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底部薄层含少量砂砾),呈可塑状,稍有光泽,摇振反应无,韧性强度中,分布欠均匀(其中23和73号钻孔此层未见分布),层厚0.50-3.80m;2.3强风化泥质砂岩(K):铁红色、褐红色,主要由泥质和砂质成分胶结而成,节理裂缝发育,节理面倾角30-40度,节理裂缝面侵染黑色铁锰质氧化物,遇水易软化、暴晒失水易干裂。上部薄层呈全风化状,往下风化程度减弱,呈强风化状。岩块用手易折断,较破碎,冲击钻进困难,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呈短圆柱状,RQD约10%-20%,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全场分布

7、,层厚0.70-12.30m;2.4强风化泥质砂砾岩(K):褐色、黄褐色,主要由角砾、中粗砂及土粒组成。呈强风化状,裂隙节理发育,破碎,合金钻头易钻进,取芯呈碎块状少量呈短柱状,RQD约10%-20%,属极软岩,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局部分布(仅02-06、10、19-21、23、25-26、29-43、47、49-52、55和59-62号钻孔范围此层可见),为夹在强风化砂岩中的透镜体,层厚0.30-3.00m;2.5中风化泥质砂砾岩(K):褐红色、灰褐色,主要由角砾、中粗砂及土粒组成,较完整,合金钻头钻进慢,岩芯多呈短柱状,RQD约30%-50%,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局部分布(仅0

8、2-06、10、19、21、23、25-26、28-29、31-42、47、45-52、55、58-62和65号钻孔范围此层可见),为夹在强风化砂岩中的透镜体,层厚0.30-7.00m;2.6中风化泥质砂岩(K):铁红色、褐红色,主要由泥质和砂质成分胶结而成,节理面倾角30-40度,暴晒失水易干裂,合金钻进慢,岩芯多呈长柱状少量呈短圆柱状,属软岩,较完整,RQD约70%-8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全场分布,为场地基岩,本层未钻穿该层,揭露厚度6.30-16.90m。2.7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7.1 室内岩土试验本次勘察采取土试样10件,并进行了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其试验成果分别见土工试验

9、成果表及表3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本次勘察采取20组岩石试样进行岩石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试验结果详见岩石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及表4 岩石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成果统计表表3 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岩土名称统计项目统计方法含水量W%天 然密 度g/cm3比重GS孔隙比e液性指数IL塑性指数IP%压缩系数al-2MPa-1压缩模量EsMPa内摩擦角()凝聚力(C)kPa第四系冲积粉质粘土(Qal)统计个数 n10101010101010101010最大值29.41.942.720.880.5415.90.516.318.938.1最小值25.61.862.700.760.2711.4

10、0.303.814.233.5平均值 fm27.41.912.710.810.3914.100.395.0316.4135.65标准差 f1.300.030.010.040.091.580.070.881.551.54变异系数 0.050.020.000.050.240.110.190.180.090.04修正系数 s1.050.991.001.051.230.891.180.830.910.96标准值m28.631.882.700.850.4812.600.464.1914.9434.19表4 岩石的单轴自然抗压强度指标统计表 统计项目统计指标天然抗压强度(MPa)强风化泥质砂岩(K)样本数

11、10范围值1.54-2.01算术平均值1.77标准差0.15变异系数0.08修正系数0.92标准值1.63中风化泥质砂岩(K) 样本数10范围值5.95-8.41算术平均值7.26标准差0.83变异系数0.11修正系数0.89标准值6.472.7.2 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在有关主要土层中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标贯试验共进行36次,其中: 杂填土(Q4pd)试验12次;粉质粘土层(Q4al) 试验12次;强风化泥质砂岩/砂砾岩层(K)试验12次;其锤击数统计如下表5:表5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统计表 统 计 项 目统 计 指 标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杂填土(Q4pd)样本数12范围值3-4.6算术平均值3

12、.7标准差0.76变异系数0.21修正系数0.89标准值3.29第四系冲积粉质粘土(Q4al)样本数12范围值8-11.04算术平均值9.27标准差1.11变异系数0.12修正系数0.94标准值8.67注:强风化泥质砂岩标准贯入击数均大于50击,未参与统计。2.8水文地质情况表6 水样分析资料汇总如下: 项 目孔 号pH值OH-侵蚀性CO2Ca2+Mg2+Cl-SO42-mg/ Lmg/Lmg/ Lmg/ Lmg/ Lmg/LZK016.650.002.0120.3816.6427.3685.30ZK316.520.001.0120.0914.6324.6089.002.8.1地下水赋有类型及含水层特征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拟建场区范围内未见地表水系。勘察期间大部份钻孔中遇见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杂填土层中及局部粉质粘土层上部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