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思维感知能力的关系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386999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与思维感知能力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言与思维感知能力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言与思维感知能力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言与思维感知能力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言与思维感知能力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言与思维感知能力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与思维感知能力的关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语言与思维感知能力的关系语感“是对言语内涵的一种直觉能力。”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 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 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 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作语文老师, 我们该如何培养生的这种语言感知能力呢?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 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的和首要的 途径是学校的语文课的教学。良好的语感素质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 加以保证,才能得以有效培养。听、说、读、写训练是语

2、文科特有的 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必须集中力量搞好听、说、读、写的训练才能真 正落实“双基”教学的任务,才能真正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从而 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阅读教学历来被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篇篇课文的教学 占去了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但是其教学效果却一直不能令人满 意,学生的阅读语感技能提高十分缓慢。其原因就在于对作为言语对 象的课文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步入了误区。教师往往仅在语表意义上 兜圈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分析来分析去,久而久之, 在学生心目中课文只是些抽象、干巴的内容梗概的筋和毫无生气的语 言符号。课文的阅读教学,根本着眼点应使学生增强对阅读内容和形 式的感受性。

3、“表达什么”和“怎样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问 题,而“怎样表达”则是语文科教学的侧重点,更为重要。对语文来说,明白“表达什么”固然必要,但却是为了达到理解 “怎样表达”这一主要目的。对语文教学来说,准确地把握言语作品 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对这一内容的表达形 式的感受。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 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在学习鲁 迅的杂文时,这一感受尤为突出。学习鲁迅的杂文,单凭分析思想内容, 讲解写作风格和一般地读读、写写、听听、练练是达不到最佳效果的, 而要抓住最能体现其特色的语调一一他的恨,他的爱,他的讥讽,他的

4、 赞美,他的内心世界,他的丰富感情,听他的语调便全能感受到。他的 语调又是通过多种表达方式来体现的。比如,善于借标点符号的巧用 来表达特定的语调,从而传达他的含蓄而强烈的感情,便是突出一例。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 往的。如果改为“亲见,听说她一一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在“表达什么”这一点上完全一致,只是后一种写作比原句少了三个 逗号而已,但是鲁迅先生体现在他独特表达形式中的强烈悲愤之情却 全然不见了,而这一点又恰恰是最需要让学生感受到的。因此,我们在 语文教学中一定要真正重视听和说的训练,并采取切实的步骤和方法, 使之落到实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5、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感技能,是 十分重要。二、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语感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涵咏”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言情景 中切身感悟到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意识中带 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心灵中的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 量,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近年来语文界积极倡导的“语文活动 课”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培养语感能力的具有普 遍意义的措施,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了强烈的作者、 读者角色意识,自动探究、倾心实践

6、,于不知不觉中实现自己认知图式 的构建。三、从个性方面培养语感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往往又孕育着创造性,没有个 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人们常说:一百个读者的头脑中就有一百个 不同的林妹妹形象,一千个学生的头脑中也有一千个不同的阿Q和孔 乙己形象。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挛生姐妹。语言作为 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 语感能力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经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致理解词 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 东西。”因此,教学中就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

7、方式、思想观点与 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 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于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比如分析祝福中祥林嫂人物形象,未必非得把学生驱入用阶级分 析的观点去认识其“反抗”意义的思维峡谷不可,如果有同学从人性方面去考察,得出那是本能的“挣扎”也不能否定;读荷塘月色, 有学生只为朦胧、宁静、优美的意境所陶醉,并未领略什么字里行间 流露出的“不满现实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淡淡的哀愁”也没什么不妥; 陆游的咏梅是题咏人生的高格调之作,就没有必要用同一套子勉 强学生同毛泽东咏梅诗分出高下。总之,语感研究给处于高原状态的语文教学开辟了一块崭新的 天地,尽管其仍有诸多有待深入的方面。相信随着对传统的语感培养 的研究的深入,随着现代科学理论对语感研究的进一步融入,随着语 感培养实践的丰富,语感研究必将给语文教学研究、语文教学实践增 添蓬勃的希望和活力。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