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文件-试验室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869844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序文件-试验室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程序文件-试验室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程序文件-试验室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程序文件-试验室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程序文件-试验室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程序文件-试验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序文件-试验室(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目的对试验室承担的试验检测项目应委托方保密要求进行控制。1.2适用范围适用于试验室管理人员及有关试验检测项目的所有人员。1.3职责试验室主任负有管理职责,参加试验人员负有对试验检测结果保密的职责。1.4工作程序1.4.1由试验室主任负责按委托方要求,在签订合同(委托单)时,约定双方保密事 项。1.4.2由试验室主任按委托方要求下达到相关的试验人员,试验人员按合同(委托单) 中的保密条款进行试验检测工作。1.4.3在试验检测过程中,试验检测人员对委托方承担保密义务。1.4.4试验检测工作完成后,由试验人员编写的试验检测报告经审核批准后,由试验 室提交委托方。1.4.5 试验检测工作的原始记

2、录、试验检测报告、合同(或协议书、委托书)等相关 资料按档案管理工作程序进行归档。1.4.6归档资料按档案管理工作程序管理。1.5相关文件1.5.1试验检测报告编制控制程序1.5.2档案管理工作程序2质量文件控制程序2.1目的为有效控制试验室的质量体系有关文件及资料,确保程序化文件管理的良好运转,特 制定本程序。2.2适用范围适用于试验室所有质量文件和资料的控制管理。2.3职责2.3.1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写,维持质量手册的现行有效性。2.3.2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写试验室业务范围内的有关技术文件(程序文件、作业 指导书、质量记录表格等)。2.3.3质量负责人组织质量文件的

3、征求意见、编写,技术负责人审核。2.3.4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由试验室主任负责质量体系文件的批 准后实施。2.3.5试验室质量负责人负责质量文件现行有效期内的日常控制工作。2.4 工作程序2.4.1文件及资料分类(1)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2) 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2.4.2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1) 质量负责人主持质量文件中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的编写与修改工作,技 术负责人负责审核,经试验室主任批准后实施。(2) 每年质量管理评审后,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实施质量文件的修改工作。(3) 试验室主任负责组织编制并校核相关的作业指导书、自检办法和试验记录、报告格式等,试验室负

4、责组织编制并校核质量记录表格(编号为、ZHS-04-XX)。243文件的发放和管理(1) 试验室质量负责人负责各类质量文件的发放及日常管理。(2) 质量手册分受控和非受控两种文本。受控文本编号,非受控文本不编号, 两种版本在首页有明显标识。(3) 质量体系受控文件经编号后由试验室质量负责人保存并登记发放。受控文本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试验室领导每人1册,试验室1册,试验室指定专人保管。质量文件为 活页装订,按页控制。内容有更改时,更改页或版本在发放的同时收回原页或版本。中心 试验室负责修订页次的更换和旧页次的回收、注销。(4) 质量文件一经批准生效,试验室人员应遵守执行。新调入试验室的工作人员,上

5、 岗培训的内容应包含质量文件。(5) 质量文件是试验室工作规范,一般不外借。试验室在业务活动中向有关单位和个 人提供文件时,须提出书面申请,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试验室办理登记后方可借阅。领 用人在调离岗位时须及时交回有关文件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6) 质量文件持有者必须妥善保管,如意外丢失,应及时报告室负责人并做书面检查, 经质量负责人核实后方可补发。(7) 原则上,质量文件每年审查修改一次。(8) 质量文件的执行情况由质量负责人进行检查,各试验室应随时检查质量文件的执 行情况。(9) 质量记录由试验室资料员归档。2.5相关文件2.5.1质量手册2.5.2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2.5.3质量体系

6、评审管理程序2.6相关记录2.6.1质量体系文件发放记录2.6.2质量体系文件修订记录3.1.1目的对试验室试验检测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3.1.2适用范围适用于试验室承接的室内外试验与试验检测结果的形成、过程确认、试验检测结果的 标识和可追溯性、顾客财产、试验检测结果的审核、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控制。3.1.3职责(1) 试验室技术负责人对试验检测技术总负责。(2) 试验室主任负责本室承担试验检测工作和试验检测结果校核工作综合管理。(3) 试验室主任负责试验的组织策划,领导试验成员开展工作,对试验过程进行监控。(4) 试验室成员负责试验检测工作的具体实施。3.1.4程序(

7、1) 获得并汇集表述产品(试验、检测等)和服务特性的信息,以便于对产品的策划, 试验过程的控制以及对顾客的服务。上述信息包括:电话记录、定单、委托书、技术通知单、传真、电子邮件、产品 标准、技术规范、作业指导书、顾客提供的图纸和资料等。(2) 试验依据、技术资料的验证项目依据的技术要求、图纸、规范以及其它技术资料,这些资料无论是顾客提供 的还是项目组收集到的,都应进行验证。(3) 编制试验检测方案及审查试验检测项目组按委托书、合同等文件编制相应的试验检测方案。试验检测应按 有关规范、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4) 试验检测准备工作的控制(a)材料、仪器、设备的采购按采购控制程序执行,基础设

8、施和工作环境的控制 按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程序执行;有计量要求的仪器、设备按量值溯源管理程序 执行;(b)所有室内外试验与试验检测实施前应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准备好试验所需的材料、 仪器、设备和工作环境。现场及室内所需仪器的备用应满足要求,并处于良好状态。(c) 试验检测实施前应准备好所需的各种记录表格,记录表格标明试验者(测量者)、 记录者(需要时)、计算者(需要时)、校核者、试验日期等;(d)试验检测所需的计量仪器应按照量值溯源管理程序校准或检验,现场测试 仪器的埋设应严格按照有关作业指导书要求控制。对非常规仪器设备应及时参照相关校验 方法进行自检,以保证仪器设备性能满足标准和规程要求。(5)试

9、验检测过程的控制(a)正式实施的控制a)严格按试验检测任务委托书开展工作;b)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按相关规定执行;c)随时记录、分析、整理试验或观测资料;d)记录者认真填写试验或观测记录,校核者逐项校核,签字后交项目负责人审查;e)试验检测过程中若发现仪器、设备偏离校准状态,应立即停用检查,该期间所采集 的数据应进行有效性评价或作废销毁,待仪器或设备正常后,进行补充性采集或重新采集;f)对试验检测数据要采用适当方法认真分析。g)在试验检测实施过程中,试验检测负责人应进行全过程控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室主任,室主任有权暂停试验或观测,采取补救措施, 待问题解决后继

10、续试验。试验检测项目的试验的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试验检测项目负责 人有权停止试验检测,责成试验负责人采取措施;(b)试验检测负责人应及时汇总分析各项试验或试验检测资料,根据顾客的需要, 提交中间资料。试验或试验检测中间资料需经试验室主任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室主任, 室主任有权暂停试验或观测,采取补救措施,待问题解决后继续试验。试验检测项目的试 验的过程中发现重大问题,试验检测项目负责人有权停止试验检测,并责成试验负责人采 取措施;(6)试验中间资料、中间报告和最终试验检测结果报告的控制(a) 试验检测负责人一般也是试验检测结果报告的编写人,特殊情况下,经主任同意, 其他人员也可以是试验检测结

11、果报告的编写人。(b)中间资料、中间报告的评审和放行按试验检测报告编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 定执行。(c)最终结果报告的评审,按试验检测报告编制控制程序执行。(d)试验检测报告交付后,顾客提的反馈意见应按抱怨处理程序执行。(e)室内外试验和试验检测形成的试验检测结果包括阶段性结果(或中间资料)和 最终结果,一般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对于试验的检测项目,试验成果或资料可视为试验检 测项目的中间资料。(7)顾客财产的控制在完成各项过程中,如使用顾客财产(包括知识产权等)或将顾客财产做为最终 产品的一部分时,应识别、验证、保护顾客财产,以免受到损失,如顾客财产丢失、损坏 或发现顾客财产不适用,试验检测负责人

12、应及时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8)文件、记录的控制项目负责人应该建立和保持本项目形成的文件和各项记录,适时进行归纳整理,并汇 集成册,项目最终成果交付后,项目负责人应将各相关文件和记录一并归档保存。具体按质量文件控制程序和记录管理程序以及档案管理工作程序执行。3.1.5相关文件3.1.5.1质量文件控制程序3.1.5.2记录管理程序3.1.5.3人贝技术培训与考核程序3.1.5.4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程序3.1.5.5采购控制程序3.1.5.6量值溯源管理程序3.1.5.7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1.5.8试验室作业指导书3.1.5.9档案管理工作程序3.1.5.10试验检测报告编制控制程序3.1.5

13、.11抱怨处理程序3.1.6相关记录3.1.6.1试验检测记录表4.1目的审核质量体系是为了确定中心试验室内各试验室各要素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是 否符合质量手册及相关文件规定的要求,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并为质量体 系的改进提供依据。4.2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心试验室试验室内部的质量体系审核。4.3职责4.3.1质量负责人主持质量体系内审工作,组织制定质量体系审核计划并实施。4.3.2质量负责人具体实施和承担质量体系内审工作。4.3.3受审核试验室应配合审核工作,负责提出纠正措施,并予以落实。4.4审核程序4.4.1审核的依据是试验室的质量手册及其相关文件。4.4.2审核时间:原则每年不

14、少于一次。4.4.3审核的方法:a)定期审核:对照质量体系逐项进行审核。b)不定期审核:可针对性地审核检验工作的某个环节或有关责任者。4.4.4每次评审前成立内审组,组长由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推荐,由试验室主任指定,成员由经培训合格并具有一定资历的人员担任,由主任以文件形式任命,内审组负 责质量体系的内审工作。4.4.5内审组成员与被审核部门工作无直接责任关系,以保证审核工作的公正性,审 核员应在内审中如实记录审核情况。446质量负责人应在每年年初做好充分准备,以评审准则为依据,组织制定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目的和范围、方法等可操作性计划。4.4.7对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内审组应通知

15、责任部门负责人,负责人应在通知书中 写明纠正措施,规定完成日期。内审组应对纠正措施及效果进行跟踪,并做好记录。4.4.8内审结束后应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内审组进行内审总结,编写内审报告。如需提 交管理评审中解决的问题应在报告中明确提出。4.4.9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效果应有书面记录。4.5.相关文件4.5.1质量手册4.5.2质量体系评审管理程序4.6相关记录4.6.1质量文件修改申请表4.6.2文件修改通知单4.6.3质量文件发放与回收记录登记表4.6.4审核检查表4.6.5审核记录表4.6.6内审结果通知单5.1目的对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与适应性作出正式评价,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确保质量方针和 目标的实现。5.2适用范围适用于试验室质量体系的评审管理。5.3职责5.3.1试验室主任主持本试验室质量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