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86982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题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一、填空题。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2土壤中常见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屎壳郎)、(蟋蟀)、(蜈蚣)等。3.仔细观察土壤,发现土壤是(湿的),土壤里面有(小石子),有(落叶),有(植物的根),还有(小虫子)。4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5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6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7把土

2、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8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9(陶器)、(砖)都是(土壤)烧制出来的。10土壤固体中的大颗粒为(沙粒),中等颗粒为(粉粒)、细小颗粒为(黏粒)。11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三类。12(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13土壤中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14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15大多数植物都适宜生长在(壤土)里。16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

3、: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17(表层土壤)中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很丰富,(下层土)能提供给植物的养分就少多了。18土壤中的细菌和小动物将(死亡的动植物)分解成(养分),供植物生长。19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20(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21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长出的植物(茁壮、呈绿色),贫瘠土壤里长出的植物(细弱、柔软、枯黄)。22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如山上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有的地区通过修

4、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23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增加(腐殖质)(施肥)加以改良。常用的方法有(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24做肥料袋的方法:(1)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等,也可放几条蚯蚓。(2)洒水、轻轻扎上袋口。(3)塑料袋放黑暗处。25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26科学家从土壤中已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土壤动物。如:蚂蚁、蚯蚓、蜈蚣、蜘蛛等。27在普通树林里,(1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28土壤的贡献有:为植物提供了(养分、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29土壤是人类和动

5、植物共同的(家园)。30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会造成土壤(蓄水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肥力下降)。31(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32(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33人类破坏土壤的活动有:(喷洒农药)、(抛撒垃圾)、(开山毁林)、(开窑烧砖)、(乱丢废旧电池)等。34保护家乡土壤的方法有:(不乱喷洒农药)、(积极回收垃圾)、(植树造林)、(环保宣传)、(保护蚯蚓)等。二、简答题。1.土壤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答:土壤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土壤

6、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如果植物生活在被污染的土壤中,就有可能会发生中毒或死亡现象.这样一来我们食用蔬菜等食品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此外,没有优质的土壤就不可能有洁净的水源和空气。2.为什么说蚯蚓是“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在土壤成肥过程中蚯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极大地提高了土壤的肥力。蚯蚓的一些活动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3. 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答:积极做好环保知识宣传。不乱扔乱倒垃圾,积极回收垃圾。积极参加植树种草,保护植被。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1果实一般都有(果皮)和(种子)。2种子的内部构造有(种皮)、(子叶)、(胚根)、(胚芽)。3种子萌发

7、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4观察种子萌发时,无论种子如何摆放,发芽后总是(根朝下),小苗朝上。5每种果实都有它传播(种子)的方式,以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6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1)利用风力:如蒲公英、挪威枫。(2)利用水力:如椰子、莲蓬。(3)利用弹力:如豆类的种子。(4)利用动物:如浆果、刺果等。7根可以分为(直根)和(须根)。胡萝卜的根是一种特殊的(直根)。8(菠菜)的中间有一条比较粗壮的根,这条粗根周围有许多细小的根,这类根是(直根);(葱)的根是由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根构成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粗根,这类根是(须根)。9(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养料)的

8、作用。10植物长叶的部位,如树干、树枝、秸杆、藤、秧等叫做(茎)。11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12牵牛花的茎是(缠绕茎)、杉树的茎是(直立茎)、爬山虎的茎是(攀缘茎)、西瓜的茎是(匍匐茎)。13形态各异的(茎)把植物身体的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它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又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14取一株有茎、叶的植物,插入红水中,过一段时间,发现茎里的导管都变红了,说明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15树叶的相同之处:叶子都是由(叶柄)和(叶片)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叶脉)。树叶的不同之处:不同植物的叶,它们的(颜色)、

9、(形状)、(大小)是不同的。16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食物”)。17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18植物总是向着阳光生长,说明植物具有(向光)性。19观察解剖油菜花时要按照(由外向里)的顺序。20花的构造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21花的各部分(构造)具有不同的(功能)。萼片: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2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23(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就叫做(传粉)。传粉后植物就有可能结出(果实)。24植物能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粉),常见的

10、是借助(昆虫)和(风力)。25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如(油菜花)、(桃花)等。常见的传粉昆虫有(蜜蜂)、(蝴蝶)等。26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如(玉米)、(水稻)的花等。27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的传粉不足,人们常常还会进行(人工辅助授粉)。28一株完整的开花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29我们吃的食物属于植物的哪部分:甘薯根、 胡萝卜根、 芹菜茎和叶、马铃薯(土豆)茎、西红柿果实、香蕉果实、 花生种子30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提供(食物)、(药材)、(饮料)、(纺织材料)、(家具)、(燃料)、(建筑材料)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1像(石头)、

11、(橡皮)、(玻璃)、(塑料)、(丝巾)、(大树)、(螺帽)等形态的物体是(固体)。2固体的共同性质是(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会流动)。3面糊、牙膏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4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5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6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现象。7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有:木块、塑料、泡沫板、铅笔、火柴盒、苹果、树叶、香油等。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有:橡皮泥、玻璃球、卵石、硬币、铁钉、土豆、一瓶饮料、蜂蜜等。8一块苹果和一个苹果,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放在水里,都会(浮在水面)。9固体的沉浮取决于它在水中所占的(体积),而不是由它

12、的(轻重)决定。10在水中能溶解的固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等。11在水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有(面粉)、(沙子)等。12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有三种:过滤(米与水的分离)、沉淀(泥沙与水的分离)、蒸发(水与盐的分离)。13像(水)、(油)、(醋)、(酒精)、(牛奶)、(果汁)、(洗发剂)、(钢笔水)等形态的物体是(液体)。14液体的共同性质是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流动),都(有表面张力)。15不同液体在(透明度)、(颜色)、(气味)、(味道)、(轻重)、(粘稠度)、(表面张力)等方面是不同的。16比较液体性质的方法有:(眼看)、(鼻闻)、(舌尝)、(比轻重)、(比流动的快慢)、(比露珠

13、的形状)等。17按同体积的液体由重到轻的顺序排列:(蜂蜜、牛奶、水、油)。18按流动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水、油、牛奶、蜂蜜)。19液体在水中存在(沉浮)现象,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液体的顺序)无关。20同体积的热水比冷水(轻),热水会(浮)在冷水上。21液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22在水中能溶解的液体有(蜂蜜)、(牛奶)、(醋)。在水中不能溶解的液体有(油)。23不同液体混合前后重量(不变),体积(改变)。24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往水里加盐)。25在渔网上面拴泡沫塑料等轻的物体,下面拴铁块等重的物体,可让渔网立

14、起来。第四单元关心天气和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1我们可以从(气温)、(降水量)、(风向)、(风力)、(湿度)、(云量)等方面来描述天气。2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靠(观察周围的)环境来进行。3现在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看电视)、(打电话)、(上网查)、(听广播)、(看报纸)、(手机短信)、(问老师家长)等。4认识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晴)、(阴)、(多云)、(雨)、(风)、(雪)等。5能预报天气的谚语有:(蜻蜓低飞要下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6用来测(气温)的(温度表)又叫寒暑表。7学会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7摄氏度写作( 37 ) 0摄氏度写作( 0 )

15、零下5摄氏度写作(5 )4读作(4摄氏度 ) 12读作(12摄氏度 ) 35读作(35摄氏度 ) 8同一时刻在不同的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9同一时刻在学校内测得的温度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阳光下、背阴处、教室里)。10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最高时并不在中午12点,而是(午后2点左右)。11世界各地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相同)的,都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12测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米)做单位。13测雨量前,要把水加到(“0”刻度)。14雨量器的大小、形状不同,测得的结果是(相同)的。15天气预报中雨量的等级划分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在(0.110毫米之间)的是(小雨);(1025毫米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