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386919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音机课程设计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姓名:1#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二、收音机原理及原理图三、元器件及常用工具的认识四、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五、焊接、组装、调试及故障分析与处理六、课程设计心得参考文献:1高频电子技术基础(曾兴文刘乃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高等教育出版社);3. 电路原理(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4电磁场理论基础(王蔷李国定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1设计目的:本学期学习了高频电子线路这门课程,对无线电通信的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这次课程设计可以通过实践来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

2、设计能力。通过对一只正规产品收音机的安装、焊接、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全过程,训练动手能力,掌握元器件的识别,简易测试,及整机调试工艺。1、掌握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各功能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调幅接收系统的调试过程及故障排除;3、通过对收音机的安装、焊接及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设计要求:1、分析调幅接收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2、安装调试及测量结果。3、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如改善系统性能。二、收音机原理及各集成块的分析2.1总体概述: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基本原理方框图常用典型七管超外差收音机电路,它主要由输

3、入回路、变频级、中放级、检波级、低放级、功率输出级和AGC电路组成。AutomaticGainControl收到的高频调幅信号输入到变频级,经过变频后从变频器输出一调幅中频信号,送入中放级进行放大(中放一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基本原理方框图般有两级,是对固定中频频率进行放大的调谐放大器,所以它的放大倍数和选频特性都可以做得比较理想);再把放大了的中频信号送入检波级检出音频信号;检波级输出的音频信号还需要经过低放级放大,然后去激励功率输出级输出足够的功率去推动喇22收音机整体原理图ItIMl48nIlI:W_:t.雷谢;叶豪岡斥叭扎丄兀MfrtjF皿旷7列I鷹:钊*厲昇由炳朗中.皿!*:MB?1HIO

4、R旳廈昌和tUfM|三、元器件及常用工具的认识3.1、所用电子元器件:HX108-2七管半导体调幅收音机套件;3.2、常用电子元器件介绍:电阻:电阻的读法,电阻上一共有四个色标,颜色为金银的一端肯定为末端,读的方式如图:色环电阻色标j111-497Q.afixaz一禺示*Oid1W彌士G沁烧电S3丹rO谷QF土导轴npStoko吁曲二极管:二极管分正负极,只有当电源正极接二级管正极时,二极管才能导通,二极管主要用于数字电路中,用来控制高低电平。三极管:三极管是一种放大元件,主要用于电流的放大,同时也利用其非线性特性起混频作用。3.3、所用到的工具、器材:(1)电烙铁一个(2)十字改锥、片改锥各

5、一个(3)镊子一支(4)万用表一部(5)HX108-2七管半导体收音机完整组件(6)焊锡半米(7)两节5号电池(8)电路图、元件清单3.4、焊接方法:一般采用直径1.2-1.5mm的焊锡。焊接时左手拿锡丝,右后拿烙铁。在烙铁接触焊点的同时送上焊锡,焊锡的量要适量。太多易引起搭焊短路,太少元件又不牢固。焊接时不可将烙铁头在焊点上来回移动或用力下压,要想焊得焊得快,应加大烙铁和焊点的接触面。增大传热面积焊接也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温度过低烙铁与焊接点接触时间太短,热量供应不足,焊点锡面不光滑,结晶粗脆,像豆腐渣一样,那就不牢固,形成虚焊和假焊。反之焊锡易流散,使焊点锡量不足,也容易不牢,还可能出现烫

6、坏电子元件及印刷电路板。总之焊锡量要适中,即将焊点零件脚全部浸没,其轮廓又隐约可见。元器件位号目录结构件清单位号名称规格便号名称规格序号名称规格数量R1电阻lookce元片电容0.022uF1前框1R22kC9元片电容Ci.022uJ后盖1R3CIO电解电容100*3网罩1R420kCll电解电容100pF4周率檯1R5150S2C12电解电容生TuF5调谐盘1RJ6lkC13电解电容4.TuFB电位盘1R762kC14元片电容Ci.033uT7指针1RJ0EinC15元片电容0.033uFB磁棒支架2曲680QC1&电解电容100曲9扬声器压板R10sm51|E5X13X10010正根片1R

7、U220Q磁性天线銭圖11负扱寮1R12吃边舵振荡线圈(红)12印制板1R1320kS3中周(堇)13拎带1E.1415k24中周(白)14恋联罗钉R1515H55中周(黑)M2.5X42E.16270056输入变压器C兰)15调谐盘罗筍R173k57输出变压器(董)M2.5X51R1815kVI三aoisK16嗽叽自取罗钉W电位器V2三SOISHM3X&2腆短轴5kV3三17机芯自攻罗钉C1双联CEM223PV4三901SHM2.5XS1C2元片电0.O22llFV5三SOISH18电位器罗钉C3元片电容O.OluFV6三极管90嘶Ml.7X41C4电辭电10uPV7三9013H19导线红色

8、170mm1C5元片电容0.022UFTO三9013K黑色120mm1C6元片电0.022uFII二根菅IH41.48白色等120mm2C7元片电容0.022UF721吃扬声器8盘0原理与装配图11#四、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4.1、元器件准备:首先根据元器件清单清点所有元器件,并用万用表粗测元器件的质量好坏。之后把所有元器件分清,插到打印的元器件清单表对应的器件名位置,以便焊接时准确快速的取到所用的原件。4.2组合装配及调试: 把天线用天线支架架好,并用双联螺钉固定到双联CBM-223P处; 把喇叭用适当的方法压入收音机盒,再把电源正极片和负极簧装入收音机盒相应位置,并装好另一端的连接片; 将两

9、个电位器拨盘用对应的螺钉固定; 开口检查与试听:收音机装配焊接完成后,请检查元件有无装错位置,焊点是否脱焊、虚焊、漏焊。所焊元件有无短路或损坏。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更正。之后即可进行收台试听。 中频调试:首先将双联旋至最低频率点,XFG-7信号发生器置于465KHZ频率处,输出场强为10mV/M,调制频率为1000Hz,调幅度为30%。收音机收到信号后,示波器应有1000HZ信号波形,用无感应螺丝批依次调节黑、白、黄三个中周,且反复调节,使其输出最大,此时,465KHZ中频即调好; 频率复盖:将XFG-7置于520KHZ,输出场强为5mV/M,调制频率1000KHZ,调幅度30%。双联调至低端

10、,用无感应螺丝批调节红中周(振荡线圈),收到信号后,再将双联旋至最高端,XFG-7信号发生器置于1620KHZ,调节双联振荡联微调电容C1B,收到信号后,再重复将双联旋至低端,调红中周,以此类推。高低端反复调整,直至低端频率为520KHZ,高端频率为1620KHZ为止,频率复盖调节到此结束; 统调:将XFG-7置于600KHZ频率,输出场强为5mV/M左右,调节收音机调谐旋钮,收到600KHZ信号后,调节中波磁棒线圈位置,使输出最大,然后将XFG-7旋至1400KHZ,调节收音机,直至收到1400KHZ信号后,调双联微调电容C1A,使输出为最大,重复调节600KHZ和1400KHZ统调点,直至

11、二点均为最大为止;在高、中、低端调试没有问题且频率与刻度基本相符后,即可将电路板装入收音机盒,放号电池,并改好后盖收音机就做好了。五、焊接、组装、调试及故障分析与处理1、焊接:元器件摆放不容易控制,找准位置插好元件后,焊的时候元件乱动,解决:可以把原件的两脚弯折一定角度,使元件能稳定住,活着先用焊锡粗略的粘住一个脚,再焊另外一个脚,焊好后在回来焊原来粗略粘住的那个脚;焊接时,烙铁2、组装:有些器件,得先焊好再组装,而另外一些则需要先组装好再焊接,如天线线圈、电源极片、喇叭等得先装好再焊接。组装时,还要注意不要过于用力要对准位置在装否则会把焊好的线点弄坏。调频刻盘要对好帖刻度条的那一边。3、调试

12、:中频调试、频率复盖、统调的调节过程比较复杂、繁琐,有时一不小心调过了,会使得收音机的性能变得很差,甚至收不到台,所以调试时应注意尽量小幅度,慢慢的调。若不小心调的过了,也不要乱了,还是要按照原来调试的顺序慢慢调,否则找不到正确的对应与参考了。(4、故障分析与处理:1、检查顺序:由后级向前检测。先检查低功放级。再看中放和变频级。(1)低频部分:若输入、输出变压器位置装错,虽然工作电流正常,但音量很低;V6、V7集电极(c)和发射极(e)装错,工作电流调不上,音量极低。(2) 中频部分:中频变压器序号位置装错,结果会造成灵敏度和选择性降低,有时还会自激(3) 变频部分:判断变频级是否起振,用万用表直流25V档测V1基极和发射极电位,若发射极电位高于基极电位,说明电路工作正常,否则说明电路有故障。变频级工作电流不宜太大。否则噪声大。2、检测方法(1) 整机静态总电流测量:本机静态总电流2mA):检查点:R6接错,阻值远小于62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