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350)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3868737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350)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350)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350)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35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35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寓言二则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2012年6月4日总课时数:77课时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教学过程:一、精讲点拨(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二)学生按目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三)带着问题读课文。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二、交流展示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

2、ng”,不要读成“ch2ng”。“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4.理解词语。5.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6.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三、自主探究学习揠苗助长。1读题,知题意。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3、“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2知作者。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2)指名回答,读句子。“他巴望自

4、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3)“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5)指名读第2自然段。(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让学生读句子讨论

5、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7)“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四、运用提升细读悟道理。(拓展学习,深入明理,学以致用。)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1

6、.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4.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五、达标作业1比一比再组词悔( )叼( )屈( )隆( )梅( )叨( )窟( )窿( )2.背诵这则寓言。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 丢 后悔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 没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