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86558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开发银行技援贷款 西部开发重点项目规划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 规划研究总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05年11月目录一、规划背景 (4)(一) 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要求 (4)(二) 国家信贷支持西部开发的需要 (5)(三) 内蒙古经济向纵深发展具备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5)二、发展基础和存在的问题 (6)(一) 发展基础 (6)1、经济实力的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6)2、特色产业的优势日益显现 (7)3、内蒙古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

2、础 (8)(二) 存在的问题 (10)1、市场竞争主体规模偏小 (10)2、整体科技水平不高,资源转化率较低 (10)3、资源组合和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高 (11)三、研究思路和产业发展方向 (12)(一) 研究思路 (12)1、总体思路 (12)2、专题思路 (13)(二) 产业发展方向 (15)1、发展重点 (15)2、项目布局 (18)四、目标和投资效益分析 (26)(一)规划目标 (26)1、农牧业产业化 (26)2、能源产业 (26)3、旅游业 (27)4、利用俄蒙资源 (28)5、东部水资源利用 (28)(二)投资规模及效益分析 (29)1、农牧业产业化 (29)2、能源产业

3、 (31)3、旅游业 (31)4、利用俄蒙资源 (32)5、东部水资源利用 (33)五、对策建议 (34)(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34)(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35)(三) 建立科学的经济发展体系 (35)(四) 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 (35)(五) 完善人才培育的良好环境 (36)前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国 家宏观政策的扶持和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十五”计划即 将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即将开始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推动西 部大开发,由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与国家开发银行组织的西部开发重点 项目规划研究,将对西部地区的资源、特色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有进

4、一步的了解。此次研究将为今后 5 年乃至更长时间西部地区的发展提 供项目储备,为国家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有计划的安排重点项目的建 设提供有力依据。我们在对内蒙古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国内外市场 需求等因素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确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特 色优势产业重点项目规划研究”的方向。对内蒙古的农牧业产业化、 旅游业、能源工业、开发利用俄蒙资源和内蒙古东部水资源利用等 5 个重点领域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和规划。一方面,深入研究具备基础条 件的优势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发展思路、目标、政策和相应的项目 支撑;另一方面,认真分析目前存在的产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尽合 理和产业素质不高等突出问

5、题,为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做 大”、“做强”创造条件。同时也将为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内蒙古的经 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项目基础,促进信贷资金在良性循环中实现不 断增值。一、规划背景(一)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 年,根据邓 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和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多次强调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务院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 大任务进行部署和安排。五年来,国家在规划指导、重大工程

6、建设、 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对西部大开发予以重点支持。西部地区 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中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的提出,西部 开发更加显示出其重要的意义。温家宝总理2005年初在盘点西部大开 发的文章中讲到:要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 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 优势转化。依托各类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能源、矿业、机械装 备、旅游、特色农业、中药材加工等优势产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 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国防科技工业的作用,走出一条符合西 部地区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战略中,内蒙古的经济社会

7、发展具有重要作 用。首先,内蒙古地域狭长,横跨我国的西部、北部和东北地区是西 部省区中区域影响最大的省区之一。第二,内蒙古凭借区位和自然资 源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动下,近几年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 展。第三,内蒙古在农牧业、旅游业、对外贸易、能源工业等特色优 势产业中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能做到投入少、见效快。第四,内蒙古 的生态环境优劣直接影响到西北、华北、东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加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力度,协调好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对我 国今后一段时间内实现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二)国家信贷支持西部开发的需要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李子彬在2004年西部开发论坛的发言中 表示,国务院

8、有关部门将在项目布局和财税政策方面,继续支持西部 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另外,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将在项目布 局和财税政策方面、跨区域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规划方面和政策措 施方面,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一会议中,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姚中民表示,国家开发银行下 一步对西部地区的贷款投放和贷款比例都要适度增长。在贷款投向上, 除继续支持重大建设项目外,还要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资源开发、 资源转化及特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所有这些都为内蒙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加快特色优 势产业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有助于国家各级金融机构对自治区 急需的重点项目进行贷款援助,有利于保持自治区经济

9、的长周期、稳 定增长。(三)内蒙古经济向纵深发展具备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国际贸易和直接投 资继续扩大;科技进步加快,以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 结构大调整格局正在形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继续走 强,内蒙古将更多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与俄罗斯、蒙古等周边国家 的经济技术合作更加密切。所有这些都为内蒙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 展空间。从国内环境看,一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为内蒙古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 移,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地位,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优化经济结构带来 了战略机遇。二是京津冀经济圈加快发展、

10、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 中部地区崛起,为内蒙古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设能源重化工等大型 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三是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国家 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为内蒙古快速发展 创造了政策环境。四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利于内蒙古加快 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和改善基础设施。二、发展基础和存在的问题(一)发展基础1、经济实力的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十五”时期以来,特别是 20032004 年,内蒙古国民经济在 各方面有利因素综合作用下,保持了较快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四项指标增速居全

11、国首位。2004 年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完成 2712.0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4%,增速快于全国 9.9 个百分点,连 续两年居全国首位;经济总量(GDP )居全国的位次前移1位。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 11.7%;第二产业增长 27.5%;第三产业增长 13.4%。人均GDP继2003年突破1000美元大关,2004年达到11305元, 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完成 363.14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7% ,增速创近11年来最高水平。2、特色产业的优势日益显现农牧业:全区共有 310 种农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居全 国第二位,绿色食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达 10%左右。

12、伊利、蒙牛、 鄂尔多斯、鹿王等11个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使内蒙古成为拥有 驰名商标最多的少数民族省区。2004年内蒙古年产牛奶450万吨,羊 肉53万吨,羊绒5466吨,马铃薯860万吨均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已 经成为全国最大的乳品生产地区和世界最大的羊绒加工基地。能源产业:2004 年煤炭生产达到 1.7 亿吨,电力生产稳步发展, 年发电量达到 851.4 亿千瓦小时,不仅完全实现了自给,并向东北、 华北输电 250 亿千瓦小时,其中北京有超过 20%的用电负荷来自内蒙 古。同时由于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又吸引了国内一批大企业大 集团纷纷投资内蒙古电源项目建设,自治区电力工业形成了多方投

13、资、 蓬勃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是煤电一体化、铝电联营、硅电联产等项目 的实施,推动了电力工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 展。旅游业:内蒙古依托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草原文化的优势,已 经初步形成了以精品旅游景区为龙头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业 取得了快速发展,2004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138 亿元。在特色主题旅游产品上,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 内蒙古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主要是民族民俗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风光、 大漠古韵、冰雪景观、地质奇观和边境风情等六大类旅游产品;在重 点旅游景区建设方面:截止2004年底,全区建成A级旅游景区(点) 80家,其中4A旅游景区(点)7家,3

14、A级旅游景区(点)30多家; 在区域旅游线路方面,建成 4 条旅游精品线路:围绕呼伦贝尔兴 安生态风情游旅游线路,大力开发草原、森林、冰雪、温泉、边境等 北国风光旅游项目;围绕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旅游线路, 大力开发草原、地质奇观、温泉度假和民族文化等旅游项目;围绕呼 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游线路,大力开发历史 文化、民俗风情、工业观光等旅游项目;围绕阿拉善大漠风情、居延 访古与航天科技旅游线路,大力开发居延文化、大漠探险、航天城、 汽车越野、空中滑翔等旅游项目。俄蒙资源利用:内蒙古开发利用俄蒙资源,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边疆,与俄蒙边界线长4221 公里,

15、其中,与俄罗 斯边界线长 1010 公里,与蒙古边界线长3211 公里。内蒙古与俄蒙在 经济结构上的互补性,为双方开展经贸合作创造了条件。双方基本形 成了从铁路到公路,从航空到水运的全方位立体开放格局。内蒙古现 有口岸 18 个。其中,铁路口岸2 个,航空口岸2 个,水路口岸4 个,公路口岸10 个。3、内蒙古的特色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2004 年从各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来看,农牧业产业化、能源工业、 旅游业和资源型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对自治区整体经济的贡献较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一步依赖于 特色优势产业的推动。规划并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今后关系到全 区乃至

16、整个华北、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内蒙古的特色产业有以下优势:第一,有鲜明的民族和 地区特色。农牧业产业化、能源工业、旅游业、利用俄蒙资源等产 业是内蒙古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特色产业,在国内同类产业中占有 不可替代的地位。第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对天然、绿色的农畜产品需求将更加旺 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潜 力巨大。同时,随着我国能源重化工发展阶段的到来,工业企业对资 源型产品需求将越来越大,内蒙古的能源产业开发前景将非常广阔。 第三,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自治区已建成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内 蒙古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居全国第二位,还拥有世界级的鄂尔多斯油 气田,远景储量居全国第一,目前已形成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