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29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386553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29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29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29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29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29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29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考地理课时跟踪检测29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辅导资料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限时4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生物多样性减少C草地退化 D土壤侵蚀2甲、乙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甲,其理由不包括()A地形起伏大,土层薄B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C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D土地生产能力高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

2、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完成34题。3.下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ABC D4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是()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下渗,削减地表径流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一个坡面在顺坡方向降水、入渗强度、坡面质地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坡段侵蚀量也不相同,下图表示侵蚀量在坡面上的变化(实线为坡面线,虚线为原始坡面线,灰色区域表示侵蚀量)。读图回答56题。5.由图可知,坡面侵蚀最严重的坡段是()A坡顶 B坡面中段C坡麓 D沟底6由图可知,治理黄土高原小流域最重要的措施是()A保塬,平整土地 B固沟,沟底轮作套种

3、C护坡,封坡育林种草 D宣传,建立预警机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会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78题。7图示区域泥沙主要来源区为()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8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倾斜抬升 B流水搬运沉积C地壳断裂陷落 D海水顶托淤积(2014临沂一模)下图为我国50N附近某牧区的土地利用图。该区域最高海拔1 480 m,区内最大高差小于300 m。读图回答910题。9近年来,该区域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土地沙漠化扩大水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增加地面大幅沉陷

4、A BC D10该区域的干流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A河道弯曲,冻土广布B地势较低,降水量多C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D山地阳坡,水分蒸发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1112题。11该流域最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 D地面沉降12.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沙尘暴强度和频率降低 B气温日较差增大C城镇面积增长幅度最大 D河流流量增大二、综合题(共52分)13(2014广州模拟)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104 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

5、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1)西辽河属于_(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决定了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试举例说明西辽河流域的过渡性位置。(8分)(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_重要林业生态工程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什么?(4分)(3)请描述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8分)(4)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8分)14.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据道

6、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4分)(1)根据材料,分析图1甲处形成 “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8分)(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8分)答 案1选D结合图例,根据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范围和广度,可以看出该图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2选B甲为东南丘陵地区,这里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

7、地生产能力高。处于各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是对黄土高原特征的描述。3C4.A塬面为较平坦较宽阔的黄土高地。治理塬面措施主要是平整土地、大力营造防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5B6.C第5题,图上无论是侵蚀量,还是原始坡面线与坡面线的差异都显示了坡面中段侵蚀最严重。第6题,由上题可知,坡面侵蚀最严重的是坡面中段,因此,黄土高原的小流域治理最重要的措施是护坡。7C8.B第7题,根据题干“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会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以及图中的“黄河”等信息,可得出图示区域陆地面积的扩大是由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沉积而造成的。所以,泥沙来源区应该为黄土高原。第8

8、题,黄河三角洲的泥沙来源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携带的泥沙在下游河口地区堆积,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9选B从题干提供的纬度和海拔来看,图示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北部。该地区过度的农业生产活动(过度放牧和过度农垦等)破坏植被,由此导致土地荒漠化扩大、水土流失增加,进而河流流量减少,含沙量增加和农耕中的化肥、农药带来的水污染,使水环境恶化。因地处高原,且位于半干旱区,不会导致洪涝灾害。10选A河谷地带没有形成林区是由于河谷内为沼泽地,不利于树木生长。沼泽地多的自然原因是纬度高,蒸发弱;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冻土广布,水不易下渗等。11选A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耕地

9、大幅度增加,而水体大幅度减少;在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水体的减少最有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产生。12选B该地区林地、草地和水体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加剧,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增大。13解析:第(1)题,根据西辽河的地理位置可作出判断。第(2)题,西辽河流域处于我国“三北”防护林地带,该防护林主要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第(3)题,该地区土地类型的变化可以通过材料二图示看出,其变化原因主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第(4)题,通过上述变化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破坏草地、过度开垦等人为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答案:(1)外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地带;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

10、原带的过渡地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2)“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3)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增多;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减少。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4)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过度开垦,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14解析:第(1)题,“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利用土地等方面分析。第(

11、2)题,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第(3)题,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答案:(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自然原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4点即可)精品地理教学资料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