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点布关设及施工测量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865256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线点布关设及施工测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导线点布关设及施工测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导线点布关设及施工测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导线点布关设及施工测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导线点布关设及施工测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线点布关设及施工测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线点布关设及施工测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线控制网的布设及施工测量一、 准备工作1、 熟悉图纸及图纸复核。2、 仪器标定及校核。3、 工地现场实地考察,熟悉现场地形。二、 导线控制点的布设1、 导线点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2、 用混凝土浇筑成方桩,中间预埋带有“+”钢筋,方桩埋深50-60cm。3、 对控制点用红漆做好标识,并做好保护措施。4、 导线点每月应复核一次,防止发生位移导致施工测量发生偏差。三、 导线控制网的外业测量1、 导线的测量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无风的时候进行,2、 测量的内容:角度和距离3、 角度:水平角度;距离:水平距离。四、 平面控制网的内业计算1、 计算测量角度及测量的各个相邻导线点间的平均距离。2

2、、 角度平差平差是内业计算主要工作,我们外业测量的结果应符合相应的理论值,当不符合时,我们就要平差。桥梁的平面控制网一般都用闭合导线,道路一般都用附和导线。常用平面控制网测量等级,对于小于500米大中桥应采用二级小三角,一级小三角适用于500m1000m特大桥,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 差()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相对中误差DJ2DJ6一级4.00.505151/300002410n1/15000二级2.40.258151/140001316n1/10000三级1.20.1012151/70001224n1/5000 x

3、 D C B E Y A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f=测-(n-2)180当ff容时,应重新测量。当ff容时,才可以进行平差。平差就是把当f按各测量角度大小进行分配,进行修正观测角值,用修正后观测角值,计算出各个边的坐标方位角。3、 距离平差计算坐标增量 x=Lcos ; y= Lsin。理论上, x=0,y=0。当x0,y0时,应把x,y的值按边长进行分配。把改正后的x,y加上A点坐标就得出B点坐标。XB=XA+x = XA +Lcos,YB= YA+y= YA +Lsin依次类推就可依次计算出C、D、E点的坐标。五、施工测量方法1、坐标放样法 X e B A d y在大桥施工测量中,

4、一般采用坐标法进行墩、台、桩的定位。如上图所示,设仪器置于导线点A,以导线点B为后视点,欲测量轴线上H点,只要知道夹角和距离LAH即可。A、B、H三点坐标已知,则可以计算出:后视方位角: AB=arc tan(YB-YA)/( XB-XA)前视方位角: AH=arc tan(YH-YA)/( XH-XA)夹角=AH-AB前视距离 LAH=( XH-XA)2+(YH-YA)2这样就可以放出H点。实际用全站仪放样,不需要计算这么多。第一步:输入坐标数据第二步:设置站点,输入站点点号或坐标第三步:照准后视,输入后视点点号,按“测量”键第四步:输入放样点号,按“回车”键,仪器显示一个角度,旋转仪器,使

5、仪器显示的角度归零。第五步:指示前视镜移动到仪器十字丝直线上,然后测量距离,仪器显示的距离是实际距离与理论距离的偏差值,使测量的距离偏差归为零,前视镜所在的位置就是需要放样的点。2、极坐标放样法 极坐标放样与坐标放样法相似,就是已知的条件不同,极坐标已知夹角和前视距离,桥梁中线 H B A已知夹角和距离LAH用全站仪放样步骤:第一步:定向,将仪器架设在A点照准B点,按角度置零键,将角度置零。第二步:拨角,旋转仪器使仪器显示的角度与已知值相等。第三步:测距,指示前视镜移动,按键盘上测距键,使显示距离等于已知距离。3、 后方交会法在实际施工测量中,经常会遇到设站点与需要放样的点不通视,或两控制点不

6、通视。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任意设站,用“后方交会”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如图: P B A 已知控制点A、B的坐标,计算任意设站点P的坐标。AB两点间距离DAB可以根据两点距离公式计算。距离DPA、DPB、角度可以用全站仪测出,根据正弦定理DAB sin= DPB sin= DPAsin可以计算出、。由AB的方位角AB、可以计算AP、BP XP = XA + DAP cosAP YP = YA + DAP sinAPXP = XB + DAP cosBP YP = YB + DAP sinBP两组数据应相等,或由微小误差,再用P点进行设站,用坐标法进行放样。4、 缓和曲线上点的测量,根据

7、已知轴线控制点坐标及已知平纵曲线要素,计算出轴线上任一点坐标值,从而可以实现轴线控制点的加密;最后采用极坐标法,方法如下:需要引入新的坐标系,坐标原点为(ZH)点或 (HZ)点,X轴为(ZH)点或 (HZ)点到JD点的切线方向;Y轴为过(ZH)点或 (HZ)点切线垂直的方向;由缓和曲线方程公式中: L为任意一点到ZH的弧长 L0为缓和曲线长度 R为圆曲线半径 X、Y为曲线上任意点坐标值可由上式计算出缓和曲线上各点的偏角和弦长C:= arc tanY/XC=X/cos将仪器安置在缓和曲线的起点(ZH)或终点(HY)。有了数据和C值,用极坐标放样法即可测设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圆曲线上任一点位

8、置也可采用此法测设。 y P Y ZH X JD x六、测量过程中注意事项1、桥梁测量过程中谨慎使用后方交会法。2、对导线点做好保护,并经常复测。3、放样好的点做好标记,并给施工人员做好交底。4、对测量仪器要轻拿轻放,做好保管工作。5、坐标输入完成后,换人再复核一遍。 第十三章:干燥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练掌握表示湿空气性质的参数,正确应用空气的HI图确定空气的状态点及其性质参数;熟练应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解决干燥过程中的计算问题;了解干燥过程的平衡关系和速率特征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干燥器的类型及强化干燥操作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思考题1、工业上常用的去湿方法有哪几种?态参数?11、当湿空气的

9、总压变化时,湿空气HI图上的各线将如何变化? 在t、H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压力对干燥操作是否有利? 为什么?12、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为什么要先经预热后再送入干燥器?13、采用一定湿度的热空气干燥湿物料,被除去的水分是结合水还是非结合水?为什么?14、干燥过程分哪几种阶段?它们有什么特征?15、什么叫临界含水量和平衡含水量? 16、干燥时间包括几个部分?怎样计算?17、干燥哪一类物料用部分废气循环?废气的作用是什么?18、影响干燥操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调节、控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例题例题13-1: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N/m2 ,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o C。试用I-H图求

10、解: (a)水蒸汽分压p; (b)湿度; (c)热焓; (d)露点td ; (e)湿球温度tw ; (f)如将含500kg/h干空气的湿空气预热至117oC,求所需热量。 解 :由已知条件:101.3kN/m2,050%,t0=20o C在I-H图上定出湿空气的状态点点。 (a)水蒸汽分压p 过预热器气所获得的热量为 每小时含500kg干空气的湿空气通过预热所获得的热量为 例题13-2:在一连续干燥器中干燥盐类结晶,每小时处理湿物料为1000kg,经干燥后物料的含水量由40%减至5%(均为湿基),以热空气为干燥介质,初始湿度H1为0.009kg水kg-1绝干气,离开干燥器时湿度H2为0.039

11、kg水kg-1绝干气,假定干燥过程中无物料损失,试求:(1) 水分蒸发是qm,W (kg水h-1);(2) 空气消耗qm,L(kg绝干气h-1);原湿空气消耗量qm,L(kg原空气h-1);(3)干燥产品量qm,G2(kgh-1)。解:qmG1=1000kg/h, w1=40, w2=5% H1=0.009, H2=0.039qmGC=qmG1(1-w1)=1000(1-0.4)=600kg/hx1=0.4/0.6=0.67, x2=5/95=0.053qmw=qmGC(x1-x2)=600(0.67-0.053)=368.6kg/hqmL(H2-H1)=qmwqmL=qmL(1+H1)=12286.7(1+0.009)=12397.3kg/hqmGC=qmG2(1-w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