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864909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一、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估算: 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几个0。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它们的积。 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3

2、)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注意:(1)用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2)相乘的过程中,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每次乘完后,要记住加上进位的数。 2、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3、乘法的验算方法:调换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三、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1、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2、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四、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一个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把这个两位数两头拉开,这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积

3、十位上的数,如果满十就向百位进一。简单地说就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满十进一。 2、“头同尾合十”乘法计算规律:(1)乘数特点: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2)计算规律:把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后两位;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加一的和的积作为积的前两位。即头(头1)作为积的前半部分,尾尾作为积的后半部分。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 1、 长度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2、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3、千米:测量公路、铁路、河流这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通常用千米

4、作单位,用符号“km”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4、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千米换算成米,就是在千米末尾添上3个0;把米换算成千米,就是在米数末尾去掉3个0。5、称比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6、质量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7、进率:1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8、单位换算。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把吨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吨数末尾添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就是在千克数末尾去掉3个0。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问题出

5、发,从问题入手,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有不同的算法,可以用一种算法检验另一种算法是否正确。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出什么是关键。 2、画图解决问题:学会根据题中的信息与问题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所列出的每一个算式要充分理解所表示的意义。首先确定题中的“1倍数”,再根据倍数关系画出线段图。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 1、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注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计算。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1)先算括号里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2)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3、混合运算的书写

6、格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向前一个字符的位置先写上等号,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要连同运算符号照抄下来,而且都要写在相应的地方;紧接着第二行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注意:两个等号要上下对齐。第五单元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这12个月中,有7个大月,它们是1,3,5,7,8,10,12月,每月都有31天;有4个小月,它们是4,6,9,11月,每月都有30天;2月是特殊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大月有31天,是4个星期零3天;小月有30天,是4个星期零2天。2、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2)单双数记忆法: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

7、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3) 连续的大月有7月和8月,或者12月和1月。连续两个月天数是61天,其中一个是大月,一个小月。3、计算天数的方法:(1)数天数;(2)同一个月内,起止日期都算,则用后一日期减前一日期,然后把结果加1,就得到实际的天数;(3)经历的时间经过不同的月份,要分段计算,即一个月一个月地计算。4,计算年份的方法:现在年份岁数(周年)出生年份(建立年);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_是66周年。(_1949=66) 5.计算星期的方法:用天数除以每星期的7天,就得到一年或一个月有几个星期。6.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4、5、6月第一季度;7

8、、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二、平年和闰年 1、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就在于二月的天数不同:当二月有28天时,这一年是平年;当二月有29天时,这一年是闰年。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2、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公元800年、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等)。 3.平年第一季度90天,第二季度91天,第三季度92天,第四季度92天,上半年1

9、81天,下半年184天。全年365天。闰年第一季度92天,第二季度91天,第三季度92天,第四季度92天,上半年182天,下半年184天。全年366天。4. 公历年各类节日:元旦节:1月1日; 植树节:3月12日; 清明节:4月4日或5日 ;国际劳动节:5月1日; 青年节:5月4日; 国际儿童节:6月1日; 建党节(党的生日):7月1日; 建军节:8月1日; 教师节:9月10日; 国庆节:10月1日; 建队节:10月13日; 圣诞节:12月25日三、24时记时法 1、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一天24小时,钟面上的时针要转两圈,为了简明方便,采用24时记时法。就是在钟面上时针转第二圈的时

10、候,所表示的时间要加上“12”。24时记时法即从024时,时刻前没有修饰语。普通记时法即从012时,前面一定有修饰语,如:上午、下午、晚上等。 2、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相转换:(1)普通记时法改写成24记时法:凌晨、早晨、上午、中午的时刻不变,只需去掉修饰语;下午、晚上、午夜的时刻要加上“12”,并去掉修饰语。(2)24记时法改写成普通记时法:小于或等于12的时刻不变,只需加上修饰语;大于12的时刻要减去“12”,并加上修饰语。3、午夜12时(即24时)既是第一天的结束,又是第二天的开始。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一、认识面积 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

11、的面积。 2、比较两个物体或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1)观察法。(2)重叠法。(3)同一物体度量法。(4)数方格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 二、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名称: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常用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d)、平方厘米 (c)。 2、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3、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4、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

12、进率) 5、常见物体的面积: 手指甲的面积:1平方厘米 课桌的面积:50平方分米 黑板的面积:3平方米 教室的面积:50平方米 操场的面积:400平方米 数学书的面积:450平方厘米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是S=ab.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是S=aa.长方形面积长=宽 长方形面积宽=长 2、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3、当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m倍,宽扩大n倍,面积则扩大mn倍。 4、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1、分

13、数:把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2、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先求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再乘取出的份数。即, 总个数分母分子=取出的个数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4、分数比较大小: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 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1、整数: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 2、这样的数叫做小数。3、小数的组成: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

14、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4、小数的读法: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中间的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如果中间有0,也必须读出。 5、小数的写法:写小数时,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然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依次写出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二、比较小数的大小 1、一位小数进行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单位不同的小数比较大小,应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3、只有具体的两个数才能比

15、较大小。单说自然数、小数、整数、分数不能比较大小。 4、小数和分数比较大小时,要么把小数化成分数,要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大小比较。 三、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1、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3)算完的结果中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1)小数点对齐(数位对齐);(2)从低位减起,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当10;(3)差的小数点要与被减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1、 掌握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会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整理数据的 结果。 2、 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信息也不同。3、 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给数据排序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