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3864719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题 一 古诗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 , 。 2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是 , 。 3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 ,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 ,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

2、理的句子是 ,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 ;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 ;写曲人驻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 , ;曲中的主旨句是 。 6饮酒中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迷惘的诗句是 , ;诗中体现爱菊的名句是 , ;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 。 7行路难中,表明诗人的政治出路全初权贵堵塞的诗句是 , ;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 ;表达诗人终将冲出苦闷,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情怀的诗句是 , 。 8茅屋这秋风所破歌中,写出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的句子是 , ;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

3、 。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诗句是 , ;写北方过地风狂风早的诗句是 ,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10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 。 11小石潭记中,能够反映心境感伤的句子是 。 12岳阳楼记中,表达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表现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叙述腾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

4、与“退”分别指 。 13醉翁亭记一文中的主旨句是 ;在第一段就微露主旨的句子是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是 ;描绘的四季景色是 。 14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 15马说一文的主旨句是 ;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是 。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两句话是 。 16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有样式。有一副对联的上联是:欧阳修与民同乐。请你根据课文岳阳楼记的有关内容拟一个下联。 下联:

5、 二 阅读题。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做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亦不详其姓字 详: (2)既醉而退 既: (3)亲旧知其如此 旧: (4)以乐其志 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 C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 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 3请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和“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两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1) 。 (2) 。 4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请摘录原文回答。(4分) 答: 5“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含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6、答: 6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用自己的回答,他的“志”是什么? 答: (不超过15个字)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做题。 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1)嗜学( ) (2)叱咄( ) 容臭( ) 曳屣( ) 皲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 ) (2)俟其欣悦( ) (3)寓逆旅主人( ) (4)皆被绮绣( ) 主人日再食( ) 卒获有所闻( ) 持汤沃灌(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负者歌于途 B当余之从师也 髻鬟之始掠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佳木秀而繁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找

7、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 5 ,是 , (朝代)文学家,他与 、 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写此文的目的是 。 6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 。 7选段写了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 8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答:(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做题。 1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的是 的景色。 2对这一处的景色,主要抓住了 的特点来写。 3句子“泉水激石百叫无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可否不写? 4句子“鸢飞戾天者忘反”从表达上看属于 ,表达了 。 5的是 ,是

8、 代文学家。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 ”。 6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 (四)阅读岳阳楼记选段“若夫霪雨霏霏吾谁与归”,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而或长烟一空( ) 至若春和景明 ( ) 连月不开( ) 去国怀乡( ) 薄暮冥冥 ( ) 沙鸥翔集( ) 山岳潜行( ) 属予作文( ) 2在选文第段找出四对反义词: , , , , 。 3在第段中找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面悲者矣”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 答: 。 4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 5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

9、 6选文第一二段都是写景的名段,却表达了不同的心情。第一段写了 的景色,表达了 的心情;第二段写了 景色,表达了 的心情。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_。 8“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B.表现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D.表现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9对写作目的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C.当时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要借此文与朋友共勉。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

10、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五)阅读“庆历四年春得无异乎”,做题。 1选文第一段中的“今人”指的是 朝人;第二段中的“骚人”指的是 ,其含义于 。玉龙五中初五十九班现代文测试题 一阅读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还没有中国的留学生”。做题。 1文段节选_写的回忆性散文_,文章选自散文集_。 2文段中“油光可鉴”的“鉴”原意_,文中作_词用。 3文段中“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这句话中,“无非”的意思是_,这句话表达了_之情。 4文段中抓住“清国留学生”_的细节,以_式的笔法,刻画了他们的丑态。 5文中,甲“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乙)实在标致极了。甲乙句子分别用_

11、和_的修辞手法。 6在文段中说:“问问精通时事的人”,这里的“时事”意指_,这是一种_的说法。 7文段记述了在东京的_。 8鲁迅本来满怀学医救国的希望来东京的,但从所看到的情形未免有些失望。文中哪一句表达了的这种失望情绪? 。 二阅读藤野先生“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这藤野先生上讲堂没有带领结”、“只有他的照相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段在刻画“清国留学生”的标致形象时,抓住了他们三个方面的特征。这三个特征是_、_和_ 2段在刻画“清国留学生”的标致形象时,没有采用工笔细描的笔法,而是采用了带有夸张意味的_式笔法。 3段刻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目的在于批判他们那种_的颓废思想。 4段

12、中“模胡”一词的意思是_。 5段通过人物的_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_的品质。 6段中“良心发现”指的是_。 7段中“增加勇气”的原因是_。 8段中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相就“良心发现”,就“增加勇气”。在这里,文章采用了由此及彼的_手法。 9段中“正人君子”指的是当时_。 10藤野先生热爱教育鲁迅,从文中看,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藤野先生“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并且离开这仙台”,做题。 1 简要概括上文所写的两件事。 2 怎样理解“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这个句子? 3 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4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中的“那时”,

13、“那地”分别指什么? 5 句子“中国是弱国疑惑” 表达了的怎样的思想感情?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6 “也无怪他们疑惑”、“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何尝不酒醉的喝采” 加点词“他们”分别指代 。 7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是与什么情景相呼应 8“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冒号后包括几类中国人? 9中加点词“偏”表示了此时对电影中的“中国人”怎样的心情? 10看电影和赠照片分别表现了爱国青年和藤野先生对另人抱着怎样的不同感情? 11 选文中“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一句应怎样理解? 12 结合原文分析“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回答以下问题 (1)“我的意见”是指 。 (2)“意见变化”的

14、内容 。 (3)“意见变化”的原因 。 1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写出当时某些中国人 的精神状态。 四阅读我的母亲“但这九年的生活这就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做题。 1选文第一自然段就全文来说,在内容与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三自然段说母亲重罚“我”后,“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是什么原因? 3如果从文章中选出一句话来概括母亲对“我”的态度,哪一句最为恰当? 4文段记叙的事情既写母亲对“我”的“严厉”,也写母亲对“我”的疼爱,从选材的角度看,这样选材的好处是什么? 5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你认为选文中母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请分别加以归纳。并请你收集几句歌颂母爱的诗歌或名句,写在下面,并注明出处。 五阅读雪,做题。 1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