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3864308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案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学 制:三年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适用班:级. z.-一、培养案制定依据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示性高等职业院校建立方案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开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三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41号四关于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二、培养案说明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开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结实掌握专业必备的根底理论和专门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等分

2、析检验技术对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等进展质量检验及监控,能熟练地维护及使用现代分析仪器,能进展化验室的组织与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二学制三年制。三招生对象参加全国统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四毕业生效劳面向1能在化工、环保、油、轻工、医药、冶金、地质、建材等部门进展分析检验工作及实验室的组织管理工作;2能参与对分析法的选择、改良和制订等科研工作;3能到各类质量管理部门、中心实验室及技术监视部门从事产品测试、检验等工作和技术创新工作;4能从事企业的清洁生产;5能从事企业环境管理、平安管理等。五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体系1.职业岗位知识构成l 掌握必须够用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

3、、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根底理论知识。l 掌握足够的工业分析、化工工艺根底、有机分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室建立与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l 掌握环境监测仪器分析设备的操作及使用法,掌握分析、监测操作技能。l 了解环境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根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作业能力。l 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l 有较广泛的技术、管理、人文等面的知识,有较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2.职业岗位能力素质构成专业技术应用、创新能力及适应能力根本运算能力外语能力化学与化学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工业分析与检验的能力与素质环境监测的能力与素质环境管理能力与素质人

4、缘公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安康素质文化修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根本能力与素质专业能力与素质人文素质能力素质目标环境管理能力环境法规的掌握与实施能力仪器设备运行与维护能力环境监测能力污染源调查与环境评价能力常见分析仪器的维护能力常见分析仪器的使用能力仪器分析方法分析样品的能力化学分析方法分析样品的能力六职业*书l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学校统一组织教学,教学安排见教学进程表。参加全国统考取证。l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类合格证学校统一组织教学,教学安排见教学进程表。参加全国统考取证。l 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相关化学检验工等面的岗位*书的资格考试l ISO系列审员资格认证学生在

5、校期间参加相关参加ISO系列认证的资格考试。鼓励学生获得室环境检测工证书,大学生英语四级等级证书。七毕业要求学生应按培养案要求,修完全部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及局部选修课,合格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符合学校有关管理规定要求,才能毕业。三、专业课程体系一专业课程构造说明专业课程按五个模块即综合素质能力模块,专业技术能力模块,专业工程能力模块,职业关键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模块进展设计。综合素质模块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思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英语、计算机文化根底、职业生涯规划、高等数学、应用数学,共600学时。专业技术能力模块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

6、专业工程能力模块包含: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电工电子技术、化工工艺根底、化工原理等。职业关键能力模块包含:数据处理与统计根底、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认可、识图与根底制图、CAD工程制图、实验室室管理与规划建立、工业分析等。岗位能力模块包含:金工实习实训、校环境工程生产实习实训、环境监测专项技能实训、工业分析专项技能实训等。二专业主干课程简介1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授课学时54。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构造的根本知识;化学反响的根本原理;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四大化学平衡及其应用;常用元素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元素化学的根本知识和实验的根本技能。使学生掌握无

7、机化学的根底理论,为专业课学习做好准备,并培养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2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授课学时54。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机化合物的根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构造、分类、命名、性质等面的根本知识。3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授课学时72。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其数据处理,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表示法、滴定分析、称量分析以及定量分析中的别离法等根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根本原理,掌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根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工作奠定根底。4仪器分

8、析仪器分析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授课学时54学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原理、构造、操作等知识和技能,能使用分析仪器进展常规的环境监测分析。5电工电子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授课学时54。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路根本常识,通过学习,了解常见仪器设备的电路构造并能对实验室常见电路故障进展维修处理,平安使用仪器设备。6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54。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营养、代、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等规律,认识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根底。7工业分析工业

9、分析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5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典型工业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分析法,掌握分析工程的分析法与处理法,熟练使用常用的分析仪器取得精准的分析数据,学会做样品的全分析,为从事行业产品分析检测工作打下扎实的根底。8化工工艺根底化工工艺根底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根底课,授课学时54。本课程要给学生讲授典型化工工艺的根本原理、流程、特点,使学生能了解这些化工工艺过程中产污、排污的关键节点,以到达控制污染的目的。9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概论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54。环境监测概论课程通过讲授水、气、声、渣等污染因子测定的根本原理、法要点、干扰排除、

10、测试仪器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法、药品配置技术、实验室质量保证等容,为今后从事工业分析、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工作奠定根底。本课程是在开设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课程后讲授。10实验室建立与管理实验室建立与管理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54。实验室建立与管理课程通过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实验家具、实验教学人员、实验室经费、档案图书等面阐述实验室的建立和管理,为今后从事实验室的建立与管理奠定根底。11.食品分析与平安检测食品分析与平安检测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36。本课程主要讲授食品分析与平安检测的重要性、食品发酵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成分含

11、量的测定和检验,使学生掌握食品分析的根底知识、分析原理、分析法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根底。12.分析仪器维护分析仪器维护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授课学时36。本课程主要学习电子根底知识和化工测量仪表的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自动调节装置的根本知识,能正确使用化工仪表。学习工业分析专业常用分析仪器的构造、有关线路及机械装置面的根底知识和分析仪器的维护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法。. z.-四、专业教学方案一各学期教学时间分配表制表日期:2010年6月学期次数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入学毕业教育课堂教学金工实习工程专项技术实训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期末

12、复习考试117*117211217*1711317*1711416*161111516*164111618合计28352855注:课程实践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课程遇五一、十一假期顺延一符号:课堂教学;金工实习;专项实训;校生产实习;岗位实习;入学、毕业教育;期末复习;*考试;毕业设计二教学进程表1、理论课程进程表教育平台课程模块模块课程类型序 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总时数实践学时所占总学时比例数课程开设时间分配考核形式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考试考察1学期2学期3学期4学期5学期6学期公共根底教育平台公共基础课1思想、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概论A720%72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A540%543形势与政策A240%8884体育A720%36365英语A1980%7272546计算机文化根底A720%727职业生涯规划A240%8888高等数学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