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3862770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次月考试卷1下列带点字读音正确的是(3分)A惆怅(chng) 娓娓(wi) 百舸(g) 漫(wn)江 B寥廓(ku) 苍(cng)茫 峥嵘(rng) 咄咄(du)逼人C遏()制 彷徨(hung) 彳(zh)亍 笙(shng)箫 D青荇(xng) 长篙(ho) 浮藻(zo) 沉淀(din)2下列带点字读音没有错的是(3分)A 叛逆(y) 温柔(ru) 屋檐(yn) 典押(y) B 荆(jn)棘 漆匾(bin) 阙失(qu) 碾(nin)碎C 炖(dn)肉 凌侮(m) 咒(zhu)语 奴隶(l) D 土匪(fi) 潺潺(chn) 佚(y)事 缒(zhu

2、)手 3下列带点字读音错两个的是(3分)A恩赐(c) 虱(sh)子 戍(sh)守 瑕(xi)不掩瑜 B脉络(mi) 凄婉(wn) 揣(chui)摩 嘉言懿(y)行C梅蕊(ru) 上阙(qu) 嫉妒(d) 激浊(zh)扬清 D枯死(k) 掐(qi)死 忸怩(n) 风华正茂(mu)4下列带点字读音有错的是(3分)A纤弱(xin) 奇葩(p) 逶迤(y) 磅礴(b) B颓圮(p) 枸杞(q) 花束(sh) 隽(jn)永C冰屑(xi) 漫溯(s) 斑斓(ln) 火钵(b) D叱(ch)骂 颂(sng)歌 讴 (u) 歌 愤懑(mn) 5下列选项中读音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劲头 逎劲 劲敌 够劲儿B

3、漂泊 停泊 湖泊 淡泊C 浣衣 浣濯 浣纱 浣熊D 贝壳 甲壳 剥壳 外壳6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7选出对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的词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3分)A一个“争”字表现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一个“击”字准确地写出了鹰的矫健飞翔;“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姿态。B“万”字写出了

4、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而“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C“恰”、“正”、“方”几个近义副词的运用,更有助于充分表现早期革命者当年雄姿英发的革命风貌。D“江山”、“文字”都属于借代的用法;“粪土”则属于名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革命青年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8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触景生情,见物起兴,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浮想联翩,感慨万分,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B“怅”紧承“看”而来,“问”由“怅”而发。C这句话主要是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人定胜天的思想。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着自

5、然界、民族、国家等丰富的内涵,实质上是诗人提出革命的领导权应该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9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10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

6、、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阅读下面这两首现代诗歌,完成11-15题。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

7、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金

8、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阅读下面这两首现代诗歌,完成13-15题。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

9、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1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

10、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14对下面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是对农民、民族、祖国的挚爱。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B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而诗人敢于用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在描写对象前面加上大量形容词,为了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C“假如我是一只鸟”中这个意象“鸟”,是一只特指的鸟的形象,就像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反复吟唱的杜鹃、鹧鸪一样,是一种具体的鸟。D此诗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就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11、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其爱国深情的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15对下列修饰词语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B“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C“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激怒的风,是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仇恨,“无止息”更加说明了敌人的暴行是永无止境的。D“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16-17题。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6对诗歌的赏析

12、,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这句虽然写声音,但是读者却可以看见人格化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17对下面这首唐诗的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梧桐是高树,一个“梳”字,说明梧桐上很少叶子,稀稀疏疏,给人一种衰败的感觉,营造一种凄凉的气氛。B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C后两句中“自”,“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

13、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D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赫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中,是和“清”不相容的,但是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正是为“清”无须籍“贵”作反铺垫。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18-20题。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8对下面诗歌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暗指诗人隐居的地方。B徙倚:迁徙依靠。C落晖:落日的余光。D薄暮:日将落之时。19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篇以

14、“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20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