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在肺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386122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贴敷在肺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穴位贴敷在肺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穴位贴敷在肺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穴位贴敷在肺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穴位贴敷在肺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穴位贴敷在肺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穴位贴敷在肺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在治疗肺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肺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采用抗炎、止咳、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28例治愈,48例好转,4例无效。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能改善肺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贴敷肺胀疗效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虚损,气道滞涩不利,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舌发绀,心慌浮肿为主证。 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

2、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药饼或膏状等剂型直接贴敷于穴位,利用穴位与药物相互作用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60例肺胀患者均为2011年1月10月我科住院患者,年龄4882岁。将160例肺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48岁80岁,病程最短5年,最长20年左右。治疗组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5082岁,病程最短6年,最长20年左右。2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80例

3、采用抗炎、止咳、化痰、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根据医生的辩证论治方,将药物研磨成粉,以姜汁调和成泥状,将调和好的药物取一元硬币大小置于网面空白贴中央贴于相应穴位:肺腧、脾腧、肾腧,喘息者加定喘穴,气紧者加膻中穴。一日一次,每次4-6小时。7天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以后观察疗效。 1.3疗效判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咳、痰、喘及其他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好转:咳、痰、喘及其他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咳、痰、喘症状及体征无改变甚或加重。 2结果 表1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4、组别n治愈(例)好转(例)无效(例)有效率(%) 对照组8025411482.5 治疗组802848495.00 注:P<0.05 3结论 中医穴位贴敷能改善肺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4讨论 肺胀是因咳嗽、哮喘等症日久不愈,肺脾肾虚损,气道滞涩不利,出现胸中胀满,痰涎壅盛,上气咳喘,动则尤甚,甚则面色晦暗,唇舌发绀,颜面四肢浮肿,病程缠绵,经久难愈为特征的疾病。而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与疾病相关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药物中某些有刺激作用的成分加上调和的生姜汁,对特定的穴位有一定

5、的刺激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节脏腑的目的,药物穴位贴敷能使药物通过经络吸收,充分发挥中药、针灸双重作用3。对肺胀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且操作简单、经济、无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穴位贴敷过程中注意患者是否对所用药物有过敏反应,若发现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贴药前应用温水或酒精将皮肤局部擦净,使药物容易吸收。夏季要擦干汗液,将药膏固定好,以免药物移动或脱落。所用药物不可存放过久,以免失效。为保持药效,要调熬的药物,每次不可调制过多,用多少调多少,现用现调。 参考文献 1朱晓龙.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2):1-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 3章涵,董丽华,张静.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40(11):8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