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861081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文言文阅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请君入瓮或告#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选自朝野佥载周兴注释鞫j:审讯,审问.推事对食:一边讨论案件,一边相对饮酒.瓮:坛子.内状:官内递出的状辞.伏:通服,承认.阅读提示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人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惨无人道的刑罚,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选文写酷吏来俊臣审讯另一个酷吏周兴谋反案,生动地诠释了以其人

2、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主训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B. 囚多不承C. 此甚易耳 D. 以炭四周炙之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2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3.火围如兴法一句中兴法的步骤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请君入瓮的故事,揭露了酷吏的残忍,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则成语故事还告诉我们什么?二 抱薪救火 四年,秦破我与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使欲玺者制地,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

3、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注释我:文中指魏国.芒卯:人名,魏国的将军.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战国时有名的说客.欲玺:想要升官.使欲地者制玺: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官位.使欲玺者制地:让想要升官的人统治国土.事:侍奉.阅读提示 面对着强大的秦国的步步紧逼,胆小懦弱的魏安釐l王却一味地妥协退让,割地求和,以换取短暂的安宁.选文主要叙述了战国时纵横家苏代劝说魏安釐王放弃割地求和的主张的故事,其中苏代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一席话比喻形象,一语中的.由于魏安釐王不听劝告,结果让强秦的贪婪欲火越烧越旺,最终只落得国破家亡的结局.自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请予秦

4、南阳以和 2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 3且夫以地事秦 4是则然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2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3.抱薪救火的成语故事给你什么启发?三 鹦鹉救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吾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选自宣验记注释集:群鸟停在树上,这里指停留.辄zh:总是.念:想.侨:侨居,一国公民在国外长期定居.这里指鹦鹉在这座山上居住了一段时间.嘉:赞美,嘉奖

5、.阅读提示 本文开头写一只鹦鹉在一座山上住过一段时间,感受到来自山上禽鸟走兽的友爱之情,这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必要的铺垫.鹦鹉离开数月后,看到那座山发生了大火灾,便用羽毛沾水救火.鹦鹉的义举感动了天神,于是天神帮它们灭了火.作者通过这篇神话故事告诉我们: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是能感天动地的.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鹦鹉自念虽乐 2遂去 3然吾尝侨是山 4皆为兄弟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2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3. 鹦鹉明知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为何仍然鼎力救火?4.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请你换个角度说说它的寓意.四 郗鉴吐

6、哺初,鉴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鉴名德,传共饴之.时兄子迈、外甥周翼并小,常携之就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贤,欲共相济耳,恐不能兼有所存.鉴于是独往,食讫,以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迈位至护军,翼为剡县令.鉴之薨也,翼追抚育之恩,解职而归,席苫心丧三年.选自晋书郗鉴传注释鉴:即郗鉴,字道徽,以博学儒雅著称,官至太尉.馁ni:饥饿.传:轮流.饴:通饲,给人东西吃.苫shn:居丧期间睡觉时用的草垫子.心丧:不穿丧服,在心中服丧.阅读提示郗鉴以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且两个孩子还不是自己的孩子.郗鉴吐哺的故事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而郗鉴死后,做了县令的外甥周翼为郗鉴守了三年心

7、丧,做了他该做的,也算是一种回报.自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鉴值永嘉丧乱 2乡人以鉴名德 3欲共相济耳 4食讫,以饭著两颊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乡人以鉴名德以饭著两颊边 B.常携之就食翼追抚育之恩 C.解职而归至之市,而忘操之 D.翼为剡县令寡学术,与为相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鉴于是独往,食讫,以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2翼追抚育之恩,解职而归,席苫心丧三年.4.你认为文中的郗鉴和周翼具有怎样的可贵品质?五 太祖弹雀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

8、,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邪?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选自涑水纪闻注释太祖:宋太祖赵匡胤.亟j:急忙,赶快.诘ji:责问.讼:控告,打官司.阅读提示 选文中宋太祖显然有些专制霸道,让忠心耿耿的谏官付出了两颗牙齿的惨痛代价.然而他终能听取忠言而与时止怒,仍不失明君风范.这一幕大起大落的戏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使这段故事成为凝练短小而又一波三折的精彩作品.自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太祖尝弹雀于后园 2其所奏乃常事耳 3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 4自当有史官书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所奏乃常事耳B.

9、上怒,诘其故C.举柱斧柄撞其口D. 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2上悦,赐金帛慰劳之.4.下列对上悦,赐金帛慰劳之的原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言行过于粗暴B.太祖感到此人正直无畏,十分可贵C.太祖怕史官记下此事会使自己遗臭万年D.太祖想借此掩饰一下自己的骄横无理5.文中的某臣与课文中的赵普在性格或品质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简要分析.六三余读书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

10、,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注释质:质朴.讷:口齿不流利.渴:急切,迫切.阅读提示 本文开篇以性质讷而好学概括了董遇的性格特征,然后具体描写了他与别人的一段对话.当别人向他请教时,他先是不肯教.接着只是叫别人先读百遍,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少有点像是敷衍.求教者不甘心,便诉苦道:苦渴无日.董遇的回答仅四个字:当以三余.文中的董遇,话非常少,问多少才回答多少,表现了他性讷的特点.自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性质讷而好学 2其义自见 3或问三余之意 4冬者岁之余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从学者云:苦渴无日.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3.董遇的三余

11、读书法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别人向董遇求学,可他却不肯教,你认为董遇是一个好老师吗?说说理由.七 炳烛而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眼睛失明,善于弹琴,精于辨音.暮:晚.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点燃.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走路相比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阅读提示 选文是晋平公向师旷请教学习年龄问

12、题的一段对话.师旷以三个比喻,阐明少年、中年、老年三个年龄段学习的特点,并以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一句追问,表明自己对老年也要求学持支持的态度.全文以对话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述学习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臣闻之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4善哉 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晋平公问于师旷曰B.其剑自舟中坠于水C.环谒于邑人 D.尝驾黄鹤返憩于此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2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4.文中师旷运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八 庄子刺虎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注释卞bin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馆竖子:旅馆的童仆.须:等待.阅读提示 面对强大的对手怎么办?是贸然进攻,还是看到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