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新四大发明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3859487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的新四大发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的新四大发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新四大发明(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凤凰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配套教学软件_文字资源我国的新四大发明1. 杂交水稻杂交水稻(hybrid rice za jiao shui dao)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 汉字激光照排1975年5月北京大学开始研制照排系统,由王选教授等主持这项工作。1979年7月27日,在北大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计算机房里,科研人员用自己研制的照

2、排系统,在极短的时间内,一次成版地输出一张由各种大小字体组成、版面布局复杂的八开报纸样纸,报头是“汉字信息处理”六个大字。这是首次用激光照排机输出的中文报纸版面。这项成果,为世界上最浩繁的文字汉字告别铅字印刷开辟了通畅大道。对实现中国新闻出版印刷领域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它引起当代世界印刷界的惊叹,被誉为中国印刷技术的再次革命。3.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从195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生物系三个单位联合,以钮经义为首,由龚岳亭、邹承鲁、杜雨花、季爱雪、邢其毅、汪猷、徐杰诚等人共同组成一个协作组,在前人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始

3、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经过周密研究,他们确立了合成牛胰岛素的程序。第一步,先把天然胰岛素拆成两条链,再把它们重新合成为胰岛素,并于1959年突破了这一难题,重新合成的胰岛素是同原来活力相同、形状一样的结晶。第二步,在合成了胰岛素的两条链后,用人工合成的链同天然的链相连接。这种牛胰岛素的半合成在1964年获得成功。第三步,把经过考验的半合成的链与链相结合。 在1965年9月17日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经过严格鉴定,它的结构、生物活力、物理化学性质、结晶形状都和天然的牛胰岛素完全一样。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这项成果获1982年中

4、国自然科学一等奖。4. 复方蒿甲醚我国研制的新一代抗疟疾药品“复方蒿甲醚”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抗药性疟疾的最佳药品之一,目前,是全球惟一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质量审核的青蒿素类复方药。目前,“复方蒿甲醚”已获得49个国家(地区)的发明专利,通过79个国家(地区)的药品注册,28个国家已将“复方蒿甲醚”列为一线用药,该药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核心目录,是该目录中惟一的青蒿素类抗疟药。蒿甲醚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是干扰疟原虫的表膜一线粒体功能。青蒿素通过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使其膜系结构发生变化。由于对食物泡膜的作用,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和营养物质,而又得不到补充,因而很快死亡。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其内过氧化物(双氧)桥,经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游离铁所介导,产生不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及/或其他亲电子的中介物,然后与疟原虫的蛋白质形成共价加合物,而使疟原虫死亡。蒿甲醚的抗疟活性较青蒿素大6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