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威中学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385848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威中学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威中学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威中学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威中学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威中学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威中学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威中学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普威中学初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知识:(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ho) 桑葚(shn) 斑蝥(mo) 地窖(go)B、秕谷 (b) 宿儒(sh) 蝉蜕(tu) 跻身(j)C、殷红 (yn) 遴选(ln) 剔透(t) 恣情(z)D、摩挲 (su) 颓唐(tu) 诅咒(z) 踌躇(ch)2、选择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鉴赏 人迹罕致 性子很躁 B 讪笑 臃肿可笑 接连不断C 碎裂 来势汹汹 指物作诗 D 篱笆 泯然众人 攒成小球3、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当听到萨马兰奇宣布北

2、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一向稳重的老爸也不能自已地欢乎起来。B、黄山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令人惊叹:真是巧夺天工。C、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D、电视剧七剑下天山即将播出,大家都拭目以待。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二、语文积累运用:(18分)5、春天来了,

3、大地绿了,可是校园食堂前的草坪上却被无情地踩出了一条光秃秃的“路”,请你在此树一块牌,并在上面写一句话,提醒大家保护绿色!(字数在20字以内)(2分) 6、仿写(2分)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7、背诵篇目考查:(10分)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 , , ! : , 。 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峨眉山月歌8、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4分)书名: 整理: 印

4、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三、古文阅读: (一) 伤仲永(11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 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加横线的字(2分)(1)世隶耕_ (2)未尝识书具_(3)日扳仲永_ (4)不能称前时之闻 _10、写

5、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2分)忽啼求之( ) 借旁近与之( )秀才观之( ) 余闻之 (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 泯然众人矣。_12、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 ”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引号内填原文) (3分) 13、本文对你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2分) (二)(9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为什么)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

6、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14、注音(3分):(1)辄( ) (2)琅( ) (3)恬( )15、选择下列释词语正确的一项。(2分)()窃入学舍() (2)听已( )A、偷窃 B、偷偷地 C、声音细小 A、完毕 B、已经 C、停止(3)冕因去依僧寺( ) (4)录为弟子( )A、因为 B、于是 C、凭借 A、收 B、成 C、做 16、翻译句子(2分):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 17、通过阅读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阅读理解:(24 分) (一)一诺千金(14分) 我做女孩子时曾遇上一个

7、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开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很穷,他母亲仿佛是个职业孕妇,每年都为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形象不外乎两种:一是腹部隆起行走蹒珊;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脸淌着汗,手紧紧攥成拳头,哑看喉

8、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手心里像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农推车。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睡着了,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那是我和那男生的惟一的一次交往,但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长久而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

9、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 那个男生后来据说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了这件事,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站牌边守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

10、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邪,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有大雨就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惧。不过,我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愿意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18、第3段中,着重表现“我”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19、从文章主题的角度看,第6段有什么作用?(2分) 20、“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一句中,“那”指什么?为什么说“他走向成功的源头”?(2分) 21、整理一再强调“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大雨使得“天地问白茫茫的”,最后一段却又说“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这矛盾吗?了解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