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I一二章复习提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3858448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必修I一二章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理必修I一二章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理必修I一二章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理必修I一二章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理必修I一二章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必修I一二章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必修I一二章复习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2地球表面形态一、地质作用 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注意: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

2、褶皱山脉。边界类型地区交界处板块生长边界(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红海印度洋非洲大西洋亚欧、非洲美洲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亚欧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非洲亚欧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太平洋亚欧落基山脉太平洋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美洲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一般状况)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气构造建隧道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不

3、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2. 外力作用与地貌侵蚀沉积流水作用冲刷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宽,形成沟谷纵横的流水侵蚀地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化学溶蚀的喀斯特地貌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

4、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等2.3 大气环境一、大气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水平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厚: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薄: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

5、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后增温,产生地面辐射(长波辐射);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3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下垫面因素(反射率

6、)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形式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

7、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考虑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

8、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注意:北半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块状的高、低气压中心;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地区东亚(东亚季风)南亚、东南亚及我国西南(南亚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向冬季西北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东北季风(源地:亚洲大陆)夏季东南季风(源地:太平洋

9、)西南季风(源地:印度洋)温度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特点主要成因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回归线之间(雨林两侧)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信风带和赤道的气压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终年高温,雨旱季分明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终年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热力差异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海陆热力差异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冬冷夏热,全年干旱少雨,降雨集中于夏季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寒带(极地气候)寒带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降水少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寒带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终年严寒,降水少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高原和山地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