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依据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385806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编制依据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章编制依据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章编制依据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章编制依据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章编制依据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编制依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编制依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编制依据为了进一步聚集财力,优化涉农资金安排,充分发挥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大我县脱贫攻坚投入力度,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开展,加快追赶超越步伐,确保我县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6)84号)、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印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导引的通知(陕脱贫办函(2017)55号)、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促进脱贫攻坚的通知(渭政办发

2、(2016)179号)和渭南市财政局渭南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通知(渭财发(2019)35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澄城县“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和澄城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我县属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土面积1121平方公里,辖9镇1力、160个行政村14个社区,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十三五”初全县贫困村94个,贫困人口12396户42335人。脱贫攻坚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省市脱贫攻坚政策要求,紧紧围绕“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

3、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为保障,因村因户制宜,精确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工作持续稳步推进。2016年度完成17个村、4871户、18401人脱贫任务。2017年度完成19个村、1795户、6824人脱贫任务。2018年度完成58个村、4030户、14705人脱贫任务。2019年度计划完成99户、313人脱贫任务,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2.1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主要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领会习总书记扶贫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解决突出贫困问题。围绕县委

4、、县政府“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以脱贫摘帽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核心,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扶贫项目为平台,创新完善“决策民主严谨、投向科学合理、监管规范严格、运行有序高效”的涉农资金管理新机制,规范涉农资金整合管理使用,发挥财政资金杠杆和导向作用,激活和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开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脱贫攻坚投入新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成效,集中财力支持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为实现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2.2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主要措施2.2.1 规划引领,突出成效。根据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立足我县主体功能区规划、资源条件、发展环境等因素,按照科学

5、合理、因地制宜以及短、中、长期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将资金绩效目标作为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资金使用必须与脱贫成效挂钩,科学设定预期目标,体现减贫带贫效果,符合村情民意,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成效,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组织实施。2.2.2 整合资源、保障需求。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意识,根据年度脱贫任务及巩固脱贫成效需要,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集中涉农整合资金,全力保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金需求,在“因需而整”的前提下,做到“应整尽整”。2.2.3 靶向瞄准、精准施策。精确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户、贫困

6、村的不同特点与需求,与脱贫成效紧密挂钩,分类规划到村到户项目,确定扶持方式,做到有的放矢、按需精准施策,激发贫困人口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2.2.4 及早谋划,提高效率。为加快项目实施,要提早统筹考虑各环节工作,从论证立项、实施项目、拨付资金上,抢抓先机,提前部署,充分准备,实现无缝对接通畅运行,促进资金尽快发挥效益。2.2.5 政府引导,多元投资。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调节作用,与金融机构、各类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深度合作,搭建精准扶贫融资平台,拓宽扶贫资金渠道,撬动企业资本、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向贫困村、贫困户参与脱贫攻坚。2.2.6 创新方

7、式,提高收益。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支持推进农村产权“三变”改革,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打破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引导和扶持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参与其中,拓宽贫困户稳定增收渠道。2.2.7 健全制度,规范操作。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和调整情况,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不足和薄弱环节,及时修订完善涉农整合资金管理办法,健全规章制度,切实填补空白和补齐短板,指导全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规范有效运行。2.2.8 强化职责,明确权限。县政府是统筹整合使用资金的责任主体,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揽全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对各渠道下达的统筹整合范围内资金,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实施需要自主确定牵头管理部门,

8、不要求完全与原有的归口管理部门一一对应,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有序推进整合工作顺利开展。第三章整合项目实施区域和布局3.1 整合项目实施区域2019年,我县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涉农整合资金为统揽,着力巩固提升94个贫困村脱贫效果。聚焦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照“产业主导、全面发展”的要求,强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举措,对有一定发展条件和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特色高效产业,配套产业发展设施,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扫尾工程,全力推进全县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3.2 农业

9、产业布局1.1.1 1特色优势果业。根据农业产业全面升级的总目标,依托各镇(街道)适宜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取优补短,在县城北部区域,以优势苹果为主;在县城中部区域以金银花、中熟苹果,设施樱桃及大棚冬枣为主;在县城南部区域以葡萄、酥梨、桃等特色果蔬为主,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绿色高效的县城产业发展格局。1.1.2 畜禽养殖产业。按照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发展以生猪、羊、牛、鸡、蜂等养殖业,改良品种,扩大规模,拉动农业经济稳增长。1.1.3 林业经济产业。按照效益优先、全面发展的要求,坚持“经济林树种建园,生态树种缠玲”的造林模式,根据我县气候土壤条件,利用春季和秋冬季造

10、林有利时机,面向全县贫困村免费为贫困户提供苗木,积极引导发展经济水保林。1.1.4 资产收益扶贫。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参股产业形态优、经济效益好、市场风险小的乐于扶贫助困且诚信守约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按政策保证贫困户收益分配权益。3.3基础设施布局依托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查漏补缺,因地因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施村组道路、排水设施、安全饮水等基础项目和提升项目建设,改善人居条件和村容村貌,方便村民生产生活,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村民幸福指数。第四章建设内容4.1 产业发展建设内容4.1.1 建设扶贫产业园。围绕农业产

11、业全面升级的总目标,以各乡镇2018年花椒、苹果、樱桃、冬枣、金银花、中药材和设施果蔬等扶贫产业园的后续发展、管护为重点,对其进行扶持,实现扶贫产业园对贫困户全覆盖,协调发展,稳步增长。4.1.2 发展优势种养业。根据区域适宜条件,发展优势苹果、樱桃、黄桃、酥梨等优势果业,发展生猪、羊、牛、鸡、蜂等养殖业,做大规模,做强产业。4.1.3 发展现代果业。在扶贫产业园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化果园,按需配套水泥杆、钢丝、园艺地布、水肥一体化节灌系统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助推果业提质增效。引进一条4.0光电智能分级选果线,建设苹果智能分选分级包装车间,拓展销售利润空间。4.1.4 1.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

12、设机井、抽水站、水塔、蓄水池、渠道、暗管、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配套相关设施设备,硬化生产路,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1.5 发展林业经济产业。尊重贫困户意愿,免费发放花椒、中槐、侧柏等优质苗木,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林业经济产业。4.1.6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依据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组织专家实施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等实用技术培训等,转变贫困户观念,增加就业创业技能。4.1.7 1.7农业服务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为目标,完善交易市场设施,硬化晾晒场地,建设果业气调库,新建金银花烘烤厂房并配套烘烤设备,提升樱桃实验站和试验示范园功能,发展苗木繁育,畅通供销

13、渠道,增强农业运营力,提升市场占有率。4.1.8 建设互助资金协会。为县扶贫互助协会注入资本金,保障贫困户应急资金需求,带动会员发展产业。4.1.9 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对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等产业贷款进行贴息。4.1.10参股新型经营主体。支持贫困村参股信誉好、运营规范、收益较好的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每年固定分红贫困村集体,由村集体向贫困户分配收益,实现股份到村、权益到户。4.L11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选择村集体经济运营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贫困村,升级改良农业新品种,支持发展设施农业,改善土地条件,持续扶持村集体经济产业,通过收益分红、贫困户务工和示范引导

14、,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4.2基础设施建设内容4.2.1 村组道路及排水设施。在贫困村实施村组道路及排水设施建设,改善村民出行条件。4.2.2 安全饮水工程。在贫困村建设水塔、供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巩固提升村民饮水条件。4.2.3 小型水库及淤地坝维修改造及除险加固,保障农业用水,恢复灌溉面积。4.2.4 2.4国有贫困林场危房改造及硬化道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第五章资金投入概算51总投入2019年,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决策部署,围绕全县贫困现状和扶贫任务需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投入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5470.42万元,集中财力支持全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1.2 产业发展投入2019

15、年,投入产业发展23341.42万元,占比91.64%。按建设内容分为:产业扶贫园投入385万元;贫困户种养业投入1261.4306万元;现代果业投入540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15219万元;经济林投入2890.42万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投入300万元;农业服务产业投入830万元;互助资金协会投入69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投入60S5694万元;参股新型经营主体投入620万元。1.3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19年,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129万元,占比8.36%。其中:村组道路及排水设施投入1427万元;农村安全饮水投入323万元;小型水库、淤地坝维修及除险加固投入320万元;国有贫困林

16、场危房改造及硬化道路投入59万元。第六章资金统筹整合规模及渠道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5470.42万元,按来源级次分为:中央资金16090.65万元,省级资金6503万元,市级资金430万元,县级资金2446.77万元。6. 1农业产业发展整合资金2019年,整合资金用于产业发展23341.42万元。按来源级次分为:中央资金1545L65万元,省级资金5013万元,市级资金430万元,县级资金2446.77万元。具体为:7. 1.1整合中央资金(1)整合扶贫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308万元。(2)整合水务局水利发展资金550万元。(3)整合农业农村局农业生产发展资金6万元,果业专项资金400万元。(4)整合林业局林业改革发展资金753.65万元。(5)整合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补助资金3108万元。(6)整合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