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优课】高考二轮:19.2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3857602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霸优课】高考二轮:19.2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霸优课】高考二轮:19.2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霸优课】高考二轮:19.2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霸优课】高考二轮:19.2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霸优课】高考二轮:19.2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霸优课】高考二轮:19.2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霸优课】高考二轮:19.2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教学案含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1森林的作用与分布(1)作用: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2)分布:现存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2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土壤一般很贫瘠,地上植被易被破坏,一旦破坏,土壤肥力会急剧下降。4雨林破坏的原因及雨林的前途(1)雨林破坏的原因(2)雨林的前途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概况(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2)类型:自然湿地: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

2、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2湿地资源的功能3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4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6)理顺关系、协调发展、综合治理。注意点1

3、.雨林公路的修建并非有利无害公路的修建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也会吸引大量人口、工厂及外国公司进入,导致雨林破坏,影响全球生态环境。2.湿地并不只是存在于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也有湿地的分布。根据湿地的定义,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高原、山地地区的河流(包括内流河)、湖泊等都是湿地,如沙漠中的塔里木河、艾尔湖(澳大利亚)及长白山天池、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内蒙古高原上的呼伦湖等。3.流域内湖泊面积缩小甚至消失不仅仅是人类活动所致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会随着河流进入湖泊,长年累月的淤积,造成湖泊面积萎缩,湿地面积减少。4.保护湿地不仅仅是保证湿地面积不减少保护湿地不仅要保证在

4、面积上不减少,而且要保证湿地的质量,即水源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物种的多少等,还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5.湿地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生态价值方面湿地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提供农副产品、发展航运和旅游等。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读“我国部分省(区、市)森林生态系统活立木(指林地中生长着的林木)、林产品与土壤含碳量比例图”,回答12题。1森林生态系统中南方各省(区、市)土壤的含碳量比北方各省(区、市)土壤的含碳量比例小,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因素 B政策因素C.人为改造 D树种原因答案A解析我国南

5、方土壤中含碳量比北方比例小,主要是南方气温高,降水量多,有机质分解快、淋失多造成的,A项正确。2.在相同的森林面积和密度,以及相同的外部环境下,活立木的碳汇能力比较高的森林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 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 D落叶灌木丛答案B解析在相同的森林面积和密度,以及相同的外部环境下,常绿阔叶林叶面面积大,光合作用能力强,吸收储存二氧化碳能力强,活立木的碳汇能力比较高,因此B项正确。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34题。3湿地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调蓄洪水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A. BC. D答案C解析防风固沙不属于湿地的功能。4.关于造成甲、乙两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

6、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跨流域调水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B.周围大面积引水灌溉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C.沙漠侵吞造成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D.围湖造田造成乙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答案D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甲位于气候干旱的中亚地区,乙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甲图所示湖泊面积缩小是由于引水灌溉导致的入湖水量减小;乙图所示湖泊是围湖造田造成的湖泊萎缩。考法综述森林和湿地一般结合区域图考查。森林的生态效益关键在于理解森林在不同地区的生态作用,要因地制宜;湿地的问题关键是掌握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减少原因的分析方法。命题法1森林的生态效应典例1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叫植物截留,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植物疏

7、密程度、植物种类、季节以及降雨特性。下图示意植物截留与降雨量、降雨历时关系。据此回答(1)(2)题。(1)植物截留总量大的条件是()A.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短B.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短C.植物密,降雨量大,历时长D.植物疏,降雨量小,历时长(2)从地域分异规律角度考虑,下列地形区的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是()A.春季的东南丘陵 B夏季的黄土高原C.秋季的山东丘陵 D冬季的天山山脉解析(1)图中显示相同降雨历时,降雨量越大截留总量越大;相同的降雨量,降雨历时越大,截留总量越大;而植物越密,植物截留能力越强。故C项正确。(2)东南丘陵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春季植被较密,所以截留降雨能力较强,地

8、表受雨水冲刷较弱,故植被水土保持效益最好。山东丘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秋季植被较稀疏而截留降雨能力弱,不利于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植被稀疏不利于水土保持。答案(1)C(2)A【解题法】森林的环境效应“七字法”记忆:水、气、净、美、无(物)、尘、沙。“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气”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净化空气“美”美化环境“物”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尘”吸烟除尘“沙”防风固沙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差异命题法2湿地成因和保护典例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冬季严寒,年平均

9、气温4.7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1)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2)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解析(1)本题考查湿地的形成条件。主要考虑水源补给、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等方面。结合材料不难回答。(2)本题考查生态保护措施。由材料知该天鹅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与过牧有关,因此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从合理放牧、加强管理、加强环境教育等方面提出。答案(1)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

10、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2)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解题法】湿地问题的分析方法(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地势状况(或地形状况)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

11、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2)湖泊面积变化原因的分析思路首先,分析变化时间长短。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气候变干,蒸发加强造成;如果是近十几、几十年来的变化,则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其次,分析湖泊所在地区。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造成,湖泊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造成。冰雪融水补给

12、的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水量的多少等原因。(3)外流湖缩小问题的分析模型读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量、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12题。1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上游来水减少 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C库区水污染加剧 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入库泥沙量大于出库泥沙量,则该水库泥沙不断淤积,水库会不断变浅,库容必然不断变小。2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水库库容变小C水库清淤 D水库拦截率高答案C解析图中显示出库泥沙量多少主要受拦截率影响,故2009年拦截率最低,导致出库泥沙量最大,而该年拦截率突然降低

13、,很可能是人为的水库清淤所致。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区20102014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3图中、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为()A撂荒地、耕地、林草地 B撂荒地、林草地、耕地C林草地、撂荒地、耕地 D林草地、耕地、撂荒地答案A解析一般在相同降水量条件下,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量越小,则依据选项中的三类土地利用类型,可判断为林草地。为耕地,为撂荒地,选A项。4据图可判断()A该山区降水季节变化小B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C该山区植被以森林为主D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林草地地表径流量最小,表明下渗量最多;而植被覆盖率最低的撂荒地的地表径

14、流量最大,表明下渗量最少。即下渗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56题。月份123456789101112水位(m)42.141.941.741.54142.145464442.942.542.2TSS(106kg)20015010060402001 3002 3508203003603105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湖畔土壤肥力下降湖泊航运条件变差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调节作用减弱A BC D答案D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看出,该湖泊TSS通量总体为正,说明湖泊泥沙不断增加,湖畔由于泥沙淤积而土壤肥力升高,故错误;泥沙淤积而湖泊面积减小,会使湖泊湿地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错误;湖泊泥沙淤积而蓄水量变小,则调蓄功能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